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沙生蜡菊花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沙生蜡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芹菜素-7-O-β-D-龙胆二糖苷(apigenin 7-O-β-D-gen-tiobioside,2),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O-rutinoside,3),芹菜素-7,4'-二-O-葡萄糖苷(apigenin-7,4'-di-O-β-D-glucopyranasideside,4),山柰酚-3,4'-二-O-葡萄糖苷(kaempferol-3,4'-di-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3'-O-二葡萄糖(quercetin-3,3'-di-O-β-D-glucopyranaside,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methyl ester,7).结论: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7)
目的研究黄荆Vetix negundo Linn.的酚类成分。方法黄荆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isoorientin 6″-O-caffeate(2)、3,4,5-三咖啡酰奎宁酸(3)、右旋松脂酚酸-4-O-β-D-葡萄糖苷(4)、4-甲氧基-迷迭香酸甲酯(5)、苄基7-O-β-D-葡萄糖苷(6)、丹参素甲酯(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黄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婕  王国才  李桃  李药兰  叶文才 《中草药》2013,44(10):1237-1240
目的 研究黄荆Vitex negundo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荆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荭草素(1)、黄荆诺苷(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牡荆苷(4)、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迷迭香酸甲酯(8)、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9)、咖啡酸(10)及银桦苷G(11).结论 化合物5~11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藏药阿夏塞尔郡(打箭菊)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打箭菊药材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质谱(MS)及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 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阿夏塞尔郡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4个黄酮类化合物:苜蓿素(tricin,1)、4,-甲氧基-苜蓿素(4,-methoxy-tricin,2)、洋芹素(apiolin,3)、木犀草素(luteolin,4)、槲皮素(quercetin,5)、甲氧基寿菊素(axillarin,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7)、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apiolin-7-O-β-D-glucoside,8)、洋芹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apigenin-7-O-β-D-glucuronic acid methyl ester,9)、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10)、6-羟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side,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uteolin -7-O-β-D-glucoside aid,12)、洋芹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scopoletin-7-O-β-D-glucoside aid,13)、金圣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chrysoeriol-7-O-β-D-glucoside aid,14)。结论 化合物8~1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小木通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研究小木通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中低压制备色谱等技术分离小木通的化学成分,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小木通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异松脂素(2),松脂素(3),(+)-2-(3,4 -dimethoxyphenyl)-6-(3,4-di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 (4),matairesinol (5),落叶松脂素(6),justieiresinol(7),丁香脂素(8),鹅掌楸苷(9),3-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葡萄糖苷(10),3,5-二甲氧基-对苯二酚-1-O-β-D-葡萄糖苷(11).结论:除了化合物9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滇桂艾纳香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滇桂艾纳香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滇桂艾纳香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理化及波谱分析法鉴定其中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桂艾纳香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麦黄素(1)、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芹菜素(3)、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5)、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6-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原儿茶酸(8)、原儿茶酸甲酯(9)、咖啡酸(10)、咖啡酸甲酯(11)、β-谷甾醇(12)及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1~7、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硬尖神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 RP-18和Sephadex LH-20柱对硬尖神香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硬尖神香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甲酯(1)、木犀草素7-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3)、香叶木苷(4)、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5)、迷迭香酸(6)。结论:其中,化合物1、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7,(10)
目的:研究银柴胡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和反相C18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银柴胡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阿福豆苷(3)、鼠李秦素(4)、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5)、(-)-丁香酯素(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亚麻酸甲酯(9)、2,3,8-tri-Omethyl ellagic acid(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银柴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秀雅杜鹃中的二氢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秀雅杜鹃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和聚酰胺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秀雅杜鹃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5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杜鹃素-7-O-β-D-葡萄糖苷(1),(2R,3R)-(-)-二氢槲皮素-3-O-β-D-木糖苷(2),(2S,3S)-(-)-二氢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北美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4),(2R,3R)-(+)-二氢槲皮素(5)。结论: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蒿状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正反相硅胶、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Rp-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蒿状大戟Euphorbia dracunculoides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从蒿状大戟地上部分的70%丙酮提取物中得到16个化合物。利用MS、1H NMR和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为西瑞香素(daphnoretin,1),异秦皮素(isofraxidin,2),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3),山柰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番石榴苷(guaijaverin,6),紫云英苷(astragalin,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narin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9),5-甲氧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O-methyl-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0),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11),prionitiside A(12),(2S)-2,3-dihydroxypropyl-1,6,8-trihydroxy-3-methyl-9,10-dioxoanthracene-2-carboxylate(13),3,3’-O-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 ellagic acid,14),3’-O-methyl-3,4-O,O-methene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15)和3,4-methylenedioxy-3’-O-methylellagic acid(16)。其中,化合物1~3,6~9,11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13,15和16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9,(2)
目的研究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短管兔耳草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甲氧基苯甲醛(1)、3,4-二甲氧基苯丙酸(2)、阿魏酸甲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木犀草素(5)、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4-p-香豆酸-O-α-D-吡喃葡萄糖苷(8)、4-p-香豆酸-O-β-D-吡喃葡萄糖苷(9)、6-O-[α-L-(3-3,4-二甲氧基肉桂酰)-吡喃鼠李糖基]-梓醇(10)。结论化合物2~4、8~10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4、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泥胡菜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泥湖菜乙醇提取物氯仿和乙酸乙酯分离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 H-NMR,13 C-NMR,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泥湖菜乙醇提取物氯仿和乙酸乙酯分离部位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1),玄参黄酮(2),芹菜素(3),山萘酚(4),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萘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苏门白酒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苏门白酒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Ⅰ)、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Ⅱ)、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Ⅲ)、金圣草黄素-7-O-β-Dv葡萄糖苷(Ⅳ)、4'-羟基黄芩素(Ⅴ)、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Ⅵ)、金圣草黄素(Ⅶ)、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Ⅷ)、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Ⅸ)、(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烷酰胺(Ⅹ)、天师酸(Ⅺ)、菠甾醇(Ⅻ).结论 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和Ⅸ~Ⅺ为首次从白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盐炙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等柱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9个,分别为(+)-松脂醇-O-β-D-葡萄糖苷(1)、松脂素(2)、松脂醇-4′,4″-O-β-D-葡萄糖苷(3)、表松脂素(4)、鹅掌楸苦素(5)、(+)-1-OH-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合物(6)、(+)-1-OH-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7)、(+)-中脂素-4′,4″-O-β-D-葡萄糖苷(8)和(+)-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9);其他类化合物1个,为原儿茶酸甲酯(10)。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为一对对映异构体,化合物(6)和(7)为一对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15.
凤尾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积成  张锐  张维  潘景行  任晓静  刘建群 《中成药》2012,34(6):1122-1126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凤尾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乙酸乙酯及水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野漆树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4),新西兰牡荆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忍冬苷(8),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8-C-β-D-木糖苷(9)。结论化合物3及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及9为首次从凤尾蕨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花茶叶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4-methylenedioxy-3′-O-methyl-4′-O-(6′-O-acetyl-glucoside)ellagic acid(1)、齐墩果酸(2)、α-菠菜甾醇-3-O-β-D-葡萄糖(3)、正三十二烷醇(4)、okicamelliaside(5)、6-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6)、3,4-O,O-次甲基鞣花酸(7)、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8)、3,4-亚甲二氧基-3′-O-甲基-4′-O-葡萄糖苷鞣花酸(9)、p-(羟甲基)苯酚-5-O-β-D-葡萄糖吡喃糖基(1→2)-β-D-(4-O-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鞣花酸类化合物,命名为金花茶素A,化合物4~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邹忠杰  杨峻山 《中成药》2010,32(10):1743-1745
目的:研究宽叶大戟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宽叶大戟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宽叶大戟素(1),山柰素(2),木犀草素(3),槲皮素(4),胡萝卜苷(5),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3,4-二羟基苯甲酸(8)和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满江红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满江红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甲酯(1)、4-O-咖啡酰基奎宁酸(2)、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4,5-O-三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4)、(-)-N-[3′,4′-双羟基-(E)-肉桂酰基]-3-羟基-L-酪氨酸(5)、(-)-N-[3′,4′-双羟基-(E)-肉桂酰基]-L-酪氨酸(6)、(-)-N-[3′,4′-双羟基-(E)-肉桂酰基]-L-酪氨酸甲酯(7)、(-)-N-[4′-羟基-(E)-肉桂酰基]-L-酪氨酸(8)、brainicin(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12)、咖啡酸(13)、表白色杜鹃素(14)、myzodendrone(15)、反式阿魏酸-β-D-葡萄糖苷(16)、5,7-二羟基色原酮-2-羧酸(17)、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8)、植醇(19)和反式-12-氧-(10Z,15Z)-植物二烯酸(20)。结论化合物1~12、14~18和20为首次从满江红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为首次从满江红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0、12和13具显著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中药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2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8-α-hydroxy-11α,13-dihydro-zaluzanin C(1),3-O-β-D-glucozaluzanin C(2);9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3),柽柳素(tamarixetin,4),木犀草素(luteolin,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6),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5-O-β-D-glucoside,7),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7-O-β-D-glucoside,8),柽柳素-3-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3-O-β-D-glucoside,9),柽柳素-5-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5-O-β-D-glucoside,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11);2个绿原酸类化合物: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1,3,4-trihydroxy-5-[[3-(3-hydroxyphenyl)-1-oxo-2-propenyl]oxy]-[1α,3α,4α,5β(E)],12),5-p-trans-coumaroylguinic acid(13)。结论:其中化合物8-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锦灯笼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锦灯笼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结合ESI-MS,UV,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1),(+)-松脂酚-O-β-D-双吡喃双葡萄糖苷(2),(+)-杜仲树脂酚-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莨菪亭-7-O-β-D-葡萄糖苷(7)和对羟基苯乙醇-(阿魏酸-4-O-β-D-葡萄糖酯)苷(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