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草绿色链球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原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7例血培养阳性I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构成及草绿色链球菌的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草绿色链球菌组和非草绿色链球菌组,对2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结果 血培养分离病原菌,草绿色链球菌32株,占56.1%,其中戈登链球菌株数最多(11株)。草绿色链球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草绿色链球菌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分别为81.3%和78.1%;未见青霉素G、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青霉素G中介率达28.1%。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组先天性心脏病(非主动脉二叶畸形先心病)、入院前病程、二尖瓣赘生物以及心功能不全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草绿色链球菌是IE的最常见致病菌;青霉素仍是经验治疗草绿色链球菌IE的首选药物;病程长、生长二尖瓣赘生物和未发生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对IE患者发生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的病原体评估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UCG)表现和临床特征等,旨在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I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98.4%)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1例(1.6%)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19例(30.6%)无基础心脏病变,43例(69.4%)患者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变。发热为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41例(66.1%),43例(69.4%)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有19例(47.5%)细菌培养阳性,其中9例(47.4%)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IE病死率的关键,UCG对IE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因、致病微生物、受累瓣膜等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8-12共10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者有13例(12.5%);发热89例(85.58%),贫血75例(72.12%),消瘦、乏力61例(58.63%),心脏杂音101例(97.12%);先天性心脏病45例(43.7%)、风湿性心脏病33例(31.73%),静脉药瘾者7例(6.73%);87例患者进行了血培养,阳性52例(59.77%),其中链球菌25例(48.08%),葡萄球菌17例(32.69%),真菌2例(3.85%);83例(79.81%)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发现赘生物,主动脉瓣36例(34.62%),二尖瓣17例(16.35%),三尖瓣11例(10.58%),联合瓣膜9例(8.65%)。术后早期死亡4例(3.85%)。随访89例(85.6%),随访时间1~112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66例(74.16%),Ⅱ级23例(25.84%)。结论IE的平均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发热和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是IE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且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草绿色链球菌仍是IE最常见的致病菌;IE常累及主动脉瓣;IE的确诊主要依靠血培养和TTE检查;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管一平  解德琼  王艳 《西部医学》2011,23(7):1278-1280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住院的44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心脏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26262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44例IE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17例(42.2%),先天性心脏病14例(31.8%),无心脏病基础8例(18.2%)。临床表现为发热44例(100%)和进行性贫血29例(65.9%)。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44例。39例患者做血培养,阳性率为59.1%(26例),其中最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12例,27.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13.6%)。使用最多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47.7%),联合用药最多者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47.0%)。5例IE经单纯内科治疗死亡,病死率为11.4%(5/44)。结论 IE的基础病因比例在基层医院发生明显变化,草绿色链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I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内、外科联合是成功治疗IE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28例进行肺功能测定、痰细菌培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肺功能将患者分为Ⅰ组(FEV1≥50%预测值)、Ⅱ组(30%预测值〈FEV1〈50%预测值)、Ⅲ组(FEV1≤30%预测值),分析不同肺功能患者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性。结果 128例患者中痰菌定量培养阳性患者96例,阳性率为75.0%,共培养阳性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28株(26.7%),大肠埃希菌24株(22.9%),鲍氏不动杆菌15株(14.3%);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10.5%),表皮葡萄球菌5株(4.8%),肺炎链球菌5株(4.8%);另外白假丝酵母菌7株(6.7%)。部分致病菌呈多重耐药。Ⅰ组患者以痰培养阴性为主,Ⅲ组患者以革兰阳性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各组患者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菌感染种类与患者肺功能有一定关系,患者肺功能越差,耐药菌分离率越高,对该类患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佳  王树敏  胡淑华  谭金哲  钟册俊 《西部医学》2020,32(10):1488-1491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 80例患者血样共检出病原菌株36株,检出病原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比8889%,真菌占比1111%。革兰阳性菌中占比最高的为酿脓链球菌(388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44%)、D链球菌(1111%)和表皮葡萄球菌(1111%)。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9250%),其次为心脏杂音(8875%)、疲乏(8375%)、盗汗(8125%)。9750%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赘生物。80例患者中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750%。死亡组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Hb<90g/L、ALB<30g/L和栓塞所占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外科手术治疗占比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Hb<90g/L、脑栓塞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治疗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样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绝大多数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赘生物,部分伴有基础心脏疾病,及早诊断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警惕预后危险因素,及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怀周  程映雪 《海南医学》2010,21(5):17-18,26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8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E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93.7%)、心脏杂音(91.6%);血培养阳性率为39.6%,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6.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5%;IE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85.4%,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 29.1%、先天性心脏病占18.7%,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4.5%;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3.33%;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 近年来由于IE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IE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基础心脏病仍是IE常见病因;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合理的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34株,其中G-杆菌80株(59.7%),G+球菌11株(23.1%),真菌23株(17.2%)。G-杆菌中耐药性较严重的菌株依次为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G+球菌中耐药性较严重的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结论:VAP患者耐药率高、病死率高,应定期进行病原学监测,积极、合理地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海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点单位2018—2020年血流感染(bloodstram infection, BSI)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BSI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临床治疗常用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检测出病原菌87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4株(66.6%)、革兰阳性菌239株(27.2%)、真菌54株(6.2%);男性患者591例(67.4%)、女性患者286例(32.6%);住院患者780例(88.9%)、门急诊患者97例(11.1%);BSI患者基础疾病以高血压、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为主,原发感染以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重症医学科(25.2%,221例)、急诊科(10.9%,96例)、肿瘤科(9.1%,80例)、肾内科(6.8%,60例)和肝胆胰外科(4.3%,38例)是病原菌占比最高的科室;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群和白色念珠菌是分离率最高的病原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4%、15.2%和36.4%,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8.5%和79.1%。结果 构成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首位,住院患者是BSI的主要来源;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和原发感染灶是BSI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BSI高危患者的病原学监测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征,探讨IE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E患者的心脏基础疾病情况、血培养、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33例IE患者中瓣膜病占18%,先天性心脏病占24%,合并其他感染及有创操作及治疗者高达31%,无基础疾病者占27%。感染病原体以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多见,均占21%。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高(97%),33例患者中共死亡3例(9%)。结论 IE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症状表现有时不典型,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并要注意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手术治疗的41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22.6%,术前27例进行了血细菌培养,其中阳性11例(41%)。34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纠治先心病及瓣膜病变。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4%,其余远期效果良好。结果:先心病并发IE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超声心电图在诊断上有重要作用;常规血培养有假阴性结果;对先心病并发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我院手术治疗的 4 1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男 2 3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2 2 6岁 ,术前 2 7例进行了血细菌培养 ,其中阳性 11例 (41% )。 34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 ,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 ,纠治先心病及瓣膜病变。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例 ,死亡率 2 4 % ,其余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先心病并发IE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超声心电图在诊断上有重要作用 ;常规血培养有假阴性结果 ;对先心病并发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的阳性率为57.7%,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草绿色链球菌;其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无基础性心脏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9%、30.2%以及16.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贫血和脏器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有14例患者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及基础病因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且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死率较高,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无原发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瓣膜成形术3例,异物取出1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6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4年,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A 58-year-old Chinese man presented with a three-week history of fever. He had a background history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thalassaemia. He was found to ha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of the aortic valve due to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During the hospital stay, he developed a few episodes of haematochaezia and was subsequently found to have colonic carcinomain- situ. He completed appropriate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his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underwent a left hemicolectomy with primary anastomosi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colonic neoplasm is well documented. This case report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performing routine colonoscopy to look for colonic neoplastic change in patients diagnosed to have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infective endocarditis.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he colonic neoplasm has enabled our patient to have a curative surgery without compromising his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3年6月连续收治的符合Duke诊断标准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为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死亡、二次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男女比为3:1,年龄25.060.6(46.7±13.9)岁,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3例,30 d内病死率为18.8%(3/16)。随访12例,随访时间060.6(46.7±13.9)岁,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3例,30 d内病死率为18.8%(3/16)。随访12例,随访时间0137(42.3±5.0)月,5年生存率为80.0%,远期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仍是高病死率疾病,心脏彩色超声可以提高其诊断率,早期手术有利于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前驱感染症状、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加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的认识,为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1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一般资料、前驱感染情况、病原菌检测结果、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 结果 1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9.13±3.1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8.41±1.23)d。其中75例(43.35%)具有明显的前驱感染症状,以肺部感染为主(33.53%),且部分病例存在合并两处感染情况。共113例(65.32%)血培养阳性反应,共培养出118株病原菌,链球菌占比最高有60株(50.85%),葡萄球菌属共37株(31.36%),革兰氏阴性杆菌4株(3.39%),真菌8株(占比6.78%)。常用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从82.71%下降到54.21%),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分别从53.66%和49.54%上升到89.15%和74.63%。 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前期感染症状以肺部感染为主,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还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1990年3月至1998年7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4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31.2岁,血培养28例,阳性12例,37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了感染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先心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74接受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46例,其中合并心脏畸形31例。术前血培养阳性27例(58.70%),超声心动图提示有赘生物、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40例。所有病例全程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择期手术15例,急诊手术31例。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同期纠治心脏畸形。结果手术后死亡1例(2.17%)。随访45例(97.82%),随访时间5-48mo,心功能均恢复Ⅰ-Ⅱ级,未发现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病例。结论对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病人应想到IE的可能,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