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年习惯性鼾症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OSAS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多导睡眠仪监测,将262例成年习惯性鼾症者分为OSAS组和非OSAS组(对照组)。采用Holter心电和血压监测仪比较两组间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心率变异性(HRV)、心律失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状况,并在OSAS组就以上指标进行nCPAP治疗前和治疗14d时的对比。结果成年鼾症者中OSAS发生率达39.6%。两组间比较,在OSAS组中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发作时对硝酸盐药物效果差、非快动眼睡眠期HRV降低、心律失常和SaO2降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后鼾声消除,睡眠期SaO2明显增高,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降低,HRV和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结论 OSAS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相关性,应用nCPAP不仅对OSAS有效,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咽科学     
2002117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夜间自主神经功能与血压变化的关系/肖丹…//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一2002,31(1)一32~35 目的: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夜间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及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12例OSAS患者在挠动脉内留置导管监测血压并同步进行夜间多导睡眠仪连续记录,白天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法分析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清醒及不同睡眠期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结果:病例组夜间清醒时低频/高频(LF/HF)、非快动眼睡眠(NREM)期LF、极低频(VLF)、LF/HF和夜间平均LF、VLF、LF/H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OSAS患者夜间清醒…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VM患者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36.2±9.2)岁]、偏头痛患者44例[男15例,女29例,年龄(34.4±9.0)岁]、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4.6±6.5)岁]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别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时相分析各组的HRV特点。分析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的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差大于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频域参数: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夜间,VM组和偏头痛组的RMSSD(F=6.694)、HF(F=9.434)较对照组降低,而LF/HF(F=16.049)和LF(F=9.434)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VM组的LF升高程度较偏头痛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间测量结果上,主要表现为前庭性偏头痛组LF较对照组升高,而RMSS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M患者存在以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减低为主要特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夜间显著。此外,VM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偏头痛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经多导睡眠仪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S 49例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同时选择20例单纯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OSAS组患者体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turation,LSaO2)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P<0.01);OSA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1.11%,并且随OSAS病情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结论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OSAS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能是引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原因之一.学者们普遍采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来反映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规律,并认为HRV是反映自主神经张力最敏感的指标.通过HRV分析了解OSAS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并预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风险.现将与睡眠有关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PSG) 监测各型呼吸事件的发生率,探讨评估OSAS患者病情的方法. 方法:( 1)使用呼吸事件新分型法对确诊OSAS 28例的PSG监测信号进行分型,根据Ⅱ、Ⅲ型曲线的发生率将OSAS28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阻塞性呼吸暂停3组;(2)比较3组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RDI);呼吸紊乱时间指数(respirator impair time in dex,RIT)及减血氧时间指数(saturation impair time index,SIT90-70)4项指标. 结果:(1)3组患者的RDI分别为43.4±6.7;67.0±3.7;72.6±3.8 ,轻度与中度差异有显著性,中、重度间差异无显著性;(2)3组患者的RIT指数分别为14.0 ±2.4;31.7±1.7,34.7±1.1,轻度与中度差异有显著性,中、重度间差异无显著性 ;(3)3组患者的SIT90-70差有显著性.结论:(1)呼吸紊乱曲线类型能够反映患者的病情;(2)根据患者的主流曲线进行病情分类能够反映患者的呼吸及血氧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P16抑癌基因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和恶性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P16蛋白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与癌组织恶性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声门上型喉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颈淋巴结进行了P16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喉癌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54.9%;其中无颈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68.3%;有颈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4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62.2%;高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41.7%,差异显著(P<0.05).高度恶性及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阴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81.0%;低度恶性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阳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33.3%,转移率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P16基因及其蛋白产物与喉癌的恶性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倾向.结论:临床检测P16蛋白表达对判定喉癌组织的恶性度及推测颈淋巴结潜在性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分析不同睡眠分期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睡眠结构紊乱程度。方法本次研究选取11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并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确诊为OSAS,根据睡眠分期及AHI值将患者进行分组,包括与NREM期相关OSAS组(NO组)41例,与REM期相关OSAS组(RO组)37例,与睡眠分期无关OSAS组(O组)34例。比较同不同睡眠分期相关OSAS患者睡眠结构的紊乱程度。结果不同睡眠分期OSAS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AHI-总、Sa02、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N1期、N3期与REM期睡眠占比、睡眠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2期睡眠占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AHI-总、AHI-REM、AHI-NREM最高,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最长,N1期睡眠占比最长、N3期与REM期睡眠占比最短,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持续时间更长,提示与睡眠分期无关的OSAS患者病情更为严重,睡眠结构更为紊乱。结论与睡眠分期相关OSAS患者相比,睡眠分期无关的OSAS组患者缺氧的程度及持续的时间、睡眠结构紊乱程度更为严重,临床诊治时应以睡眠分期相关性作为判断OSAS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与内皮细胞(EC)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随机选择43例中年健康者为对照组,59例OSAS患者为OSAS组,后者进一步被划分为2个亚组:轻度OSAS组(21例)和中重度OSAS组(38例)。测定和比较组间的血浆NO、ET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浆凋亡EC水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S组的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58.47±13.04 mol/L vs 31.68±7.74 mol/L,P0.01),而ET水平明显增高(31.68±12.74 ng/L vs 50.21±14.02 ng/L,P0.05),NO/ET明显下降(1.67±0.62 vs 0.59±0.34,P0.01)。中重度OSAS患者较轻度OSAS患者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NO/ET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浆NO的降低、ET的增高和NO/ET的下降在轻度OSAS患者中较显著(均为P0.05),而在中重度OSAS患者中更为显著(均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重度OSAS患者EC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1)。OSAS患者EC凋亡水平(CD146AnnV+)与血浆ET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1),与血浆NO呈显著负相关(r=-0.612,P0.01)。结论 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EC凋亡,尤以中重度患者为甚,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血管EC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呼吸暂停以及低氧血症等与合并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分析30例OSAS合并高血压与30例OSAS血压正常患者的睡眠监测结果和血压变化情况,以10例单纯鼾症为对照.结果OSAS合并高血压组呼吸暂停指数,伴呼吸紊乱的微觉醒,血氧下降<70%的次数以及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与OSAS血压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 <0.05).OSAS合并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睡眠结构与单纯鼾症比较明显异常,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以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程度及伴呼吸紊乱的微觉醒可能与OSAS合并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与睡眠监测特点.方法:对应用PSG监测确诊的86例老年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Epworth嗜睡评分(ESS)及睡眠监测指标进行分析,以同期就诊的200例中青年OSAHS患者为对照.结果:老年OSAHS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中青年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并发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OSAHS组睡眠结构紊乱程度较中青年组严重,NREM睡眠1期较中青年组增多明显,而REM睡眠较中青年组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觉醒、NREM2及NREM3 4所占比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OSAHS组的AHI、AI、HI、鼾声指数、体质指数和ESS评分明显低于中青年组,最低氧饱和度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老年OSAHS患者的微觉醒指数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OSAHS患者的病情明显轻于中青年患者,但睡眠结构紊乱明显重于中青年患者,并有较多的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性研究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血清性激素在OSA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测定男性OSAS患者45例及男性对照15例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促泌乳素(PRL)、孕酮(PG)、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肾上腺皮质激素(COR)。所有OSAS患者进行了多导睡眠监测(PSG),并完成ESS生活量表。结果两组间在年龄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OSAS组的TT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1.3 vs 6.2±1.1,P=0.02)。与轻中度OSAS患者相比,重度OSAS患者的E2水平显著增高(28.4±7.6 vs 21.6±4.6,P=0.03)。OSAS患者的TT水平与肥胖、血糖指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在男性OSAS患者中存在TT分泌减退现象,但OSAS主要与肥胖和高血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经睡眠呼吸监测确诊后,对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单纯OSAS患者24例进行24h动态血压观察.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2)OSAS合并高血压组的呼吸紊乱指数(AHI)、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百分比(STL90%)等睡眠呼吸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单纯OSAS组;(3)OSAS合并高血压组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ASBP和ADBP)、晨起与睡前收缩压及舒张压(SBP和DBP)均显著高于单纯OSAS组;(4)OSAS合并高血压组晨起血压较睡前明显增高.结论睡眠呼吸紊乱和低氧血症是引起OSAS患者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整体水平较高,晨起舒张压升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的疗效及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经临床检查和整夜睡眠监测确诊为重度OSAS的患者,而且,这些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考虑阻塞部位以腭咽平面狭窄和单纯下鼻甲肥大为主的OSA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UPPP联合下鼻甲消融术,对照组为单纯UPPP手术组,术后半年随访并复查PSG、ESS等进行主客观疗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实验组治愈率为6.0%(3/50)、显效率44.0%(22/50)、有效率为28.0% (14/50)、总有效率为78.0%;对照组治愈率为6.0% (3/50)、显效率为36.0% (18/50)、有效率为14.0% (7/50)、总有效率为56.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ESS评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PP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重度OSAS伴有慢性肥大性鼻炎患者疗效满意,可减轻患者分期手术的痛苦,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手术治疗OSAS患者术后出现咽部干燥、咽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经UPPP手术治疗后OSAS患者52例,进行术后随访评估。随访采用问卷方法,与正常人咽部干燥及咽异感症作对比。结果:随访5年中,OSAS组46例排除糖尿病的患者中,16例出现咽部干燥,对照组63例中12例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22例出现咽异感症,对照组12例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SAS患者UPPP术后咽异感症及咽部干燥患者较多,为创伤刺激及瘢痕愈合所致,应予重视。UPPP术后出现音色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PCNA的表达,同时检测8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高中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组(I,Ⅱ)与晚期组(Ⅲ,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PCNA指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PCNA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CNA高表达是喉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58例按照睡眠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情况分为4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 =39)、轻度 OSAS组(n =38)、中度 OSAS 组(n =41)和重度 OSAS 组(n =40),此外对重度 OSAS 组中的31例实施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3个月,对该31例进行 CPAP 治疗前后对比。比较的血细胞参数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NLR 的组间比较显示重度 OSAS 组(3.29±1.1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1±0.69)、轻度 OSAS 组(1.70±0.71),中度 OSAS 组较正常对照组和轻度 OSAS 组亦明显增高(均为P <0.05),而正常对照组与轻度 OSAS 组间及中度 OSAS 组与重度 OSAS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 OSAS 患者 CPAP 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 NLR(1.98±0.81)较治疗前 NLR(3.28±0.62)显著降低(P <0.05)。此外4个组中 NLR 与睡眠期 AHI 是呈正相关的(r =0.758,P =0.034),同时最低氧饱和度与 AHI呈负相关(r =-0.179,P =0.012)。结论NLR 可随着 OSAS 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因而可能作为一新的指标用来辅助评估 OSAS 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声学分析在诊断喉癌及评价喉癌术后发声客观声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8~65岁经检查无喉疾病50例为正常组.以40例喉癌患者为喉癌组,手术方式有声带切除术,垂直喉部分切除术,次全喉切除术和近全喉切除发音管成形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试.以各种原因引起的喉返神经麻痹2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用声图谱分析仪检测.结果:发i音时喉癌组术前、术后声学参数,如频率均值,平均微扰、频率微扰商、振幅微扰商、谐噪比、音调微扰系数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喉返神经麻痹组除频率均值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余无明显差异.发a音时,除喉癌组术前音调微扰系数外,余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喉癌患者发音参数的频率均值、平均微扰、频率微扰商、振幅微扰商、谐噪比及音调微扰系数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声参数是评价喉癌患者发声客观声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还原型谷胱甘肽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庆大霉素耳蜗毒性的拮抗效果,并且比较了两种给药方法对其效果的影响.方法健康黑目豚鼠41只,随机分为五组,各组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检测由8kHz、4kHz、2kHz频率短音诱发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反应阈;扫描电镜观察外毛细胞形态变化;采用耳蜗基底膜铺片的方法,对深染的外毛细胞表皮板进行计数.结果谷胱甘肽组耳蜗三排外毛细胞呈V字型排列有序.庆大霉素组外毛细胞纤毛散乱、倒伏,深染的表皮板数明显增加,Ⅲ波反应阈明显提高.合并给药组深染的表皮板数较庆大霉素组明显减少,Ⅲ波反应阈的提高幅度明显减小(P<0.05).后继给药组深染的表皮板数和8kHz、4kHz的Ⅲ波反应阈与庆大霉素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2kHz的Ⅲ波反应阈与庆大霉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谷胱甘肽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庆大霉素合并应用可以显著地减轻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庆大霉素停药后再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耳蜗高频段的毛细胞所受庆大霉素毒性可能难以产生拮抗作用,但是对耳蜗中、低频段的毛细胞可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噪声性聋患者的听性稳态反应(ASSR)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为客观评估噪声性聋及伪聋提供依据.方法 对40例(80耳)噪声性聋患者及20例(40耳)正常人分别进行ASSR与纯音听阈测试,分别比较0.25、0.5、1、2、3、4、6 kHz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差值及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在0.25、0.5 kHz的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3、4、6 kHz的ASSR反应阈高于纯音听阈,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性聋组除2 kHz外其余各频率ASSR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在0.25、0.5、1、2、3、4、6 kHz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62、0.55、0.49、0.54、0.73、0.73.结论 噪声性聋患者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显著相关,且随着听力损失的加重,ASSR反应阈越接近纯音听阈;ASSR可作为噪声性聋及伪聋患者的客观听力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