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频喉镜是能够提供上呼吸道间接视野的新型气管插管设备。在困难气道管理处理方面.与直接喉镜相比.视频喉镜能够改善声门显露的Cormack—Lehane分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相同或更高的气管插管成功率。尽管视频喉镜可获得非常好的声门显露.但是应用视频喉镜时插入和推进气管导管有时可发生失败。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在正常或困难气道患者视频喉镜应取代直接喉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用导管芯将气管导管塑形成S形在直视喉镜下声门暴露不佳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麻醉诱导时意外发现的Cormack-Lehane喉镜暴露Ⅲ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由同一名高年资医师使用J形或S形气管导管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情况。手术后24h随访患者是否出现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使用S形气管导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时间均优于使用J形气管导管(P<0.05)。结论将气管导管塑形成S形行经口气管插管在意外出现的困难气道情况,插管成功率高,可能减少损伤和并发症,使麻醉诱导过程更为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价目前推荐用于小儿困难气管插管处理的相关技术和设备。主要阐述的内容包括手术前准备、首选的麻醉方法,硬质喉镜和光导纤维喉镜气管插管技术等。另外,本文亦讨论小儿未预知性困难气道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95-296
目的:探讨新型光棒与传统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随机选择80插管全麻患者分为光棒/导管组(A组)和喉镜/导管组(B组),麻醉后A组:用光棒引导行气管插管,确定气管导管满意后,接麻醉机。B组:常规置入喉镜,窥见声门后插入气管导管。记录操作时间、MAP、HR、SPO2及不良反应。术后24小时内随访,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咽喉疼痛、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咽喉疼痛病例少于B组,A组患者插管前后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插管后1分MAP和HR与诱导前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光棒插管技术简便实用,容易掌握、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为气管插管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自上世纪40年代Macintosh和Miller喉镜片问世以来,各种新的气管插管器具被商业性推广。目的综述与目前临床实践相关的新型气管插管器具。内容重点阐述新型气管插管器具与传统直接喉镜性能的比较、新型气管插管器具的并发症、新型气管插管器具在清醒气管插管方法中的应用以及新型气管插管器具气管插管失败的预测等。趋向在预知的和未预知的困难气管插管或者气管插管失败的情况下,应用新型气管插管器具可获得极高的气管插管成功率。然而更重要的是,操作者应用各种新型气管插管器具的经验和技能是保证其在不同临床情况下成功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irtraq喉镜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使用Airtraq喉镜插管过程中患者声门显露率、气管插管总成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等。结果Airtraq喉镜组患者声门显露均为Ⅰ级,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100%),插管过程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稳定,未出现声音嘶哑、牙齿损伤或松动的病例,插管后出现口腔粘膜出血1例,术后咽喉痛1例,分别占总例数的3.3%。结论Airtraq喉镜对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理及临床抢救插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可视喉罩和可视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90例,男27例,女63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术前简化气道风险指数(SARI)筛选困难气管插管患者(SARI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可视喉罩组(S组)和可视喉镜组(C组),每组45例。S组使用可视喉罩引导气管插管,C组使用可视喉镜完成气管插管。记录声门暴露分级、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总插管时间、插管成功例数,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和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 min的HR和MAP、术后插管并发症(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声门暴露时间[S组(18.2±7.6)s vs C组(14.1±2.8)s]明显延长(P<0.05),S组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两组声门暴露分级、气管插管时间、总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术后插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中,使用可视喉罩与可视喉镜均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气管插管,与可视喉镜比较,使用可视喉罩声门暴露时间延长,插管与拔管即刻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逆行钢丝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预测属困难气道者34例,其中经Mallampati困难气道评估Ⅲ级者10例,Ⅳ级者24例。其中,28例直接经环甲膜或环甲膜下1、2或2、3气管环间隙穿刺,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其中6例患者经纤支镜插管失败后改用该技术,并获得插管成功。另有18例患者全麻诱导后经口明视喉镜插管失败,改用该技术插管成功。结果本组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技术操作快捷简便,损伤较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我们应用带引导槽的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并与不带引导槽的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及传统喉镜气管插管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LEMON法预测困难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喉镜暴露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1 528例,男680例,女848例,年龄18~83岁,ASAⅠ或Ⅱ级。麻醉前进行LEMON法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LEMON法预测困难气道的临床效果。结果困难气管插管患者37例,发生率为2.4%。困难喉镜暴露患者106例,发生率为6.9%。LEMON法预测困难喉镜暴露及困难气管插管的AUC分别为0.884(95%CI 0.867~0.899)和0.934(95%CI 0.921~0.946)。结论LEMON法在患者困难气道预测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困难气道及其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何谓困难气道作为麻醉科医生在插管前应该能准确的预测潜在的困难气道并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Ezri等[1]认为所谓的困难气道应该从通气,喉镜暴露或是气管插管来决定。通气困难意为当吸入纯氧且正压通气时不能维持氧饱和度达90%以上。困难暴露意为用喉镜暴露声门时不能看见声门的任何结构。困难插管则指经3次以上的试插或是插管时间超过10min。而ASA[2]定义为当一名受过良好训练的麻醉科医生在管理病人气道时仍面临了困难的通气,插管,或是安置喉罩的这种临床情形,则可称为困难气道。2发生困难气道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医源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预期困难气道患者中采用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引导气管插管的应用价值. 方法 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预测困难气道患者24例,ASA Ⅰ或Ⅱ级,入选患者达到以下1种或几种条件为预期困难气道:1.5 cm<张口度<3 cm,甲颏间距<6 cm,头颈活动度<80°,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辅助FOB组(F组)和直接喉镜组(L组),每组12例.F组采用喉罩辅助FOB引导下气管插管;L组在直接喉镜暴露下经口气管插管,3次试插未成功者改行F组方法试插.记录两组患者的气道评估情况、气管插管前(基础值)和插管后3 min的MAP和HR、成功插管的次数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插管前两组气道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插管前相比,L组患者插管后MAP和HR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的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75%,3次以内插管合计总成功率为100%;L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25%,3次以内插管合计总成功率为50%;6例L组患者直接喉镜3次插管不成功后改为喉罩辅助FOB插管,2例1次成功,4例2次成功;F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3次插管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插管时间(161±26)s比较,F组插管时间(81±9)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有2例术后轻度咽喉疼痛,L组有6例术后咽喉疼痛明显和轻度声嘶、2例轻度咽痛. 结论 对术前预期为困难气道的患者采用喉罩辅助FOB引导气管插管可显著提高插管的成功率,降低直接喉镜反复试插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Truview EVO2喉镜用于模拟颈项强直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10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使用硬质颈托固定其颈部,所有患者随机先后使用Truview EVO2喉镜和Macintosh喉镜显露喉部,并采用后一种喉镜辅助气管插管。记录Cormack-Lehane(C-L)分级,喉部结构显露时间,气管插管完成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等。结果 Truview EVO2喉镜C-L分级显著优于Macintosh喉镜(P<0.05),喉部结构显露时间短于Macintosh喉镜(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Macintosh喉镜(P<0.05);但两种喉镜的气管插管完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uview EVO2喉镜用于模拟颈项强直患者气管插管效果明显优于Macintosh喉镜,对于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2例已预料困难气道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气管插管组(Ⅰ组)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Ⅱ组),每组21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观察气管插管并发症如插管即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口咽黏膜出血以及术后6h的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情况。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90.5%VS57.1%)明显增高(P〈0.05),插管时间(86±19)s vs(276±36)s明显缩短(P〈0.05);Ⅰ组的插管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变、口咽黏膜出血、术后6h咽喉痛和声音嘶哑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对困难气管插管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柳青  陈弘  胥亮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2):1202-1203
目的 观察和比较GlideSope可视喉镜和普通喉镜用于Mallampati Ⅲ级以上患者支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8例,Mallampati Ⅲ或Ⅳ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GlideSope可视喉镜(G组)和普通直接喉镜(D组)进行支气管插管.记录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以及术后48 h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D组比较,G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需要喉部按压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且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声嘶和咽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MallampatiⅢ级以上患者支气管插管的效果要优于普通喉镜.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失败及过长时间尝试气管插管是导致麻醉相关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气道.特别是对于那些利用常规方法存在困难的患者,各种各样的辅助器械不断被发明,为麻醉医师处理困难插管提供了多种手段.B0nfils纤维喉镜自1983年首次报道应用于临床困难气道处理以来,已成为解决困难插管有效手段之一.现就我科应用Bonfils纤维喉镜完成的19例困难插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GlideScope喉镜与Macintosh喉镜辅助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7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 ~ 75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5)∶GlideScope喉镜组(G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麻醉诱导后,按照Cormack-Lehane分级评估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程度.采用Macintosh喉镜(M组)和GlideScope喉镜(G组)辅助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记录Macintosh喉镜和GlideScope喉镜下Cormack-Lehane分级以及置入双腔气管导管的难易程度和双腔气管导管反向置管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和气管插管时间.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气管插管后3 min记录血压及心率.记录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M组比较,G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双腔气管导管置管困难程度升高,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气管插管后3 min血压升高(P<0.05),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双腔气管导管反向置管率、Comark-Lehene分级和各时点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GlideScope喉镜下Cormack-Lehane分级优于Macintosh喉镜(P<0.05).结论 与Macintosh喉镜相比,GlideScope喉镜辅助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时能更好地暴露声门,改善气管插管条件,但方法较复杂,且插管反应较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ightwand光棒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常规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2例ASA Ⅰ或IⅡ级全麻下行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124例为正常气道,根据光棒前端弯曲角度不同随机分为A组(60°)和B组(90°),28例预测有困难气管插管为C组(90°)。记录各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B和C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5.2%和85.7%,三组的插管总成功率均为100%;A、B和C组完成插管时间分别为(11.8±4.9)s、(14.0±5.4)S和(17.4±8.1)s,A组的光点寻找时间、光棒退出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较B、C组缩短;光棒插管对循环功能的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结论:lightwand光棒用于整形外科手术的常规气管插管及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插管成功率高、耗时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插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华薇  周亚昭 《护理学杂志》2011,26(10):64-65
对69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在视频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成功,无一例因护理配合不当出现并发症。提出术前做好用物准备,对患者气管插管困难进行预测及判断患者有无寰椎关节运动受限或张口异常,针对性做好应对措施;术中熟练操作步骤,密切配合,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损伤、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引光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插管是全麻手术和抢救患者时常用的操作技术。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有时高达3%,是麻醉医师常遇到的问题。有些困难插管患者只能在操作时才能发现,需要临时采取其它应对措施来完成插管。寻求一种既能做为常规插管使用又能应对困难气管插管,而且操作简便、快捷、无损伤、无需维护的气管插管器械十分重要。我院自2003年应用气管插管引光器插管并与普通喉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