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有效率为72.7%,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TBIL、I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退黄速度,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3.
徐建根 《新中医》2015,47(4):191-193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和内服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利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胆红素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0例患儿中,轻度黄疸35例,中度黄疸75例,重度黄疸40例。感染因素、围产因素致病理性黄疸均以中度胆红素升高为主。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排便次数、退黄天数、血胆红素水平等。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 92%,治疗组为90. 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患儿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磨汤退黄效果明显,方便安全,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0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及尼可刹米口服,治疗组给予舒肝宁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6%)和总有效率(91.2%)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茵栀黄颗粒,每次1g,3次/d并给予蓝光照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蓝光照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4.0%,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联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蓝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单一蓝光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单一蓝光治疗方法更优,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病毒唑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8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妊娠24周以后测定的Ig G抗A(B)抗体效价结果中比值≥1:128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研究组口服茵陈蒿汤加减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有效率为5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8.0%,对照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14.0%,两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新生儿溶血。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ABO血型不合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预防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栀黄白汤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入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培菲康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白汤。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排便次数、黄疸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为(4.52±2.01)次,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9±1.04)次,具有统计学差异(t=5.984,P0.05)。治疗组19例患儿无肉眼黄疸,对照组7例无肉眼黄疸,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持续时间为(4.78±2.89)d,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4.0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白汤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未结合胆红素的排出及黄疸症状的消退。  相似文献   

11.
陈刚  莫健平  张浒  莫松柳 《河北中医》2006,28(12):891-892
目的观察双黄连合止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双黄连针静脉滴注合止泻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6例用思密达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72 h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黄连合止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止咳化痰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9%,治疗组总有效率94%,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81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和8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2,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有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44例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研究中剔除4例患儿,最终试验组、对照组纳入分析的病例数分别为71例、69例。试验组给予热炎宁合剂与双黄连颗粒模拟剂,对照组给予双黄连颗粒与热炎宁合剂模拟剂。疗程5 d。观察两组主要症状(发热、咽红肿痛)消失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疗效等。[结果]热炎宁合剂在主要症状(发热、咽红肿痛)消失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及中医单项症状改善方面,与双黄连颗粒疗效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在中医证候愈显率,以及中医单项症状咽喉肿痛、流浊涕、喷嚏、小便赤黄、大便干结总有效率方面,热炎宁合剂高于双黄连颗粒。[结论]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2%。经统计,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疗法,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比较2组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75%,对照组为8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为5.62%,对照组为13.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有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缓解,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田丽珠 《光明中医》2016,(16):2356-2357
目的分析清开灵颗粒与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的成本效果比,为临床经济、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的患者76例,将其分为清开灵颗粒治疗组与双黄连口服液对照组,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4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在临床缓解患者症状所需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等治疗有效性评价方面清开灵颗粒明显优于双黄连口服液。在治疗成本上清开灵颗粒略低。结论通过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法分析得出清开灵颗粒是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有3例患儿、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轻度的皮疹,患儿停止蓝光治疗之后则皮疹缓解,未见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着显著的疗效,并能够显示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其疗效明确、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茵栀黄、还原谷胱甘肽在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36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单纯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还原谷胱甘肽联合治疗。治疗14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63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7%;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1.1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还原谷胱甘肽联合应用能较快且有效缓解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一系列临床病症,各项酶学指标下降明显,临床使用安全、副作用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双黄连后尿道灌注加"二红汤"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黄连针剂 (加地塞米松 )作后尿道灌注 ,并口服中药“二红汤”治疗 4 6例慢性前列腺炎 ,与单纯西药抗生素治疗 30例作对比观察 ,疗程 2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 .96 %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0 0 0 %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