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改进护理措施,减少和避免PICC导管移位并发症发生,延长PICC留置时间.方法 收集本科2011年5月~2012年12月期间置入PICC患者资料,分析PICC导管移位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43例PICC留置患者中6例发生导管移位,主要原因包括:肢体过度活动、体位影响、固定不妥.护理对策: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改良导管固定方法、重视换药、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结论 PICC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常有发生,对医护人员进行有目的 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置管后维护和护理,以及加强患者置管后的自我维护意识,是延长PICC留置时间、防止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林鹤  林鹿  马淑英 《中国医药科学》2012,(15):134-135,138
目的探讨引起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行PICC置管患者385例,对其中发生并发症的26例患者的详细观察记录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并发症的26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静脉炎12例,导管阻塞3例,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穿刺点渗血1例,血栓形成2例,导管断裂(体外)3例,导管脱出1例,穿刺点皮肤过敏2例。经相应护理后,有22例导管成功留置,4例拔除。结论经临床观察总结,PICC留置期间所引起的多数并发症都有规律可循,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共同重视,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率及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袁颖 《青岛医药卫生》2012,44(6):458-459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化疗采用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措施。方法本院2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接受多周期化疗,均进行PICC输液,给予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总结护理对策及护理结果。结果 28例患者有2例置管期间发生导管堵塞,原因为输液管打折,经相关处理后继续留置导管,有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其中I级1例、II级1例),经过局部护理、换药后继续留置导管。结论 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中,经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感染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收治的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145例骨感染患者中发生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18.62%,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导管管腔数、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导管留置时间是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年龄大于65岁、患有免疫抑制类疾病、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小于10年、使用双腔PICC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大于20天是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庭维护护理对肿瘤患者留置PICC出院的意义.方法 以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PICC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原有疾病的基础治疗与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本文所涉出院前家庭维护护理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护理能力分别为(121.25±21.01)天和(87.52±5.02)分,对照组分别为(105.60±23.74)天和(78.20±7.85)分,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3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的比较中,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维护护理可以在肿瘤PICC患者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留置针使用时间、增强患者护理能力、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PICC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化疗患者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采用BD公司的PICC导管留置,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28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留置失败情况,均能按计划完成化疗周期。结论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护理要点、并发症的观察并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是治疗顺利进行及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PICC置管后并发症,总结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PICC置管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新生儿进行置管护理,观察护理过程新生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PICC置管新生儿进行有效的置管护理,3例患儿发生静脉炎,2例患儿发生导管堵塞,1例患儿发生导管脱出,无死亡患儿。讨论新生儿PICC直观护理相较于成人来说更加严格,做好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留置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共150例,其中45例患者出现PICC置管的并发症,即为对照组;并对105例未出现并发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即为观察组。分析肿瘤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采取护理对策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肿瘤化疗患者经PICC置管后,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有导管材质因素、医源性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因素等有关。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30.0%),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肿瘤化疗患者经PICC置管后可出现相关并发症,其原因较多,经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后,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PICC静脉血栓保留导管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探寻和总结静脉血栓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9例PICC静脉血栓保留导管患者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术肢的功能活动指导、局部的症状及体征的观察,出血倾向的预防,监测凝血功能,密切观察肺栓塞的发生等的护理措施。结果:9例PICC静脉血栓保留导管抗凝治疗后血栓溶解,无发生并发症,结论:留置PIC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后,既往多采用拔除导管方法,现采用保留导管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结合相应的观察和护理措施,静脉血栓溶解。避免患者重复置管带来的痛苦和费用的增加,不能按原治疗计划进行的缺点,达到了既抗凝又继续按原计划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卵巢癌患者留置PICC导管行静脉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在某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卵巢癌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某院接受留置PICC导管的静脉化疗治疗,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5%,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对留置PICC导管行静脉化疗的卵巢癌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构建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杨英珍  杜华 《安徽医药》2010,14(12):1518-1519
目的分析患者PICC置管的主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该科2007年4月~2010年6月143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的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并讨论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1例,导管堵塞9例。自2009年7月始全面采用3M换药包维护后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只发生1例。结论首选贵要静脉穿刺;采用正确方式维护,可使PICC置管并发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146-148
目的分析PICC延续护理手册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当中抽选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前一组为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后一组患者联合PICC延续护理手册,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非计划拔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PPSM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非计划拔管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ICC延续护理手册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1例肿瘤患者入院化疗采取PICC置管,发生PICC导管感染给予临床症状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例患者两次出现临床症状均在导管维护之后出现,应与导管护理有关,积极观察症状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症状得到控制。结论认为高度重视携带PICC的肿瘤患者的每一个感染体征、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熟练掌握PICC导管维护技巧、积极观察疗效等措施是预防和治疗PICC导管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发生置管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结果: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依次为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和穿刺点渗血等,给与积极护理后均痊愈结论: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配合以及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可极大程度地降低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应用PICC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自愿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置管后至拔管均在医院住院治疗,接受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38例患者置管后于化疗间歇期带PICC进入家庭休养,由社区护士进行导管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留置PICC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留置PICC导管护理可以在住所附近的社区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院行PICC导管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98例,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从17.35%降低至4.08%,护理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203,P0.05)。结论:PICC置管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方式,可减少长期化疗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但也有一定并发症,通过针对性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行PICC置管手术并带回家的患者198例,采取定时回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36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根据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 PICC置管手术后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置管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实施与应用,探讨临床实际护理PICC置管的最优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能力评分、维护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信心评分、导管异常管理情况处理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静脉血栓、导管脱出、导管渗液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穿刺点红肿、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渗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方妍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32-23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活动课题,对活动前后2组共272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分析PICC导管留置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好PICC护理质量管理。结果 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1.8%下降到2.9%,非计划性拔管10例降为3例。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护理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图在肿瘤外科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流程图实施护理。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应用本院自行设计患者《PICC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ICC理论知识、敷贴更换知识、换药及冲管知识、洗澡时PICC保护方法、穿刺皮肤护理、PICC外露管护理、PICC堵管原因、PICC导管脱落注意事项、手臂活动方法等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93.24±4.22)分、(91.02±5.03)分、(90.02±4.18)分、(91.36±5.02)分、(2.02±5.12)分、(0.78±4.33)分、(93.42±4.85)分、(91.34±5.23)分、(90.26±5.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485、6.892、6.125、5.942、5.846、5.493、6.023、5.994、5.468, P<0.05)。观察组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管内导管感染、导管脱落、导管堵塞、管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33%、3.33%、5.00%、6.67%、3.33%、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086、5.956、5.175、6.536、5.926、6.171,P﹤0.05)。结论护理流程图能有效提高肿瘤外科患者PICC置管知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