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山西省部分县(市)出生缺陷现状,分析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相关因素。方法: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山西省6县(市)出生儿为调查对象,调查出生缺陷发生率,居住地和家庭收入情况,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孕产史、既往史、个人史及是否接受婚育指导、是否增补叶酸,孕期患病及服药情况、接触有害物质情况、出生儿情况等。结果:近3年现存出生缺陷率为134.27万/,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多指(趾)与并指(趾)。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居住地、家庭年人均收入、母亲年龄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近亲结婚、曾生育缺陷儿、亲属曾生育缺陷儿家庭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处在较高水平。母亲孕期罹患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先兆流产、生殖道感染、妊娠剧吐,以及孕期使用感冒药、止吐药均可使出生缺陷发生率处在较高水平。结论: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出生缺陷发生现状,主要病种、顺位及出生缺陷影响因素。方法:对宁夏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样本点所有出生婴儿(包括无论孕周大小的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等)进行调查,并对出生婴儿的母亲进行出生缺陷发生主要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2007年11032名新生儿中共检出有明确出生缺陷疾病名称的病种为32种,患病人数143人(发生率为129.62/万人);位列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合并腭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和先天性脑积水,占总出生缺陷疾病的55.3%;汉族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回族(P<0.01);妇女孕期发热、病毒感染、缺碘、有异常生育史等危险因素使生育出生缺陷儿风险增高。结论:宁夏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位于前5位病种与全国调查相同,但顺位略有不同。多种因素影响出生缺陷的发生,应有性地加强孕前筛查及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珠海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资料,对先天畸形儿的双亲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其危险因素,并对其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干预后,珠海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发生变化,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降低。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流产史及流产次数、孕期接触化学制剂、生产畸胎史、父亲吸烟史、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母亲孕期情绪不良。结论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建立多种形式的综合措施,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患儿围孕期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出生缺陷的患儿138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与病例组性别相同,分娩正常无出生缺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病例对照调查问卷,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及标准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缺陷前3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和多指(趾),分别占18.1%、13.0%、11.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亲怀孕时年龄(〉35岁)、经常被动吸烟、孕期饲养动物、孕期挑食或偏食、孕期贫血、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患病、孕期服药以及多胎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孕期补充叶酸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则是预防出现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结论 母亲怀孕时高龄、孕期不良生活习惯、孕期患病服药及多胎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期补充叶酸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则是预防出现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月引产的138例出生缺陷儿进行致畸相关因素分析,包括感染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其他因素。结果:138例出生缺陷儿中,孕期感染79例(57.25%),化学因素75例(54.35%),物理因素40例(28.99%),其他因素7例(5.07%)。孕期保胎治疗50例(36.23%)。结论: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主要与感染因素、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等有关。出生缺陷儿的预防要从源头抓起,孕前、孕期尽可能去除致畸因素,避免强行保胎,可采用B超和生化检查早期筛查畸形儿,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国内12篇关于出生缺陷发生影响因素的文献。累计病例3771例,对照31549例。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各因素及其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家族遗传史(5.11)、生育畸形史(2.94)、近亲结婚(7.69)、胎数(4.67)、产次(1.77)、胎龄(0.71)、家庭附近有污染(2.22)、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4.37)、孕期感冒(2.18)、孕期发热(10.25)、孕期服药(2.98)、孕期接触宠物(3.12)、父亲吸烟(2.32)与饮酒(1.90)、常吃新鲜蔬菜(0.59)与水果(0.67);多因素分析中各因素及其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家族遗传史(2.61)、生育畸形史(2.87)、孕期服药(5.11)、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4.76)和父亲吸烟(1.53)。结论:家族遗传史、生育畸形史、近亲结婚、母亲年龄、胎数、产次、家庭附近有污染、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孕期感冒、孕期发热、孕期服药、孕期接触宠物、父亲吸烟与饮酒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胎龄、常吃新鲜蔬菜与水果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六枝特区2000年出生缺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六枝特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布特点及可能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制订干预方案。方法:由接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全特区2000年所有生育妇女7 351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出生缺陷138例,其中存活儿125例,因缺陷死亡儿10例,其他原因死亡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87.73/万。各乡镇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x~2=92.6226,P<0.01)。结论:本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乡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孕期感染及服药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10年间河北省沧州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对沧州市2003~2012年出生缺陷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沧州市出生缺陷地图,对出生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出生新生儿866 906名,报告出生缺陷769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88‰,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增加;沧州市内各地区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产妇生育年龄、生育史、孕期情况、家族遗传史为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结论:沧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市内各地区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加强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工作及三级预防对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横县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 ,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中出生缺陷监测规范要求 ,对横县 8个接产单位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监测。 结果 监测围产儿 85 0 0人 ,出生缺陷 94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 11.0 6‰ ,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 4 78.72‰ ,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 2 6 .32 % ,巴氏水肿儿为出生缺陷首位原因 ,发生率达 3.88‰。 结论 我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 ,是我县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普及婚前医学检查 ,优生宣传咨询 ,做好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张丹燕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7):46-46,57
出生缺陷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我县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分布及相关情况,及时发现病因线索,积极探讨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本文对我县近4年出生缺陷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期经常摄入鱼虾肉蛋类食品或牛奶豆类食物、家庭年人均收入高、婚前参加体检等因素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家族遗传史、双胎或多胎、居住地存在环境污染、孕妇患慢性病、孕前或孕期接触职业危险因素、有异常生育史、孕期感冒和丈夫喜欢饮浓茶等因素为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减少和控制孕期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2001—2011年间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2001—2011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24篇文献。结果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合并比值比(OR值)及95%CI分别为孕期感冒发热2.00(1.46~2.73),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2.02(1.51~2.71),居住地有污染源1.86(1.26~2.73),孕期接触农药史1.80(1.08~2.99),孕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1.65(1.37~1.98),自然流产史1.64(1.13~2.38),有生育畸形儿史1.61(1.30~2.01),父亲接触有害化学物质1.51(1.08~2.11),孕期弓形体病、其他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TORCH)感染1.44(1.10~1.88),产次≥2次1.41(1.00~2.01),负性事件刺激1.11(1.04~1.19)。结论孕期感冒发热、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孕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孕期负性事件刺激、孕期接触农药史、父亲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自然流产史、有生育畸形儿史、产次≥2次、居住地有污染源、孕期TORCH感染等是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的预防、监测提供指导。方法对2017年上半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分娩并确诊的出生缺陷儿925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4-2016年出生缺陷发生的总体情况。结果 2014-201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增长趋势。2017年上半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总分娩量7003例,出生缺陷儿共925例,出生缺陷顺位前五位是: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总唇腭裂、泌尿系统畸形、神经系统畸形。孕期均衡营养及孕期补充叶酸、维生素等为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等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加强对出生缺陷的监测及预防,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改善不良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安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6至10月,由西安市妇幼保健院组织本次病例对照研究.病例资料来源于2010至2014年西安市三区出生缺陷监测登记系统上报的活产出生缺陷儿.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统一设计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各医院专业人员填写,采用Logistics回归方法进行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儿共1 237例,出生缺陷前六位依次为多指(趾)(271例)、总唇腭裂(205例)、神经管畸形(83例)、先天性心脏病(72例)、外耳其他畸形(66例)及先天性脑积水(50例).出生缺陷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孕早期患病、未婚检、围孕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未进行产前筛查以及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OR分别为1.98、1.41、3.05、7.65、3.39,均P<0.05);出生缺陷发病的保护因素为家庭收入高、产妇文化程度高、无异常生育史(OR分别为0.57、0.43、0.22,均P<0.05).结论 应重视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降低本地区出生缺陷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以社区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有关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9个中等发达省份中各抽取1个国家人口计生委信息采集抽样县,每个县抽取2个乡镇,再从中各抽取2~4个居委(村),调查其中所有已婚育龄妇女≤9岁子女的出生缺陷发生及相关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共395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0%。单因素卡方检验发现母亲产龄、文化程度、流产史、孕期微量营养素补充、产检机构与出生缺陷发生有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龄16~20岁(OR=2.53,95%CI:1.25~5.10)、有人工流产史(OR=3.32,95%CI:1.69~6.51)、吸烟(OR=3.34,95%CI:1.04~10.75)、孕期未补充微量元素(OR=1.84,95%CI:1.07~3.16)、在乡镇及以下机构产前检查(OR=1.70,95%CI:1.06~2.74)的母亲生育出生缺陷儿的危险较高。结论: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应重点关注既往有人工流产史、低龄、吸烟孕妇对象,重视基层产前检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优质孕期监测与营养保健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六安市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六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引产或分娩的105例出生缺陷儿作为病例组;同时按1:3的原则选择在该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调查出生缺陷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Epi Data 3.1软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并一致性检验。数据分析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职业、孕期发热、病毒感染、抗生素使用、家族遗传史、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射线接触史、化工品接触史是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期发热、病毒感染是出生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是保护因素。结论孕期病毒感染及发热可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而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的生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出生缺陷的患儿147例,以医院为基础的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产妇的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患病情况等资料,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产妇、怀孕次数多、自然流产次数多、早孕反应严重、孕前和孕期有疾病史均为出生缺陷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早孕反应严重(OR=2.197,95%CI:1.634~2.954)、孕前有疾病史(OR=2.089,95%CI:1.037~4.206)、孕期有疾病史(OR=1.562,95%CI:1.021~2.390)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孕前-围孕期保健,加强围孕期健康教育,重视严重早孕反应的预防和全面治疗,鼓励新婚夫妇进行婚前和孕前体检,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身体状况的产妇进行孕期保健指导,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农村出生缺陷围孕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山西省出生缺陷围孕期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山西省6个出生缺陷高发县492例出生缺陷儿的母亲为病例组,同期492例正常儿的母亲为对照组,对围孕期4类4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22个高危因素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既往出生缺陷儿、直系亲属出生缺陷儿、孕期有发热、自然流产史、孕期接触宠物是出生缺陷儿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及95 % 可信区间(CI)分别为744.94(102.14~5 432.97)、8.81(2.34~33.17)、2.38(1.14~4.95)、2.29(1.08~4.86)、1.73(1.28~2.35);文化程度高、孕期食肉类多为保护性因素,OR(95 % CI)分别为0.61(0.44~0.83)和0.59(0.42~0.84).结论 加强围孕期保健,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武汉市中心城区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386例出生缺陷儿的产妇、1 544例正常儿的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1∶4匹配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产妇孕期接触致畸因素(OR=1.602)、被动吸烟(OR=1.002)、孕期健康状况好(OR=0.943)、孕期坚持运动(OR=0.955)、剖宫产(OR=0.863)和曾分娩活产次数(OR=0.712)。结论产妇孕期接触致畸因素和被动吸烟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孕期健康状况好、孕期坚持运动、剖宫产和曾分娩活产次数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长治市1080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能够制定有效措施,杜绝发生围产儿出生缺陷,提高分娩质量。方法对长治市1080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围产儿出生缺陷类型、确诊时间,以及出生缺陷和孕期不良反应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1080例出生缺陷儿缺陷种类列居前6位的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腭裂、泌尿生殖系统缺陷、肢体畸形、外耳其他畸形以及先天性脑积水等;90.1%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患儿确诊时间为产后。结论为有效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需要加强孕妇及家属的孕前、孕期指导,加大优生科学知识宣传力度,并保障产前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