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起始高度,各动脉之间的距离以及与腹主动脉分叉点间的距离等,在国外已有很多报导。但国人的资料,除宫下报导120例外,就目前我们所据有的文献,都未見记述。近几年来,我们在162—172具成人尸体上,对此进行了观察和度量,结果如下:一、腹腔动脉的起始高度(167例)。最高的平Th_(12)上1/3,最低的平L_1—L_2间的椎间盘,其中以平L_1上1/3者最多,占26.95±3.44%,平Th_(12)下1/3者次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184具成人尸体上(女性20具),就腹主动脉终端的位置、角度以及左右髂总动脉的长度、口径与分为髂内外动脉处的高度等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一、腹主动脉分为左右髂总动脉处的高度。男(167例),女(21例)两性皆以平L_4中1/3-L_(4-5)椎间盘之间者最多,分别占72.46±3.46%与71.43±9.86%。男性的平均高度在L_4下1/3处,女性的则在L_(4-5)之间的椎间盘处,故男性腹主动脉的分叉平面比女性的高。男女两性合计平  相似文献   

3.
在380 侧成人的下肢上,对股深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点距离与起始侧别进行了观察。股深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始距离。总旋股深动脉的平均距离为36.6±9.99毫米,各型股深动脉的为38.0±10.67毫米,后者在中国人、日本人与欧洲人之间无显著种族差异。52例女性各型股深动脉的平均距离为31.5±10.63毫米,328例男性的为39.0±10.85毫米,故男性比女性的起点距离要长。各型股深动脉起点距离与下肢长度之间无显著关系。旋股内、外侧动脉独立起于股动脉时,绝大多数在股深动脉起点的近侧发起。总旋股深动脉起于股动脉的后侧者最多(43.8±3.19%);各型股深动脉仍以起于后侧者最多(42.0±2.47%),后外侧者次之(40.3±2.45%),结果与国内已有报导基本一致。因此,在叙述国人股深动脉的发起侧别时,以后侧或后外侧较为确切。旋股内深动脉或旋股内侧动脉经股静脉浅面的变异例子,本文分别见到1.25%与0.5%(共7例)。此外,本文尚见2.0±0.7%旋股内侧动脉的深支经耻骨肌与内收长肌之间去后侧的例子。对389例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的平面与各型股深动脉起点平面之间的相互高度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是静脉汇入平面低于动脉起点平面者为最多(44.7±2.52%)。三种关系皆无显著的侧别差异。对400例旋股外侧动脉与隐神经及股内侧肌神经主支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进行了观察,本文共见七型,其中第Ⅴ型为手头文献尚未见有记述的型别。七型之中,以第Ⅰ型最多(78.5±2.05%),故为常见型。  相似文献   

4.
正常脾动脉起源于腹腔动脉(据Michels统计约82%)。但据Michels(1955)报道,偶然亦可见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中结肠动脉、胃左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或肝总动脉等。其中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者Michels于100例尸体中曾发现1例(1942),其起点系靠近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之左侧,以后稍向左上倾斜并逐渐横行向左,于胰体左半上缘稍下后方行向脾门。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400例尸体的中结肠动脉作了观察,根据中结肠动脉的干数,行走方向及其分支特点分为二组14个型。其中以第1组第1型——仅有一支中结肠动脉,系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距起点3~4厘米处分出2~3支,形成1~2列动脉弓——为最多(223例占总数的55.75%)。分布范围的统计:有一支中统肠动脉时,其分布仅及横结肠系膜右1/3者占63.17%,左2/3者为27.8%,分布至整个横结肠系膜者9.03%。其中不形成动脉弓者13.3%,一弓型占40.98%,二弓型31.96%,三弓型11.77%,多弓型者2.62%。当有2支或2支以上中结肠动脉时,其分布仅及右1/3者占17.91%,分布左2/3者占24.64%,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调查48例成人尸体中,发现有5例(10.4±0.4%)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始于腹主动脉,其共干起始的状态都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在5例共干变异中,有2例起始于第十二胸椎的下缘,2例起始于第十二胸椎与第一腰椎之间,另1例位于第一腰椎的中部。共干的起始部距膈肌主动脉裂孔的距离平均为0.96 0.32(0.7~1.5)cm,共干起始部分的长度在0.5cm~1.4cm之间,平均长为0.84±0.40cm。共干部分均以锐角自腹主动脉发出,其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平均为60°  相似文献   

7.
经椎间盘穿刺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1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神经丛位于T_(12)与L_1椎体前方腹主动脉干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周围。解剖位置深,穿刺时稍有不慎,易刺伤肾脏或损伤邻近大血管。我院麻醉科在尸体解剖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技术——经椎间盘穿刺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X线监视下操作:取侧卧位,阻滞侧在上,以L_1棘突上缘,中线外侧4cm为标志,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后用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脊髓各段与脊柱位置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0具胎儿乃至成人的尸体上,观察了脊髓各段与脊柱的关系。一、第四颈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C_2中1/3,最低平C_(4-5)椎间盘,不同年龄各组的平均高度,大多组在C_3中1/3处,只三岁及成人组的稍低,在平C_3下1/3处。二、第八颈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C_(5-6)椎间盘,最低平C_7—Th_1间的椎间盘,各组的平均高度在C_(6-7)椎简盘处,只胎儿及一岁组的较高,在平C_6下1/3处。与国外资料相比,可见中国人脊髓颈部下界的位置比日本人及欧美人的稍高。三、第六胸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Th_(3-4)椎间盘,最低平Th_(6-7)椎间盘,各组以平Th_5上1//3者较多。第六胸段下界的位置,显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如胎儿的平均高度在Th_(4-5)椎间盘处,成人的则在Th_5下1/3处。四、第十二胸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Th_9上1/3,最低平Th_(11-12)椎间盘,胎儿乃至儿童以平Th_(9-10)椎间盘至Th_(10-11)椎间盘之间者较多,成人则以平Th_(11)者较多,故亦有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移的趋势。与国外资料相比,中国成人脊髓胸部下界的位置比日本人与欧美人的稍低一些。五、第五腰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Th_(11)中1/3,最低平L_(1-2)椎间盘,胎儿的位置较低,以平L_1者较多,一岁乃至成人以平Th_(12)中1/3—L_1上1/5之间者较多,说明一岁以后,脊髓腰部下界的位置已无显著变化。与国外资料比较,可见中国人、日本人及欧美人之间无何显著差异存在。六、脊髓下端的位置:显然随年龄的增长逐步上升。如胎儿以平L_2中1/3—L_3上1/3之间者较多,成人则以平L_1中1/3—L_2上1/3之间者较多。本文结果与上海第二医学院报导的结果一致。与国外资料比较,可见中国人脊髓下界的位置比日本人及欧美人高一些。七、颈膨大的位置:上界以平C_1下1/3—C_2上1/3之间者较多,下界以平C_7—Th_1间的椎间盘至Th_1中1/3之间者较多,最膨大处以平C_4下1/3—C_5中1/3之间者较多。中国人颈膨大最宽处的位置,与日本人的一致,而稍比欧美人的高。八、腰膨大的位置:上界的位置随年龄的增长逐步下移,如胎儿乃至一岁小儿以平Th_9中1/3—Th_(10)中1/3之间者较多,成人则以平Th_(10-11)椎间盘者较多。腰膨大的下界(即膨大最宽处),胎儿较低,新生儿乃至成人基本一致,平均高度在Th_(11-12)椎间盘—Th_(12)中1/3处。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手术中瘤体显露、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6例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于腹腔干上方主动脉放置阻断带,游离并牵开胰腺体尾部,阻断共干部动脉瘤起始部和远端动脉分支,切除动脉瘤,缝扎腹腔干起始部和胃左动脉远端,分别行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分别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5例,联合动脉瘤和脾脏切除、肠系膜上动脉成形、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无肝脏、脾脏或肠管缺血等并发症,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观察1年2个月至8年。5例行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转流者,均未发现吻合口阻塞或明显狭窄;1例主动脉-肝动脉转流、肠系膜上动脉成型者,手术后6个月和1年时均发现修复成型处略有狭窄,而主动脉和肝动脉吻合口通畅,随访1年2个月无肠管或肝脏缺血表现。结论在主动脉、共干腹腔干起始部及其分支阻断或控制下,切除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动脉瘤,同时行肾下主动脉与内脏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膈下动脉起始类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27具尸体上,膈下动脉的起始动脉共分四型。第Ⅰ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占50.00±3.14%。第Ⅱ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占40.55±3.08%。第Ⅲ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肾动脉,占7.09±1.61%。第Ⅳ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胃左动脉,占2.36±0.96%。若合并观察左、右两膈下动脉的起始时,计有三个主型,十二个亚型。第Ⅰ型是左右两侧的膈下动脉对称地分别起于同一个动脉,共占33.86±4.20%,其中以起于腹腔动脉者最多(21.26%)。第Ⅱ型是左右两侧的膈下动脉共一总干起始,共占22.83±3.72%,其中以起于腹主动脉者校多(12.6%),起于腹腔动脉者居次(9.45%)。第Ⅲ型是左右侧的膈下动脉的起始动脉不同,共占43.31±4.40%。其中以右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左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或胃左动脉者最多(22.05%);左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右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或右肾动脉者次之(11.81%);左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右膈下动脉起于右肾动脉或胃左动脉者居第三位(8.66%)。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椎体高度和椎间盘间隙的准确X线测量方法.②方法将30例成人干燥第3腰椎骨,摄腰椎后前位和侧位X线片,再将近片侧涂钡后分别摄后前位和侧位片,比较涂钡前后的椎骨X线片.③结果上位椎体下面的致密线与下位椎体上面的淡影线,或上位椎体下面的淡影线与下位椎体上面的致密线之间的距离为椎间盘间隙,而同一椎体上、下面间的致密线与淡影线间的距离为椎体的高度.④结论椎体高度和椎间盘间隙准确的X线测量对于椎体和椎间盘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85例腹腔动脉的 X 线解剖进行了分析.发现腹腔动脉开口于腹主动脉的左、正前壁者占88.1%;起始高度在第十二胸椎下份至第一腰椎上份之间者占76.8%;腹腔动脉主干直接分为胃左、脾、肝总动脉三大分支者占80.0%;发现39条肝迷走动脉,并有91条腹腔动脉主要分支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3.
腰骶椎前路大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成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有关参数,为设计腰骶前路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成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有关参数进行测量。结果:大血管分叉点至腰5椎体下缘垂直距离为(2.61±1.11)cm,至中轴线垂直距离为(1.03±0.4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5椎体上缘中点至左、右侧大血管内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0.34±0.31)cm、(2.15±0.40)cm,腰5椎体下缘中点至左、右侧大血管内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41±0.54)cm、(2.50±0.79)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分叉点位于脊柱中线的偏右侧,腰骶椎前方中线与右侧大血管内缘距离大于与左侧大血管内缘距离。  相似文献   

14.
报告一例4岁左右女尸右肾及其血管变异。主要结果如下。1.右肾低于左肾达第5腰椎。外观呈锥体形。肾门绝大部分位于肾的前面,小部分在内侧缘。2.右肾动脉分4大支。其主干绕下腔静脉前面右行,依不同部位又反复分支入肾。3.肾副动脉仅限于右侧,属二支型。肾副动脉上支起于肠系膜上动脉下方腹主动脉右壁,肾副动脉下支由腹主动脉末端,左、右髂总动脉交界处稍上方发出。4.右肾静脉分上、下二支,收集范围和注入点互异。  相似文献   

15.
Zhou YQ  Shan PJ  X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3):3060-3063
目的 探明1例腹主动脉变异的类型及成因。方法 使用钆增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腹部血管造影结合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方法研究了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现的先天性腹主动脉断裂患者。结果 MRA清楚地显示出离断的腹主动脉变异:腹主动脉在发出双侧肾动脉后即断裂;下段的腹主动脉起始于L3-4椎间隙水平,发出肠系膜下动脉。断裂的腹主动脉通过代偿增粗的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侧支互相连接。结论 胚胎发育时期的不明外力作用造成了这一无症状的腹主动脉断裂变异。  相似文献   

16.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is a rare and controversial form of upper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which the third part of the duodenum is compressed by the overlying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y disease process decreasing the angle between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the abdominal aorta can result in the external compression of the duodenum and subsequent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aetiology, presentation,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is unusual condi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量正常中国人群中腰椎相关影像学数据,为国人腰椎经皮置钉微创减压手术通道的设计提供解剖学数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20年行腰椎CT平扫,既往无腰椎相关疾病的门诊患者88例,其中男40例,女48例,18~38岁,平均(28.6±5.6)岁。于腰椎CT三维重建下测量微创减压手术通道相关参数包括:L1~L5关节突关节宽度、下位上关节突外缘到上位棘突根部的距离、上位椎弓根下缘与下位椎弓根上缘距离、上位椎体下缘至下位椎弓根上缘距离、上位椎弓根上缘至下一椎弓根下缘距离以及上位椎弓根下缘至下一椎弓根下缘距离等。 结果 关节突关节宽度在L4/5和L5/S1最大,为17.6 mm;下位上关节突外缘到上位棘突根部的距离在L5/S1为最大值24.9 mm;上位椎弓根下缘与下位椎弓根上缘距离在L2/3和L3/4为最大值19.5 mm;上位椎体下缘至下位椎弓根上缘距离在L2/3、L3/4为最大值11.1 mm;上位椎弓根上缘至下位椎弓根下缘距离在L1/2与L2/3为最大值48.5 mm;上位椎弓根下缘至下位椎弓根下缘之间距离在L1/2和L2/3为最大值34.0 mm。 结论 目前常用于腰椎微创减压手术的固定通道在各参数上缺乏统计学支持,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中国青年腰椎解剖学参数的统计和研究对设计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微创手术通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During a gross anatomy course at Kurum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2001, an anomaly of the kidneys was found. The lower ends of the kidneys were fused by a renal substance and formed a horseshoe kidney located ventral to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inferior vena cava. Both renal hila opened very widely in the ventral direction, with the left hilum being larger than the right. This horseshoe kidney had original left and right renal arteries that branched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As well, there were four surplus renal arteries. The first surplus artery branched from the right renal artery and was distributed to the upper pole of the right kidney. The second arose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was distributed to the inferior pole of the right kidney. The third arose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was distributed to the inferior pole of the left kidney and part of the isthmus. The fourth branched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was distributed to the upper pole of the left kidney. The incidence of horseshoe kidneys in Japanese anatomical dissections has been reported as 0.15-0.48%. This was the sixth such case for our laboratory, representing a frequency of 0.1% (6 of 1902 dissections) from 1952 to 2001.  相似文献   

19.
腰椎峡部骨性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 HB  Zheng XH  Chen ZG  Dai JB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5):1051-1054
目的 了解腰椎后外侧部骨性结构变化特点,为峡部外缘入路摘除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在30侧湿性成人腰椎标本上测量:(1)峡部外缘至中线的距离;(2)椎体腰部外缘面至后正中线的距离;(3)峡腰距;(4)关节突上缘与横突下缘间距;(5)关节突上缘与副突间距;(6)关节突上缘与间盘中心面的相对距离,并分析其随腰椎序列变化的规律.结果 随着腰椎序数的增加,在下腰椎,代表"手术窗"横向径线的峡腰距在L5减少为0.32 cm(P<0.05);纵向径线关节突上缘与横突下缘间距和关节突上缘与副突间距亦递减,在L5-S1分别为0.17 cm和0.46 cm(P<0.05),造成"手术窗"外口缩窄.而关节突上缘与间盘中心面的相对距离渐增加,由L1-2的-0.20cm增至L5-S1的0.86 cm(P<0.05),关节突渐上移覆盖了间盘平面.结论 从L1-L2至L4-S1,峡部外缘入路显露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时,需要切除的峡部外缘、横突根部、椎弓根下部、关节突关节上部的骨量递增;在L5-S1采取峡部外缘入路时可能造成上述部位的骨量切除过多而致术后腰椎不稳.  相似文献   

20.
为给腹主动脉主要分支插管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作者在34具成人尸体上测量了从股动脉始端至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起点的长度和这些动脉的口径,并与身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股动脉始端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肾动脉起点的长度均与身高呈高度相关;各动脉口径除肾动脉外均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