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特点,有的患者坚持服药效果不理相,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心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心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粘血症尤其是血小板聚集也是冠心病冠状动脉事件增加的危险因素。同时,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血管自身病变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都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损伤。可见,心血管的发病除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认为,胆固醇是高脂血症的罪魁祸首.若胆固醇升高,便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人体中的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后者则为"坏胆固醇",若偏高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它们在人体内相互制约,实现平衡.通常情况下,机体生病是因为"坏胆固醇"占...  相似文献   

3.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中年肥胖妇女和多产妇女,中年肥胖男性亦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了。 胆石的化学成分有胆色素、胆固醇、钙、碳酸氢根及少量无机盐。胆石内含胆色素成分较多,叫胆色素结石;含胆固醇成分较多,叫胆固醇结石;如果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差不多,叫混合结石。胆石有的呈颗粒状,有的呈泥沙状(南方多见)。如果胆石内含钙质较多,作腹部X线干片即可显影;  相似文献   

4.
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特点,有的患者坚持服药效果不理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5.
刘英 《医药与保健》2002,10(12):24-24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人有险(如高胆固醇或体重超标易使心、脑血管受害),于是转而求“低”,这样对吗?保健专家仍持否定态度。因为盲目求“低”,违背了人体生理规律,同样不利于健康。低脂肪——胰岛素多泌症高脂肪之害众所周知,不再赘述,然而脂肪越低就越好吗?对此,有关专家提出忠告:肥胖者限制脂肪摄入是对的,但体重肥胖的人为防止心、脑血管病而食用低脂食谱则需商榷,此举可能使一种以胰岛素分泌过多为主症的综合征乘虚而入。它能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帮助消耗糖分,从而引起体内一连串有害变化,如血中“好胆固醇”…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中,我们常常被告知你的好胆固醇怎样或者坏胆固醇怎样,耐心点的大夫还会告诉你: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许多人对于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比较陌生。一些读者关心的是,"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意味着什么,怎么减少"坏胆固醇",怎样增加"好胆固醇"呢?近几年,在体检项目里出现了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成为常规的四项血脂检测项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的人,4个人中就有1人"坏胆固醇"超标,同时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坏胆固醇"异常的人数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特点,有的患者坚持服药效果不理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心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心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粘血症尤  相似文献   

8.
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利用饮食来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自古有之。几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知道素食可以使人长寿。本世纪中叶,科学家们终于发现素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 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某些素食佳品,如香菇,木耳,金针菜(黄花菜)等,也是冠心病患者十分理想的食品。现已发现香菇和木耳中含有一些能降低血胆固醇的有效成分。其中个别成分降胆固醇的效果,比目前市售的有效降脂药物——安妥明的作用要强10倍以上。英、美国家的一些报纸和杂志也先后介绍中国的传统食品——木耳具有抗凝血的作用,并认为中国人,尤其是南方各省的中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低,可能与食用木耳有关。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对门诊就诊的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抽血化验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可能与PD发病有关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D组血脂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与PD发病有阳性关联。结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PD发病之间的关系尚待研究,家族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抽血化验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可能与PD发病有关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D组血脂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与PD发病有阳性关联.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PD发病之间的关系尚待研究,家族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对冠心病、脑血栓的新认识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冠状动脉事件增加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小板的聚集在心血管的发病中也起着很大作用。 最近十几年来,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对冠心病、脑血栓的新认识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冠状动脉事件增加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小板的聚集在心血管的发病中也起着很大作用。 最近十几年来,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医学界通过对血管机能、生理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说法是高脂肪饮食可引起体内胆固醇增加,进而导致动脉硬化。故许多人视胆固醇“如虎”。 而今,研究人员在对某疗养院的224例疗养病人进行全面分析时发现,空腹胆固醇水平与死亡之间有一定内在联系,即胆固醇水平低(约2.3毫摩尔/升)的人,其死亡危险性较胆固  相似文献   

14.
拜耳公司宣告拜斯亭(化学名西立伐他汀)退出市场,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报告证实,拜斯亭单用或和吉非罗齐联合使用时,出现了肌无力和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的副作用。拜斯亭(Lipobay)是拜耳公司生产的一种降血脂、特别是降胆固醇的药品,药品名是西立伐他汀钠片,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吉非罗齐药物主要用  相似文献   

15.
你不妨利用一些降脂的普通食物,帮你吃去体内脂肪。 牛奶:牛奶含有丰富的孕清本和钙质,它既能抑制胆固醇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又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产生。 葡萄:葡萄汁与葡萄酒能降低胆固醇的天然物质样含有一种白黎芦醇,是动物实验证明,它能使胆  相似文献   

16.
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男工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 5 137名首都钢铁公司 (首钢 )男性工人平均随访 2 0 84年 ,确认中国人群心肌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 ,了解有关因素对发病的作用强度。方法 研究对象为 1974、1979和1980年先后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的首钢 5 137名男性职工 ,平均年龄 (45 2± 7 8)岁 ,对其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平均 2 0 84年的随访 ,分析基线调查的危险因素 (年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吸烟 )和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  (1)年龄是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5 0岁后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当控制血压、血清总胆固醇和吸烟状况后 ,年龄每增加 5岁 ,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 2 0 %。 (2 )随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增加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升高 ,血清总胆固醇≥ 4 6 8mmol/L时 ,发病率增加 ;血清总胆固醇增加 0 5 2mmol/L ,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约 4 0 %。 (3)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当控制年龄、总胆固醇含量和吸烟后 ,收缩压每增加 2 0mmHg(1mmHg =0 .133kPa)或舒张压每增加 10mmHg ,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约 4 0 %。 (4)吸烟是影响心肌梗死发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当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控制了血压、胆固醇和年龄以后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 137%。 (5 )Cox回归结果显示 ,血压、血  相似文献   

17.
胆固醇是大脑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胚胎和胎儿发育需要母体持续转运胆固醇,氧化固醇是胆固醇的代谢物,包括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前体物和分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可能与大脑功能密切相关。人群研究发现,孕妇血清/浆胆固醇水平与子代多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风险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8.
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胆固醇增高者应采用低胆固醇饮食,但在具体应用时缺少量的概念,一般医学书籍中对各种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也甚少涉及。如何掌握低胆固醇饮食是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介绍低胆固醇饮食的标准及一些常用食物中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19.
(1)早餐一碗燕麦粥。每天早餐只吃1碗燕麦粥,持续8周就可使血中坏胆固醇浓度降低10%,好胆固醇上升。(2)午餐半碗豆。豆类都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食物,每天中午只要吃半碗豆类,就可以在8周内使坏胆固醇浓度降低20%。  相似文献   

20.
高胆固醇血症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特别是当胆固醇水平超过5.20mmol/L(200mg/dl)时。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会减少冠心病发病。通过改变饮食来降低胆固醇水平是一种主要的防治措施。最近有一些饮食观点已被一般人接受。其中之一是食用燕麦麸、豆和水果果胶中水溶性纤维能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吃燕麦麸可降低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