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医学创新》2015,(35):9-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1-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水平分为无糖尿病肾病组(N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生化指标,分析NLR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及与DN的关系。结果:CDN组、EDN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高于N组,CDN组NLR高于ED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N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N、ED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与UMA呈正相关(r=0.215,P<0.01)。NLR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3.568,95%CI(1.403,9.073),P<0.01]。结论:外周血NLR与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1-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水平分为无糖尿病肾病组(N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生化指标,分析NLR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及与DN的关系。结果:CDN组、EDN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高于N组,CDN组NLR高于ED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N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N、ED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与UMA呈正相关(r=0.215,P0.01)。NLR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3.568,95%CI(1.403,9.073),P0.01]。结论:外周血NLR与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to-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3例,收集患者基础数据、CRP、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从而计算出MHR、NLR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R、NLR与CRP具有相关性(P<0.01),MHR与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以NLR为因变量,回归模型纳入CRP,以MHR为因变量,回归模型纳入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年龄、体重。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MHR、NLR与CRP有相关性,MHR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有相关性,NLR、MHR可进一步研究作为患者炎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3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并康复出院的35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NLR的中位数值,分为低NLR组(<3.67)和高NLR组(≥3.67),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流行病学史、治疗方案、激素使用情况、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单因素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均为影响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证实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均为影响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治疗前NLR越高(≥3.67)、中性粒细胞越低(<3.50×109/L)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越长(均P<0.05)。结论NLR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可能是预测COVID-19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越高、中性粒细胞计数越低,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周路路  汪超  李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1):1530-153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病人148例,根据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T组)76例和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L组)72例。收集2组病人相关临床指标,计算NLR,分析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T组病人年龄、收缩压、中性粒细胞数目及NLR均低于L组(P < 0.05~P < 0.01),淋巴细胞数目明显高于L组(P <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年龄、收缩压均呈正相关关系(r=0.206、0.211,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和年龄是T2DM病人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 < 0.01)。结论NLR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对T2DM病人下肢血管病变有提示意义,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ASO患者106名,分为A组(不合并T2DM,n=40)及B组(合并T2DM,n=66)。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SO合并T2DM患者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CRP和NLR的诊断价值。结果B组的CRP、NLR水平显著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平均血红蛋白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NLR、前白蛋白、白球比例均为ASO合并T2DM患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RP最具有诊断预测价值。相关性分析显示,NLR和CRP的相关性最显著(r=0.803,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CRP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687(95%CI: 0.583~0.792),NLR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659(95%CI: 0.552~0.767),均对ASO合并T2DM患者具有明确诊断价值(P<0.01)。结论CRP、NLR是ASO合并T2DM患者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肾损伤相关性及早期诊断效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21年6月-2022年3月在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70例及T2DN患者130例。将T2DM患者纳入C组,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 creatine ratio,UACR)水平将T2DN患者分为A组、B组,各65例,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105例作为D组。观察四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表达情况,并分析NL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对T2DN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各组NLR、HbA1c、Hcy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方法:选取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超声检查筛查颈动脉内膜增厚,多因素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判断价值。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80例(48.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患者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9.800, 95%CI=4.415~21.756),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有显著判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802, 95%CI=0.733-0.860)。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血细胞计数衍生炎症标志物对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DVH)的预测价值。方法: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DVH患者和41例年龄、性别1∶1匹配且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收集所有参与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记录并计算全血炎症指标。结果:DVH组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NH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和NHL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VH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NHL预测DV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和0.63。结论:NLR和NHL是预测DVH的简单而廉价的炎症标志物。NLR优于其他全血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联合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01例APE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并根据住院期间有无不良事件的发生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结果 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7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60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红细胞分布宽度、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升高、右心室功能不全、肺动脉收缩压和中央型肺栓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NLR、PLR、右心室功能不全和中央型肺栓塞均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58和0.833(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NLR和PLR是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表达水平,探讨RBP4、NLR与D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41例,非增生性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0例,增生性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2例,40例正常体检人作为对照组(NC)。空腹10 h后检测所有受试者静脉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胰岛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算NLR。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RBP4。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组、NPDR组、PDR组RBP4、NLR显著升高,与NPDR组比较RDR组RBP4显著升高(P均<0.05)。RBP4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NLR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空腹血糖、RBP4、NLR、胰岛素抵抗、胆固醇为DR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与NLR在DR患者表达水平增高,且NLR可影响DR患者血清RBP4表达,RBP4与NLR是DR的危险因素,与DR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182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CR<3.4 mg/mmol)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4 mg/mmol≤ACR<33.9 mg/mmol),比较2组间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以及全血NLR、血清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CysC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间性别、糖尿病病程以及血清UREA、CREA、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年龄和全血NLR、血清CysC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P<0.01).血清Cys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年龄和全血NLR,三者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678和0.638,灵敏度分别为70.59%、92.86%和92.86%,特异度分别为90.00%、41.27%和36.5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36%、92.85%和91.9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2%、41.31%和39.43%.血清CysC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为266.080.结论:年龄和全血NLR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筛查指标,而血清Cys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较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患病特征,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首次接受腹膜透析患者共203例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诊断腹膜炎41例。比较腹膜炎组与无腹膜炎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肾脏疾病、基础疾病、吸烟、透析龄、肺炎和肠道感染情况,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钾、血钙、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计算NLR、PL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41例患者发生1次腹膜炎34例,两次及以上7例,发生时间为透析后1~6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病原学检查发现,41例患者革兰阳性菌(G+)感染22例,革兰阴性菌(G-)感染17例,真菌2例。单因素比较发现,腹膜炎组比无腹膜炎组年龄增加,糖尿病和肠道感染增多,透析龄延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总胆固醇、空腹血糖、CRP和PCT、NLR和PLR水平升高,而白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3~5.968;t=4.526~22.32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道感染(OR=3.652,95%CI:2.485~5.023,P<0.001)、透析龄(OR=5.524,95%CI:3.896~7.215,P<0.001)、高NLR(OR=4.425,95%CI:2.967~5.632,P<0.001)和高PLR(OR=4.021,95%CI:2.536~5.021,P<0.001)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NLR和PLR预测腹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和0.813,临界值分别为2.8和106.7,敏感性分别为85.6%和80.7%,特异性分别为77.9%和86.4%。结论:腹膜透析有较高的腹膜炎发生率,发生峰值在3.5个月,以G+或G-感染为主,肠道感染、透析龄延长、高NLR和高PLR水平是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LR和PLR监测对早期预测腹膜炎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梁丰  王爱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681-1683, 168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泡/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AMI合并MVD病人,根据ROC曲线确定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将病人分为高NLR组60例,低NLR组156例,通过Cox回归分析AMI合并MVD病人的NLR对其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ROC曲线结果得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高NLR组病人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高于低NLR组(P < 0.05~P < 0.01),淋巴细胞计数低于低NLR组(P <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高血压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AMI合并MVD病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NL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病人MAC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NLR是影响AMI合并MVD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为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目前国内外鲜有研究探讨这些血液学参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其组合在预测急性STEMI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目的 探讨血液学参数预测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并首次行急诊PCI的患者5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入院时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入院时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GRACE)评分,PCI术前临床指标〔空腹血糖(GLU)、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T(TnT)峰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LR、MPVLR、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数目,发生症状到PCI时间,无复流发生率,药物治疗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LR、MPVLR、NLR及其组合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5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MACE,其中心源性或全因死亡23例、急性心力衰竭15例、复发心绞痛7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再发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MACE组患者年龄、入院时Killip分级≥Ⅱ级的比例、入院时GRACE评分、TnT峰值、CRP、NT-proBNP、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PV、MLR、MPVLR、NLR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LVEF、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MACE组患者(P<0.05)。MACE组无复流发生率高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HR=0.884,95%CI(0.817,0.966),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1.169,95%CI(1.104,1.463),P=0.009〕、MPV〔HR=1.333,95%CI(1.005,1.752),P=0.039〕、MLR〔HR=1.701,95%CI(1.332,2.172),P<0.001〕、MPVLR〔HR=1.372,95%CI(1.196,1.443),P<0.001〕、NLR〔HR=1.428,95%CI(1.037,1.576),P=0.015〕均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MLR与NLR(rs=0.195,P<0.001)、MPVLR(rs=0.210,P<0.001)呈正相关,NLR与MPVLR呈正相关(rs=0.483,P<0.001)。MLR+NLR、MLR+MPVLR、NLR+MPVLR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预测效能优于MLR、NLR、MPVLR(P<0.05)。结论 入院早期MLR、MPVLR、NLR等血液学参数与急性STEMI患者预后相关,且血液学参数之间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加高效地识别高危患者以及预测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9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各组早期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APACHEⅡ评分及PCT、CRP,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患者ICU内总死亡率为47.6%,其中不同预后组住ICU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血乳酸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3.5d、APACHEⅡ评分≥21.5分、NLR≥10.8均为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NLR异常升高的脓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颅内显著动脉粥样硬化狭窄(significant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SAS)数量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60岁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AIS患者,实验室检查检测生化指标,血常规检测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颅内SAS(≥ 50%狭窄或闭塞),根据颅内SAS数量将AIS患者分为无SAS组(n=77)、单支SAS组(n=45)和多支(≥2)SAS组(n=33),比较3组临床特征包括生化及炎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SAS数量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按照颅内SAS最严重狭窄程度将78例存在SAS的受试者分为3组:中度狭窄组(n=23)、重度狭窄组(n=17)和闭塞组(n=38),比较3组炎性指标;Spearman秩相关分析炎性指标与颅内SAS数量的相关性。 结果: 与无SAS和(或)单支SAS组相比,多支SAS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显著增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SAS数分别与高白细胞计数、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NLR独立相关(P均<0.05)。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颅内SAS数量呈弱相关(r=0.255,P=0.024;r=0.319,P=0.004)。结论:老年AIS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增高,且与颅内SAS数量呈一定的弱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意义,分析NLR与急性脑出血早期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出血患者157例,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分析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等指标,评估NLR对急性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1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恶化组45例,未恶化组112组.恶化组白细胞计数(11.11 ± 4.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04 ±10.7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9.47 ±4.41)×109/L及NLR中位数均较未恶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入院时血肿体积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68 ±5.45)分、破入脑室比例(37.8%)较非恶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淋巴细胞百分比(12.14 ±7.91)%,较未恶化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二分项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HISS评分及出血破入脑室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NLR不是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NLR不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