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明媚  罗文  高峰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137-2141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在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中的表达,以及沉默人UM 细胞系M23中PAR2基因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02/2017-12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UM患者45例45眼,选取同期因眼部外伤行眼球摘除且葡萄膜正常的患者30例30眼,实时荧光定量PCR术检测UM和正常脉络膜组织中PAR2基因表达,培养M23细胞并分为PAR2干扰组、阴性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PAR2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UM组织中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1.73±0.13,正常脉络膜组织中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1.06±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2,P<0.01); UM组织中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与病理学类型、巩膜浸润、视盘受累和眼外生长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R2干扰组细胞中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序列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R2干扰组细胞24、48、72和96h时吸光度A值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R2干扰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P<0.05)。

结论:PAR2在UM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高转移风险有关,特异性沉默M23细胞中PAR2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375表达对脉络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培养MUM-2B细胞,分别转染miR-375模拟物序列(模拟物组)、miR-375抑制物序列(抑制物组)、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和不做任何处理(空白组),分别采用qRT-PCR实验、CCK-8实验、细胞凋亡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中miR-375、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情况、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

结果:相比于阴性对照组(1.01±0.10)和空白组(1.03±0.07),模拟物组细胞中miR-375表达量(2.65±0.15)升高,而抑制物组细胞中miR-375表达量(0.28±0.06)降低(P<0.05);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模拟物组细胞24、48、72和96h时OD值均降低(P<0.05),而抑制物组细胞24、48、72和96h时OD值均升高(P<0.05); 与空白组细胞凋亡率(20.54±4.01)%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2.80±4.28)%比较,模拟物组细胞凋亡率(39.11±3.37)%升高(P<0.05),而抑制物组细胞凋亡率(10.13±2.17)%降低(P<0.05);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模拟物组细胞迁移数和细胞侵袭数均降低(P<0.05),而抑制物组细胞迁移数和细胞侵袭数均升高(P<0.05)。

结论:上调MUM-2B细胞中miR-375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加速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下调miR-375表达则发挥相反的作用,表明miR-375可能在脉胳膜黑色素瘤病程中发挥抑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特异性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缺氧状态下人眼葡萄膜黑色瘤OCM-1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HIF-1α对葡萄膜黑色瘤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

方法:体外常氧培养及缺氧培养OCM-1细胞。其中,缺氧培养是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100μmol/L的氯化钴(CoCl2)模拟肿瘤内部缺氧微环境,并将缺氧培养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HIF-1α干扰组、β-actin阳性对照组、无义寡核苷酸阴性对照组及空载脂质体对照组。体外设计合成siRNA(包括HIF-1α-siRNA、β-actin-siRNA及阴性对照),以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载体介导siRNA转染缺氧培养的OCM-1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缺氧培养前后及转染前后HIF-1α、Viment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单纯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HIF-1α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缺氧培养的各组之间相比,阳性对照组β-actin mRNA表达下降(P<0.01),证实转染成功; 干扰组HIF-1α、Viment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各检测因素均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缺氧可促使OCM-1细胞HIF-1α在蛋白水平表达升高,并可通过转录激活下游靶基因Vimentin,使其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HIF-1α可能参与调控葡萄膜黑色瘤的EMT,进而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HIF-1α-siRNA转染OCM-1细胞可成功下调HIF-1α及Vimentin的表达,说明从分子水平抑制HIF-1α的表达,可能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沉默LncRNA DLGAP1-AS2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标本25例,同时选取因外伤摘除眼球的正常视网膜组织9例为对照; qRT-PCR法检测正常视网膜组织、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人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ACBRI-181、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HXO-Rb44中DLGAP1-AS2、miR-1193的表达量; 将si-NC、si-DLGAP1-AS2、miR-NC、miR-1193 mimic、si-DLGAP1-AS2与miR-1193 inhibitor(共转染)分别转染至HXO-Rb44细胞;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DLGAP1-AS2与miR-1193的靶向关系; 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集落形成数、迁移及侵袭; 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量。

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DLGAP1-AS2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P<0.05),而miR-1193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视网膜组织(P<0.05); HXO-Rb44细胞中DLGAP1-AS2的表达量高于ACBRI-181细胞(P<0.05),miR-1193的表达量低于ACBRI-181细胞(P<0.05); DLGAP1-AS2可靶向调控miR-1193的表达; 转染si-DLGAP1-AS2或转染miR-1193 mimic可抑制HXO-Rb44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共转染si-DLGAP1-AS2与miR-1193 inhibitor可降低转染si-DLGAP1-AS2对HXO-Rb44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

结论:沉默DLGAP1-AS2可通过靶向调控miR-1193表达而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柏西普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阿柏西普 100μL(加药浓度分别为400、200、100pg/mL)大鼠永生化视网膜Müller细胞24、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blot法检测AKT、STAT3蛋白表达。

结果:随着阿柏西普浓度的升高,Müller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P<0.05)。处理48h后,随着阿柏西普浓度的升高,Müller细胞的凋亡率逐渐上升,Müller细胞的侵袭穿透指数逐渐降低(P<0.05)。转染48h后,随着阿柏西普浓度的升高,Müller细胞的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

结论:阿柏西普可抑制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STAT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与侵袭性,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陈方  李恒  游慧  邱煜焱  王宁  陈微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855-1860

目的:探讨miRNA-147靶向调控VEGF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分子机制。

方法:选择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细胞),将细胞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不处理)、无义miRNA组(转染mimic NC)、miRNA-147模拟物组(转染miRNA-147 模拟物)、抑制剂阴性对照组(转染shRNA NC)、VEGF抑制剂组(转染VEGF抑制剂)、miRNA-147模拟物+空载病毒载体组(转染miRNA-147模拟物和空载体)和miRNA-147模拟物+VEGF过表达组(转染miRNA-147模拟物和VEGF过表达)。使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miRNA-147及VEGF mRNA表达水平; 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NA-147与VEGF靶向关系; 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及细胞周期的改变;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无义miRNA组相比,miRNA-147模拟物组miRNA-14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与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相比,VEGF抑制剂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与miRNA-147模拟物+空载病毒载体组相比,miRNA-147模拟物+VEGF过表达组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VEGF是miRNA-147的靶基因。转染miRNA-147 模拟物和VEGF抑制剂均可降低ARPE-19细胞增殖和迁移水平,促进细胞凋亡(P<0.05)。转染VEGF过表达可逆转miRNA-147 mimic对ARPE-1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P<0.05)。

结论:miRNA-147可通过靶向VEGF抑制ARPE-19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张菡  高彦  薛春丽  陈涛 《眼科新进展》2021,(12):1112-111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7(SNHG7)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71例71眼作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组,另选取因外伤摘除且葡萄膜完整、眼球正常的患者40例40眼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眼眼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患者眼球组织中SNHG7表达。取M23细胞进行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成3组,SNHG7干扰组:转染SNHG7干扰序列;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SNHG7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力。结果 葡萄膜黑色素瘤组患者眼球组织中SNHG7的相对表达量为2.05±0.16,正常组患者眼球组织中SNHG7的相对表达量为1.01±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61,P<0.001)。葡萄膜黑色素瘤组在发生巩膜浸润和眼外生长的患者眼球组织中SNHG7相对表达量均较无巩膜浸润和无眼外生长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转染后继续培养48 h,SNHG7干扰组细胞SNHG7相对表达量(0.27±0.09)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01±0.07)和空白组(1.03±0.09)(均为P<0.001)。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SNHG7干扰组细胞转染后24 h、48 h、72 h和96 h时光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转染后48 h,SNHG7干扰组侵袭细胞数[(89.77±9.82)个]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33.14±7.54)个]和空白组[(137.09±10.05)个](均为P<0.001)。结论 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眼球组织中SNHG7呈高表达,且SNHG7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巩膜浸润和眼外生长有关,下调SNHG7基因表达可阻碍M23细胞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AG3340对高糖(HG)培养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Control组)用含5.6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 HG组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 HG+AG3340组用AG3340预处理细胞12h后,再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 甘露醇(MA)组用含5.6mmol/L葡萄糖和24.4mmol/L甘露醇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作为渗透压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MMP-2、纤连蛋白(Fibronectin)及胶原蛋白(Collagen)Ⅳ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划痕24、48h后HG组细胞迁移率均较Control组明显增加(均P<0.001),采用AG3340预处理后细胞迁移率均较HG组降低(均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HG组细胞侵袭数目较Control组明显增加(P<0.001),采用AG3340预处理后细胞侵袭数目较HG组减少(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G组细胞中MMP-9和MMP-2相对表达量均较Control组增加,Fibronectin和Collagen Ⅳ相对表达量均较Control组减少(均P<0.001),采用AG3340预处理后细胞中MMP-9和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HG组降低,Fibronectin和Collagen Ⅳ相对表达量均较HG组增加(均P<0.05)。

结论:高糖环境诱导ARPE-1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AG3340则可以部分逆转该作用,该过程可能与AG3340抑制细胞内MMP-9和MMP-2的表达,稳定细胞外基质组分有关。  相似文献   


9.
谢瞻  杨晴  王飞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0):1771-177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参数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分析2014-01/2018-12行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的难治性青光眼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参数的不同分为低功率组(接受低功率TSCP)和常规参数组(接受常规参数TSCP),比较两组的降眼压效果、视力、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术前、术后1d,1wk,1、3mo两组患者眼压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低功率组、常规参数组手术总成功率分别为87%、83%(P=1.000)。术后3mo,低功率组、常规参数组并发症发生分别为9眼(39%)、18眼(78%)(P=0.007)。术后1d低功率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参数组(P=0.007)。

结论:低功率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常规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降眼压效果相似,但术后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6(IL-6)刺激下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

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取新鲜牛眼的小梁网组织,提取并培养第3代牛眼小梁细胞,采用细胞形态学对细胞进行鉴定。经终浓度为0、0.1、0.5、1ng/mL的IL-6药物刺激24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浓度IL-6刺激下牛眼小梁细胞中FN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培养出的牛眼小梁细胞符合第3代牛眼小梁细胞形态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不同浓度IL-6刺激下的牛眼小梁细胞所产生的FN mRNA量分别为1.000±0.000、0.213±0.004、0.056±0.001、0.019±0.002,F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67±0.012、0.662±0.009、0.238±0.011、0.061±0.011,均呈下调趋势(rs=-0.713、-0.901,均P<0.05),4组间F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差异(P<0.05)。

结论: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在外源性IL-6刺激下影响F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IL-6浓度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推测IL-6可能通过影响FN基因与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变小梁网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icroRNA-127(miR-127)在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miR-127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和SP6.5与正常葡萄膜黑色素细胞UM95中的表达水平。细胞实验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miR-127和阴性对照(NC)转染入M23和SP6.5中,并应用细胞增殖实验法(MTS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miR-127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另外,通过RT-qPCR检测用表观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和(或)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后的M23和SP6.5细胞内miR-127的表达水平。MiR-127的表达量及细胞实验各参数在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miR-127在M23和SP6.5中的表达水平低于UM95(t=72.2、591.5,P<0.001)。MTS结果显示,在M23和SP6.5细胞中,转染miR-127组相对细胞数目较NC组的100%分别减少至(62.3±4.2)%和(65.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21.6,P<0.001)。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显示,转染miR-127组处于G0/G1期的M23和SP6.5细胞数量比例明显高于NC组(t=-6.7,P=0.003;t=-9.9,P<0.001),同时处于S期的M23和SP6.5细胞数量比例明显低于NC组(t=8.6,P=0.001;t=12.7,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R-127可明显降低M23和SP6.5细胞内磷酸化Rb 蛋白的表达水平(t=22.2、15.6,P<0.001)。此外,miR-127在M23和SP6.5细胞中的表达可被5-Aza-dC和TSA诱导上调(P<0.05)。结论:miR-127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而抑制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并可被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表观遗传机制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 (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眼科病理室确诊为UM且临床资料完善的50例患者(50眼)UM石蜡组织标本为实验组,11例(11眼)因外伤行眼球摘除但大部分葡萄膜组织正常的石蜡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石蜡标本中AEG-1的表达,并分析UM临床病理学特征与AEG-1的相关性。结果 AEG-1蛋白染色呈粉红色或者红色,主要定位于UM核周、细胞浆和细胞膜。实验组中,AEG-1阴性表达21眼(42.0%),阳性表达29眼(58.0%);对照组中AEG-1均呈阴性表达,两组AEG-1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提示AEG-1在UM中高表达。在实验组中,当UM患眼存在临床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时,即存在肿瘤累及睫状体、虹膜新生血管生成、肿瘤基底最大直径>16 mm、肿瘤高度>8 mm、肿瘤细胞为混合细胞型、肿瘤细胞属于上皮样或混合细胞型、肿瘤眼外生长的患者,其AE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73.9%、95.2%、82.4%、83.3%、74.1%、69.4%,明显高于非高危因素患者,以上各特征组AEG-1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患者性别、眼别、年龄、累及视盘与否、继发视网膜脱离与否、上皮样细胞型、侵犯巩膜导管与否组AEG-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EG-1在UM组织中高表达,且与UM临床组织病理学多种高危因素呈显著相关性,提示AEG-1的高表达有可能成为判断U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珂  项奕 《眼科新进展》2021,(5):413-416
目的 探讨miR-19在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UM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正常视网膜上皮细胞系ARPE-19和UM细胞系SP6.5、M23 中miR-19 的表达。将M23细胞分为miR-19 inhibitor组(转染miR-19-inhibitor)及miR-19 NC组(转染scramble),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视网膜上皮细胞系ARPE-19中miR-19 相对表达量为1.35±0.13,均显著低于UM细胞系SP6.5与M23中miR-19相对表达量8.35±0.73和9.35±0.43(均为P<0.01) 。 M23 细胞转染后,miR-19 inhibitor组中miR-19表达量低于miR-19 NC组 (1.05±0.33 vs 8.05±0.64,P<0.0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24 h,miR-19 inhibitor组与miR-19 NC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 h、72 h、96 h,miR-19 inhibitor组光密度值均低于miR-19 NC组(均为P<0.05)。miR-19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高于miR-19 NC组[(15.34±2.35)% vs (8.23±0.72) %,P<0.05]。miR-19 inhibitor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低于miR-19 NC组 [(23.7±2.1) % vs (68.9±5.1)%,P<0.05]。miR-19 inhibitor组侵袭细胞数少于miR-19 NC组[(45.1±3.9)个 vs (115.3±8.9)个,P<0.05]。miR-19 inhibitor组UM细胞系M23 EGFR蛋白表达量低于miR-19 NC组(0.43±0.03 vs 1.02±0.02,P<0.05) 。miR-19 inhibitor组AKT蛋白表达量低于miR-19 NC组(0.52±0.04 vs 1.12±0.05,P<0.05)。miR-19 inhibitor组mTOR蛋白表达量低于miR-19 NC组(0.63±0.05 vs 1.41±0.06,P<0.05)。结论 敲低miR-19 表达可抑制U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EGFR/AKT/mTOR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纺锤体动粒相关复合体-1(SKA1)促进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SKA1敲减及空载体慢病毒感染MUM-2B细胞分别作为SKA1敲减组和对照组,再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及Caspase-3/7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表型的变化;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探寻SKA1促进UM发生发展的潜在信号通路,再以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TCGA数据库UM样本RNA测序及随访数据,分析SKA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KA1敲减组细胞培养3 d、4 d、5 d的光密度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而凋亡细胞比例及Caspase-3/7活性均显著增加(均为P<0.01)。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P53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SKA1敲减后,P53通路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SKA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下降(P=0.021,HR=2.55,95%CI:0.92~7.05)。结论 SKA1通过P53/IGFBP3信号通路促进UM细胞增殖,而且SKA1高表达是影响U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miR-10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7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培养人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ACBRI-18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系HXO-Rb44。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XO-Rb44细胞并分组:阴性对照(normal control,NC)1组[转染microRNA(miR)-101阴性对照物]、miR-101表达组(转染miRNA-101类似物);NC 2组[转染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EZH2)阴性对照序列]、siRNA-EZH2组(转染EZH2siRNA)、siRNA-EZH2+mimics组(转染EZH2siRNA和miRNA-101类似物)和EZH2+mimics组(转染EZH2表达载体和miRNA-101类似物)。正常HOX-Rb44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qRT-PCR检测miR-101、EZH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ZH2蛋白表达。MTT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miR-101和EZH2的靶向关系。裸鼠体内移植实验测定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结果 与正常视网膜组织和ACBRI-181细胞相比,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HXO-Rb44细胞中miR-101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均为P<0.05)。EZH2 mRNA及蛋白在miR-101表达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1组(均为P<0.05)。72~96 h,miR-101表达组的吸光度(A)值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及NC1组(均为P<0.01)。miR-101表达组侵袭细胞数量(51±6)均显著低于空白组(97±11)及NC1组(92±8)(均为P<0.01)。EZH2是miR-101的靶基因。48~96 h,siRNA-EZH2组和siRNA-EZH2+mimics组的A值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2组(均为P<0.01);72~96 h,siRNA-EZH2+mimics组的A值明显低于siRNA-EZH2组(P<0.05);24~96 h,EZH2+mimics组的A值与空白组和NC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RNA-EZH2组侵袭细胞数量(48±4)和siRNA-EZH2+mimics组(38±3)均显著低于空白组(95±10)和NC2组(90±6)(均为P<0.01),siRNA-EZH2+mimics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低于siRNA-EZH2组(P<0.05),EZH2+mimics组侵袭细胞数量与空白组和NC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裸鼠体内移植5~7周,siRNA-EZH2组和siRNA-EZH2+mimics组的瘤体体积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2组(均为P<0.01),siRNA-EZH2+mimics组的瘤体体积明显低于siRNA-EZH2组(P<0.05),EZH2+mimics组的肿瘤体积与空白组和NC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iR-101上调后可抑制HXO-Rb44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这可能是通过抑制EZH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