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移植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 了解肝移植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情绪不安问卷于患者入院第1天分别对32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于术前1d对患者进行再次测评,以了解干预效果。结果 入院第1天,本组患者中,中度以上的焦虑和情绪不安者均占75%;术前1d,本组患者中度以上的焦虑人数所在比例下降至10%,中度以上的情绪不安下降至6%。结论 通过针对性、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明显改善了肝移植患者术前的消极心理状态,为确保肝移植手术成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能保持稳定情绪,焦虑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有利于术后康复锻炼的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制订预防处理流程、充分评估识别危险因素、重视"三位"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医护患三方沟通、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现代护理》2008,14(3):364-36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能保持稳定情绪,焦虑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有利于术后康复锻炼的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连续性血液透析术患者透析前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入科室时由患者自己填写焦虑评量表和情绪不安问卷,对50名患者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后。于透析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测评,以了解干预效果。结果第1次透析,本组患者中焦虑和情绪不安者占90%,对生活失去信心想放弃治疗占5%;再次透析后本组患者中焦虑和情绪不安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结论通过针对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明显改善了透析患者透析前的消极心理状态,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松动患者45例,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采取心理护理、疼痛管理、肢体康复锻炼、生活指导及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45例患者中44例按照指定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法进行功能锻炼,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脱位、感染发生,仅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原因,并根据手术的不同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阶段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假体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7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3~10月收治的3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4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假体脱位发生情况及假体脱位知识测试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417,P0.05);观察组患者假体脱位知识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163,P0.05);观察组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926,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率,明显降低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中的效果。方法: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患者防假体脱位知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半年假体脱位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月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03-810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白评量表(SA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降低(P<0.001),而对照组的SAS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 实施心理干预可减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对手术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位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防假体脱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8月我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1年9月~2012年4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护理基础上结合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实践、考核,修订防范的改进措施,护理用具的改良,同伴教育,预见性护理指导和适应性训练,术后加强正确的搬运和良肢位放置。并比较两组防假体脱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对防假体脱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假体脱位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合理科学有效的体位管理对预防假体脱位具有重要作用,能降低术后脱位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方法将9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假体脱位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假体脱位发生率13.13%高于观察组发生率1.85%(P〈O.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案例需求的导向护理模式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假体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案例需求的导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假体脱位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假体脱位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案例需求的导向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假体脱位的几率,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焦虑综合症、术后感染、假体脱位、腓总神经牵拉伤、髋关节僵硬等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如何预防和护理这些并发症,是保证该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1994年12月至1997年4月收治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预防和护理近期并发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循证方法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的预防应用效果.方法 对8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用循证护理方法,查询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从而进行护理干预,评价效果.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一例感染、假体脱位、压疮发生,1例下肢腘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及时发现,处理后痊愈.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学习应用,明显降低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相关因素与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11例,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整理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11例患者中有36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占5.89%;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长≥2h、术后引流时长≥48 h及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是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与患者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长≥2 h、术后引流时长≥48 h及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有较直接的关系。因此,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长及相关药物治疗时间,特别是对自身合并严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应该积极采用全方面的措施干预来降低患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纳和承诺疗法(ACT)联合自制弹力宽兜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ACT联合自制弹力宽兜,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创伤成长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创伤成长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应用ACT联合自制弹力宽兜可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促进创伤后成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防三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三防三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三防三位"护理,可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7例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2008-01/2008-12 97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术后有1例发生脱位。结论:围术期对老年患者的正确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质圈(quality circle,QC)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假体脱位的应用。方法成立QC小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QC活动前本科室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各种因素,组织全科护士针对影响因素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前后患者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结果实施QC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QC能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制订实施对策,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1/2004-06焦煤集团中央医院二分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将6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与对照组各33例。康复组除按常规治疗护理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组成调查问卷测评患者心理状态,制定系统的身心康复措施,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同一问卷进行心理测评后按常规治疗护理。对两组的各项指标(心理状态测评结果、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SDS,SAS测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康复组心理干预前后SDS,SAS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心理干预前、后SDS分别为(53.6±11.8),(42.8±8.5)分,t=4.49,P<0.01;心理干预前、后SAS分别为(50.2±9.2),(42.0±6.3)分,t=3.52,P<0.0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16,P<0.05),康复组较对照组轻。两组患者行走功能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3.33,P<0.01),康复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36.64,P<0.001),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