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5例住院老年CHF患者作为CHF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7例,Ⅲ级组41例,Ⅳ级组3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心功能正常者47例。测定血RDW、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分析2组一般资料及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CHF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Ⅱ级组RDW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RDW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Ⅳ级组RDW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RBC显著下降(P0.05),HB及MCV无明显变化。心功能Ⅲ级组和Ⅳ级组院内共死亡18例,Logistic回归分析示RDW是CH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CHF患者RDW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NYHA分级的增加RDW水平逐渐升高,与患者住院死亡密切相关,可能是老年CHF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患者133例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原性猝死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病因,为防治猝死探索对策.方法 入选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死亡患者133例,其中73例(54.9%)发生猝死(A组),55例(41.4%)死于泵衰竭(B组),其他原因死亡5例.回顾性分析A、B组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药物治疗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VHA)心功能分级多为Ⅱ、Ⅲ级,左窜射血分数高于B组.A组心绞痛发生率高于B组(63.0%与21.8%,P<0.05).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A组应用率高于B组,但其应用时间较B组短、剂量偏小.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A组少于B组.结论 心原性猝死多发生在心功能Ⅱ、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猝死前多有心绞痛发作,可能是因为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较少,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量小及疗程较短,未能在防治猝死及病情恶化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cTnI)检测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左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确诊为CHF的住院病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22例,Ⅲ级18例,Ⅳ级1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受试者左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及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FABP、cTnI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清H-FABP、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H-FABP、cTnI水平对CHF病人心功能分级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LVEDV、SV、CI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功能Ⅰ级、Ⅱ级比较,心功能Ⅲ级、Ⅳ级CHF病人LVEF降低,LVEDD、LVESD、LVESV、E/A水平升高(P<0.05)。CHF病人血清H-FABP、cTnI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升高(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P<0.05),LVEDD、LVESD、LVESV、E/A、血清H-FABP、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LVEF、E/A、H-FABP、cTnI是预测CHF病人心功能分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CHF病人左心功能,联合检测血清H-FABP、cTnI对CHF病人心脏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SES)的发生率,及其与脑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CHF患者96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Ⅱ级19例,Ⅲ级36例,Ⅳ级41例],对照组(NYHA分级I级)29例。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采用干式快速定量心衰心梗诊断仪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CHF患者血清BNP水平。结果 CHF患者SES发生率为30.2%,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SES发生率依次升高;CHF合并SES患者BNP明显升高、LVEDD扩大、LVEF下降。结论 CHF患者高发SES,结合血浆BNP及LVEF测定有助于全面评估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成年人6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E值)、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A值)、E/A比值、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观察组患者E值、E/A比值、LVEF低于对照组,A值、LAD、LVEDD、LVPWD高于对照组(P0.05)。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患者E值、E/A比值、LVEF高于Ⅲ级及Ⅳ级患者,Ⅲ级患者E值、E/A比值、LVEF高于Ⅳ级患者(P0.05);Ⅱ级患者A值、LAD、LVEDD、LVPWD低于Ⅲ级及Ⅳ级患者,Ⅲ级患者A值、LAD、LVEDD、LVPWD低于Ⅳ级患者(P0.05)。结论心脏彩超可有效评估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及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108例CHF患者通过B超测定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以BiositeTriage快速诊断仪测定其血浆BNP水平,所有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另随机抽取40例有心血管疾病但无CHF的患者作为非CHF组。结果:①CHF组血清CA125及BNP水平高于非CHF组,Ⅳ级心功能组水平明显高于Ⅲ级组,且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②血清CA125及BNP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结论:CHF患者血清CA125及BNP水平升高,并且其水平与LVEF有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中医医院收治的DCM并CHF患者9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DCM患者96例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6例作为对照组;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DCM并CHF患者分为Ⅰ级22例、Ⅱ级24例、Ⅲ级25例、Ⅳ级27例。比较3组受试者及不同心功能分级DCM并CHF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并分析血清CA125、cTnI水平与DCM并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A组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B组(P0.05)。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Ⅰ级患者,Ⅲ级、Ⅳ级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Ⅱ级患者,Ⅳ级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Ⅲ级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分别为0.829、0.453,P0.05)。结论血清CA125、cTnI水平与DCM并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和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110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心功能Ⅱ级组33例,Ⅲ级组37例,Ⅳ级组40例。CHF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检测同期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电图测定LVEF及LVEDD值,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随心功能的恶化,TO增加,TS减少;血浆NT-proBNP浓度增加;LVEF减小,LVEDD增大;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O、TS与血浆NT-proBNP浓度、LVEF及LVEDD相关性良好。结论 HRT参数与血浆NT-proBNP浓度、LVEF、LVEDD相关,可作为心衰程度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88例CHF患者行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DW及生化指标;随访12~18(平均15)个月,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比较RDW正常者和RDW增高者的病死率.结果:RDW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Ⅲ级组、Ⅳ级组较Ⅱ级组显著增高(P<0.01);RDW增高者较RDW正常者病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DW增高与CHF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有关,RDW增高可能使CHF患者的死亡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两组的BNP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BNP为(658.4±65.7)pg/m L,对照组血BNP为(88.3±12.5)pg/m L,观察组患者血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为(187.6±65.2)pg/m 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70.5±11.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1.3±9.8)mm,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为(436.5±87.5)pg/m L,LVEF为(51.8±12.3)%,LVEDD为(59.8±11.4)mm,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为(1103.5±125.6)pg/m L,LVEF为(42.1±10.6)%,LVEDD为(69.7±13.6)mm,由以上结果可知,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心功能Ⅲ级患者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LVEDD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心功能Ⅲ级患者LVEDD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左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胱抑素-C(CysC)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NT-proBNP与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CHFⅡ级组20例、Ⅲ级组29例、Ⅳ级组15例。测定NT-proBNP与CysC水平,同时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LVM)等心脏彩超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计算出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进行分析。结果1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1)。2Ⅲ级组LVMI、LVM高于Ⅱ级组,Ⅳ级组LVEDd、LVMI、LVM高于Ⅲ级组(P0.05);Ⅱ级心功能组LVEF高于Ⅲ级、Ⅳ级组(P0.01)。3血清CysC正常组LVEF高于血清CysC升高组(P0.01);血清CysC正常组NT-proBNP、LVMI、LVM值低于血清CysC升高组(P0.01)。结论 NT-proBNP与CysC可较好地评估CHF患者心功能以及左室重构,为CHF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及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为观察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H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3个亚组,Ⅰ~Ⅱ级组33例、Ⅲ级组38例、Ⅳ级组27例;另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左室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LAD、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且Ⅳ级组LAD、LVEDD水平高于Ⅲ级组,LVEF水平低于Ⅲ级组,Ⅲ级组LAD、LVEDD水平高于Ⅰ~Ⅱ级组,LVEF水平低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miR-133a、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Ⅳ级组miR-133a、BNP表达水平高于Ⅲ级组,Ⅲ级组miR-133a、BNP表达水平高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与LAD、LVEDD、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0.738、0.815、0.785,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63,P0.05)。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与心功能有关,心功能损伤越严重,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越高,并且可能参与心室重构,对缺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相关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左心衰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LVEF正常的左心衰竭患者50例(年龄60岁),根据合并高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29例和非高血压组21例。两组患者均在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率压积、中心静脉压、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心功能分级,美托洛尔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率压积高于非高血压组,LVEDD小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率压积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率压积、中心静脉压均低于治疗前,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LVEF低于治疗前、LVEDD大于治疗前,非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LVEDD小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均为Ⅳ级;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2例,Ⅳ级2例;非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美托洛尔用量为(86.21±34.29)mg/d,大于非高血压组的(63.69±41.82)mg/d(P0.05)。高血压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非高血压组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相关LVEF正常的左心衰竭是可行的,有助于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及交感神经活性,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所需剂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血清微小RNA(miR)-665、miR-14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老年CHF患者120例为CHF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9例、Ⅲ级51例、Ⅳ级30例;选择同时间段老年健康志愿者12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及心功能指标,检测血清miR-665、miR-144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665、miR-144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F组LVEF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及血清miR-665、miR-14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HF组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LVEF依次降低,LVEDD、LVESD及血清miR-665、miR-144表达水平依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HbA1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及心衰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该院106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观察组)及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和心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Hb A1c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水平、LVEDD、LVESD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LVEF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2)Ⅳ级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水平、LVEDD、LVESD相比Ⅱ级组、Ⅲ级组明显更高,LVEF相比Ⅱ级组、Ⅲ级组更低(P0.05),且Ⅲ级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水平、LVEDD、LVESD相比Ⅱ级组明显更高,LVEF相比Ⅱ级组更低(P0.05)。(3)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显示,LVEF与HbA1c呈负相关(r=-0.785,P=0.012),LVESD与Hb A1c呈正相关(r=0.746,P=0.017),LVEDD与HbA1c呈正相关(r=0.752,P=0.014)。结论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HbA1c水平和心功能及心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将HbA1c水平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入选330例CHF病人,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Ⅱ级120例,Ⅲ级120例,Ⅳ级90例,入组后24 h内及症状缓解后7 d均测定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MR-proADM、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病人均随访6个月,以心衰再入院及全因死亡为终点,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分析MR-proADM对CHF病人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CHF病人的MR-proADM水平随着心衰病情加重而升高,且与NT-proBNP水平及NYHA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显示,MR-proADM、NT-proBNP、LVEF是CHF病人心衰再入院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MR-proADM水平对老年CHF病人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B型尿钠肽(BNP)、和肽素(Copeptin)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300例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2例、Ⅲ级134例、Ⅳ级84例。于入院后次日检测血清BNP、Copeptin水平,并采用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对症干预治疗后进行预后随访,分析血清BNP、Copeptin水平与心功能分级、LVEF、LVED的关系及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BNP、Copeptin水平比较,Ⅱ级<Ⅲ级<Ⅳ级;LVEF比较,Ⅱ级>Ⅲ级>Ⅳ级;LVED比较,Ⅱ级<Ⅲ级<Ⅳ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NP、Copeptin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P<0.05);此外,BNP水平与LVED正相关,Copeptin水平与年龄正相关(P<0.05)。随访期间98例因心力衰竭(HF)加重再次入院,19例发生心源性死亡,共有117例(39.00%)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NYHA心功能分级、BNP、Copeptin、LVEF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BNP、Copeptin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其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BNP、Copeptin水平与老年CHF患者病情、预后密切相关,尤其是二者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扩张相的特征与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08-04-2011-08我院收治的HCM患者496例,依据诊断结果分为扩张相组(18例)和对照组(47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3年、5年生存率,并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扩张相组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猝死、NYHA分级Ⅲ~Ⅳ级、束支传导阻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壁厚度(LVW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相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77.78%、61.11%;对照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07%、93.93%、89.96%。随访结束时,扩张相组2例患者进展为扩张期,7例死亡[2例死于心力衰竭(心衰),5例猝死];对照组中21例进展为扩张期,48例患者死亡(10例死于心衰,38例猝死)。房颤、猝死、NYHA分级Ⅲ~Ⅳ级、LVEF50%是影响HCM患者扩张相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CM患者扩张相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房颤,猝死,NYHA分级Ⅲ~Ⅳ级,束支传导阻滞,LVEDD、LAVmax、LAD、LVWH升高和LVEF降低,患者长期生存状况不佳,其中房颤、猝死、NYHA分级Ⅲ~Ⅳ级、LVEF50%是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7月阜南县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CHF患者260例,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94例、心功能Ⅲ级组112例、心功能Ⅳ级组5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空白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HF患者血清BNP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并绘制血清BNP水平诊断CHF的受试者特征(ROC)曲线。结果血清BNP水平为心功能Ⅳ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空白组,LVEF为心功能Ⅳ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空白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1)。以CHF患者血清BNP水平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95%CI(0.935~1.010)〕,以98.6 ng/L作为CHF的诊断界值时其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4.5%、准确度为93.0%。结论 BNP诊断CHF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且安全、快捷、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与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03-2010-03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临床诊断为CHF的176例作为实验组,按照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将其分为NYHAⅠ级31例、NYHAⅡ级39例、NAⅢ级52例、NYHAⅣ级54例。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其RDW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的RDW值;利用相关分析研究RDW与LVEDD、LVEF的关系。结果:CHF组RDW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内随着NYHA级别的增高,RDW逐渐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LVEDD呈正相关(r=0.759,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43,P<0.01)。结论:RDW是反映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与心功能状态和左室重塑有明显的相关性,RDW的检测可对不同程度的CHF患者进行评估,对指导CHF治疗、评价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