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 2017 年12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 238 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 体检人群分为CAS 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脂(TG)进行检测,以及对相 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6 238 例体检者检出1595 例CAS,患病率为25.57%。CAS 患病率随年 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33.31% vs 14.16%)。CAS 组与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SBP、TG、 TC、LDL-C、HDL-C、吸烟史及运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LDL-C[Ol ^ R=8.797(95% CI:5.211,19.467)]、性别[Ol ^ R=1.241(95% CI:1.045,0.985)]、年龄[Ol ^ R=5.235(95% CI :2.321,15.675)] 及SBP[Ol ^ R=4.845(95% CI :2.156,10.954)] 为CAS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正常人 群CAS 患病率较高,应常规筛查CAS 并积极干预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王淑霞  高颖  姚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9):3551-3554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女性55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甲状腺结节组(282例)和非甲状腺结节组(269例)。测量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腹围、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 非甲状腺结节组与甲状腺结节组体质量、身高、BMI及其分级、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发病率、FBG、TC、HDL-C、LDL-C和血脂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组年龄、腹围、中心性肥胖发病率、糖尿病发病率及TG水平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7),P=0.01〕和中心性肥胖〔OR=1.76,95%CI(1.14,2.73),P=0.01〕进入回归方程,是中老年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腹围判断中老年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59(P=0.017),最佳分界点为82 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58%。结论 中心性肥胖是中老年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采用腹围判断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准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邢台地区部分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全年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 038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和部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文中1 038例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57.4%。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绝经和是否患脂肪肝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年龄分级在55~60岁组别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最高;绝经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于未绝经人群;脂肪肝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于非脂肪肝人群。甲状腺结节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龄增高是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关键因素。结论 邢台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围绝经期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高危因素,建议该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同时加强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力度与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 年广东省某医院309 576 例体检人员甲状腺彩超检查情况。将人群分为甲状腺结节组与非甲状腺结节组,使用SPSS22.0软件,组间比较根据数据类型分别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 经过数据结构化和标准化,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9.68%,其中男性为7.71%,女性为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7.08,P<0.001)。总体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段,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结节组男性比例、年龄、BMI、SBP、DBP、FBG、TC、LDL-C、HDL-C、TG及脂肪肝、血脂异常、血糖偏高、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与性别(OR=0.455,95%CI: 0.443-0.468)、年龄(45~59:OR=1.660,95%CI:1.613-1.710;≥60岁:OR=3.329,95%CI: 3.202-3.462)、BMI (体质量偏轻:OR=0.808,95%CI: 0.755-0.864;超重:OR=1.074,95%CI: 1.038-1.112;肥胖:OR=1.281,95%CI: 1.221-1.343)、血脂异常(OR=1.053,95%CI: 1.022-1.085)、血糖偏高(OR=1.177,95%CI: 1.105-1.252)、及代谢综合征(OR=1.111,95%CI: 1.071-1.152)有关。结论 广东省某医院体检人群中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性别、年龄、BMI及代谢相关疾病为重要影响因素。男性、体质量偏轻可能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增长、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偏高及代谢综合征可能使甲状腺结节检出风险提高。因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对甲状腺疾病早期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拥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70-2471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分组,分析3 378例体检脂肪肝的患病率,比较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脂肪肝患病率及发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脂肪肝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 378例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4.30%,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脂肪肝患病率有影响的是性别、BMI、GLU、TC、GLU、HDL-C6项。结论目前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中心性肥胖、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与脂肪肝有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调查甘肃陇南地区农村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及不同情况下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差异。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甘肃陇南地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甲状腺功能组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 结果 甘肃陇南地区1 289例受检者中共检出甲状腺结节214例,总体患病率为16.60%(214/1 289),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3.04%(84/644)、20.16%(130/645),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5),且≥60岁组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在男性和女性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结节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和吸烟为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甘肃陇南地区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结节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邹冰  王新  孙丽  周燕  陈宗涛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423-2428
背景 甲状腺结节发病隐匿,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开展早期干预,对于甲状腺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而高分辨率超声是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手段。既往有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与代谢性疾病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研究结果尚不一致。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分析甲状腺结节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受检者2 309例,根据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纳入分析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糖调节受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性疾病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结果 受检者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38%(863/2 309),女性高于男性〔44.91%(362/806)比33.33%(501/1 503),P<0.0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性别、年龄因素后,脂肪肝是健康体检人群患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P<0.05);无论是在男性健康体检者中还是在女性健康体检者中,控制了年龄因素后,代谢性疾病对其是否患甲状腺结节无影响(P<0.05)。结论 西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女性和高龄人群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加强筛查和管理。脂肪肝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保护因素,未发现其他代谢性疾病对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不同肥胖测量指标对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10月在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及以上宁波市某石化企业在职和退休女性员工共1 507例,根据超声检查有无甲状腺结节分为甲状腺结节组(837例)及对照组(670例)。记录受试者年龄、腰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甲状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根据FBG和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不同肥胖测量指标与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及HOMA-IR的关系。结果 1 507例女性,检出甲状腺结节837例,检出率为55.5%。甲状腺结节组患者的年龄、腰围、BMI、SBP、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促甲状腺激素(TSH)、HbA1c、FBG、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BMI的增加甲状腺结节检出率、HOMA-IR均逐渐升高(P<0.05)。中心性肥胖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HOMA-IR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P<0.05)。随着HOMA-IR的升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逐渐升高(χ2趋势=17.257,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95%CI(1.04,1.07)〕、超重〔OR=1.39,95%CI(1.05,1.86)〕、肥胖〔OR=1.83,95%CI(1.07,3.12)〕、TG〔OR=1.18,95%CI(1.00,1.39)〕、TSH〔OR=0.93,95%CI(0.86,1.00)〕、FBG〔OR=1.37,95%CI(1.15,1.64)〕、FINS〔OR=0.94,95%CI(0.89,0.99)〕、HOMA-IR 1.2~1.7〔OR=1.57,95%CI(1.12,2.19)〕、HOMA-IR≥1.8〔OR=1.76,95%CI(1.08,2.83)〕与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与年龄、血脂、甲状腺功能、FBG、FINS关系密切,超重、肥胖、HOMA-IR可能是甲状腺结节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甲状腺结节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5 8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4 643例,维吾尔族996例,哈萨克族231例。对体检者进行人体指标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和甲状腺超声检测。结果 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体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民族体检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28.0%(1 299/4 643)、30.9%(308/996)、39.8%(9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09,P<0.001)。3个民族体检者MS检出率分别为16.3%(756/4 643)、23.5%(234/996)、22.9%(53/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96,P<0.001)。汉族体检者中,MS、FPG、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14.830、19.625、59.757,P<0.05),且随MS相关组分的增加,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7.195,P<0.05);维吾尔族体检者中,MS、BMI、FPG、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8.136、14.416、7.707、14.218,P<0.05),且随MS相关组分的增加,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5.480,P<0.05);哈萨克族体检者中,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10.745,P<0.05),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与MS组分无趋势性关系(P=0.6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3.061,95%CI(2.622,3.573)〕、年龄〔OR=1.046,95%CI(1.040,1.052)〕、血压〔OR=1.217,95%CI(1.036,1.431)〕是汉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性别〔OR=2.861,95%CI(2.020,4.053)〕、年龄〔OR=1.077,95%CI(1.061,1.093)〕、BMI〔OR=1.550,95%CI(1.064,2.357)〕是维吾尔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性别〔OR=4.401,95%CI(2.068,9.366)〕、年龄〔OR=1.067,95%CI(1.037,1.098)〕、血压〔OR=2.104,95%CI(1.081,4.091)〕是哈萨克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结节与MS及其组分密切相关,不同民族间甲状腺结节患病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民族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5632例体检人群的血尿酸(UA)、尿素(Urea)、肌酐(Crea)、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8项生化指标,并分析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危险因素。结果体检人群HUA的患病率为36.24%(5665/15632),男性HUA患病率是女性的2.2倍。UA水平、HUA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HUA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J”形曲线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水平与年龄、FPG、TC、TG、LDL-C、Urea和Crea呈正相关(P均〈0.01),与HDL-C、性别呈负相关(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HDL-C和女性是HUA的保护因素,TG、LDL-C、Urea和Crea是HUA水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TC和HDL-C是HUA的保护因素,性别、TG、LDL-C、Urea和Crea是HUA的危险因素。结论总体检人群UA水平随年龄增长呈“J”形曲线变化。TC、TG、LDL-C、Urea和Crea是HUA的危险因素,而HDL-C、女性是HUA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160例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并予术后定期随访。根据6个月随访时结节体积缩小率(volume reduction rate, VRR)将患者分为两组:VRR≥50%为显著有效组(122例),VRR<50%为非显著有效组(3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甲状腺结节VRR的相关因素。结果: 显著有效组与非显著有效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结节边缘、结节最大径、结节形态、结节血流、结节纵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显著有效组中结节靠近危险三角、结节伴钙化及结节囊性成分比例<50%的比例均低于显著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靠近危险三角(OR=26.076,95% CI: 6.983~97.424,P<0.001)和结节的囊性成分比例<50%(OR=18.690,95% CI: 5.412~64.605,P<0.001)是微波消融治疗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效果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结节消融后疗效为非显著有效的模型为:M=-3.855+(3.261×结节靠近危险三角)+(2.928×结节的囊性成分比例<50%),其诊断敏感性为78.9%(30/38),特异性为95.1%(116/122),准确性为91.3%(146/16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安全有效,可显著缩小结节体积。结节靠近危险三角和结节囊性成分比例<50%会影响微波消融治疗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60岁女性,采取外科触诊与彩超诊断的方法进行乳腺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诊断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年龄组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健康体检对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特别是在41~60岁年龄组,建议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常规乳腺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血脂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并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患者,均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其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752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418例。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比例分别为22.87%(172/765)、22.21%(167/752)、46.81%(352/752)、8.11%(61/752)。ASCVD危险分层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超重或肥胖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总体达标率为48.80%(367/752),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达标率分别为83.73%(144/172)、53.89%(90/167)、34.38%(121/352)、19.67%(12/61)。女性(52.87%,221/418)、年龄≥80岁(58.82%,110/187)、不吸烟(52.40%,327/624)、规律用药(52.87%,221/418)的患者达标率更高(χ2值分别为6.323、11.816、19.022、25.2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00,95%CI:1.325~2.419)、吸烟(OR=2.630,95%CI:1.726~4.007)、不规律/自行停药(OR=2.179,95%CI:1.581~3.003)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较高,血脂控制尚不满意,应加强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不规律用药患者的血脂管理。  相似文献   

14.
伍莉玫  宋志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657-1658
目的:对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公司的女职工进行乳腺常规超声检查,将其结果分析,以探讨其乳腺增生症的检出率与年龄、工种、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使用GE公司LOGIQ400MR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9.0MHz。共对本集团在职女工1206人的乳腺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35岁以下和35岁以上乳腺增生症的检出率分别是12.47%、67.88%,P<0.01,白班和夜班者乳腺增生症检出率分别是17.13%、59.37%,P<0.01。结论:年龄在35岁以上以及参加夜班的女工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方法,收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12月住院T2DM患者240例,按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和非DPN组(NDPN组)。分别对2组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婚姻状况、户口类型、付费方式)、体格检查资料(BMI、SBP、DBP)、相关生化资料(FBG、2 h PG、HbA1c、FC-P、2 h C-P、TC、TG、LDL-C、HDL-C、FFA、BUN、UA、Scr)及是否合并并发症(HTN、CHD、DR、DN、PVD)等进行比较,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T2DM患者合并DPN的危险因素。 结果 DPN组的年龄、病程、合并CHD、DR及FBG、FFA高于NDPN组(P<0.05);DPN组的2 h C-P、BUN、UA低于NDPN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58,95% CI:1.051~2.310)、病程(OR=1.758,95% CI:1.078~2.866)、FBG(OR=1.091,95%CI:1.006~1.183)、2 h C-P(OR=0.643,95% CI:0.352~0.843)及合并DR(OR=2.649,95% CI:1.422~4.934)与DPN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论 年龄、病程、FBG及合并DR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2h C-P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压、血糖、血脂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 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358例,脑出血患者230例为病例组,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65例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脑卒中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3组间相关因素的 差异。将脑卒中患者按性别分组,分析不同性别组之间血压、血脂、肾功能的不同。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显示:血压升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空腹血糖与脑梗死有关(P<0.05);血压升高、高血压病史、LDL-C、空腹 血糖、血肌酐、饮酒史与脑出血有关(P<0.05)。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OR值分别 为10.43,4.74和7.39,P<0.01)。收缩压升高是青年组重要的危险因素(OR=28.74)。舒张压、糖尿病史仅与中年组脑卒 中有关(OR值分别为2.96,6.25)。LDL-C与老年组脑卒中相关(OR=2.87)。不同性别脑卒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 死患者的舒张压男性高于女性,脑出血患者TC,HDL-C,LDL-C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青年脑卒中的高危因 素主要为高血压、尤其收缩压升高,中年患者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而老年患者则是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以及 LDL-C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何吉 《中国现代医生》2024,62(15):79-82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杭州市富阳区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超声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成年患者3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T2DM将其分为T2DM组(80例)和无T2DM组(25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中T2DM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25-羟维生素D、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高血压和支气管哮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047,95%CI:1.012~1.062)、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OR=1.665,95%CI:0.412~1.980)、低密度脂蛋白(OR=1.743,95%CI:0.456~1.907)、高密度脂蛋白(OR=1.664,95%CI:0.465~1.919)、高血压(OR=1.384,95%CI:0.203~1.689)是甲状腺结节成年患者诊断T2D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患者T2DM患病率较高。年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高血压与T2DM和甲状腺结节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李芝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2):937-939
目的探讨乳痛安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未孕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乳痛安组,每组10只,用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病,用乳痛安进行灌胃,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观察乳腺组织结构,测定血液中生殖激素水平。结果中、高剂量乳痛安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血液中的催乳素、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和孕酮则明显升高(P〈0.05),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明显减小(P〈0.05),腺泡和腺管数目减少,体积缩小(P〈0.01)。结论乳痛安通过调整大鼠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减弱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的生物学效应,从而使增生的乳腺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