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4月烟台龙矿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5 mg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10 s内静脉推注,45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60 min内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血管再通情况和脑梗死灶体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脑梗死灶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前后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60 mg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F)、全血高切黏度(HS)、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管内皮素-1(ET-1)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HCT、FIB、RF、HS、NIHSS评分、ET-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并能显著降低ET-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谷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60 m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谷红注射液,20 m L加入1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患者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内皮素-1(ET-1)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8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F)、全血高切黏度(HBV)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SR、HCT、RF以及HBV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ET-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并能显著降低ET-1,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4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5μg加入到10m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及HBeAg转换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转换率分别为77.8%、54.0%、4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30.2%、2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联合硫辛酸和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雄县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0.6 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250 m L中,1次/d;且还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龙血竭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指标、踝臂血压指数(ABI)、足趾皮肤温度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F)及全血高切黏度(HS)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均明显将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BI及足趾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血竭胶囊联合硫辛酸和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68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L中,输注时间1~1.5 h,1次/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然后口服贝前列素钠片,40μg/次,3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肾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65%、8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而血胱抑素(Cys-C)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肾功能,调节血脂和血液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5 m L/d。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间隔2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标、凝血和纤溶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显著升高,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量显著升高,峰值流速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硬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III(AT-II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I)水平均显著降低,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和纤溶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舒张下肢血管,降低峰值流速,增加血流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氧化因子、促炎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降低,SS-QO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氧化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亲环素A(CyP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促炎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调节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和长春西汀片治疗急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的耳鸣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且口服长春西汀片,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到生理盐水10 mL中,1次/d。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耳鸣临床症状评分和严重程度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36%、8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耳鸣发生环境、睡眠影响、持续时间、生活工作影响、情绪影响和主观感觉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耳鸣严重程度积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耳鸣严重程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和长春西汀片治疗急性耳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纳洛酮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8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FM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6.36%和92.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欧洲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及总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纳洛酮治疗外伤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脉泰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脑梗死8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脑脉泰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血清神经细丝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睁眼反应评分、语言反应评分、肢体动作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血清TNF-α、IL-1、S100B、MBP和GFA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15 m L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9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明显降低,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调节血清学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2天,阿加曲班注射液60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24 h持续泵入;其后5 d,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3 h持续泵入,2次/d,第8~14天,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滴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 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RF)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周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周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唐山康复医疗中心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射粉剂,溶于无菌注射用水中,取其中的10%进行静脉注射,剩余的90%应在50 min内及时进行静脉滴注,使用剂量为0.6 mg/kg(最大剂量≤5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 L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MMS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比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明显升高MMSE,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3月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内皮指标因子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均明显降低,而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内皮指标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疾病相关指标,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发病24 h之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总剂量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 m L丹红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脑梗死灶体积、急性期缺血半暗带体积、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急性期缺血半暗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脑梗死灶体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东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0.1μg/(kg·min),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 L/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6.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 O2)及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酸(LA)、C反应蛋白(CPR)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