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辉  张赛丹  胡耀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1964-196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痛血压变异性与大动脉弹性[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P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主动脉PWV,并行24h非侵入性动态血压测定.[结果]①PWV在原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原发性高血压病人PWV升高组24h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血压晨峰(MBPS)显著高于PWV正常组(P<0.01或0.05).③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24h收缩压在标准差(24hSBP-SD)及DSBP-SD、MBP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PWV显著正相关.④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PWV为应变量,以年龄、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LDL-C、血肌酐(SCr)、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及舒张压(24h DBP)、各时段(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MBPS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SBP、MBPS为PWV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主动脉PWV显著高于健康人.②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24h SBP-SD及DSBP-SD、MB-PS与PWV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MBPS为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晨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老年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氨氯地平,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水平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4 h DBP与24 h SBP变异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氧化氮分泌量高于对照组,内皮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调节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减少血压变异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2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计算入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以90 m L/min为临界值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监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结果 (1)肾功能正常组白天的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小于肾功能异常组,但是白天的平均血压肾功能正常组却显著高于肾功能异常组;(2)年龄、白天收缩压的变异性与GFR呈负相关,而全天的舒张压,白天的舒张压、平均血压,夜间的舒张压与GFR呈正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尤其是收缩压的变异性与肾功能不全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24 h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住院的CKD患者146例,分为CKD血压正常组(NCKD)64例,CKD伴血压升高组(HCKD)82例,采用德国IEM公司产MOBIL-O-GRAPH无创携带式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分别收集每次测量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指标,观察CKD患者24 h血压波动特点.结果 HCKD组各血压数值均高于NCKD组,HCKD组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明显,非勺型血压患者占65%,血压负荷>40%占47%.结论 加强对CKD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指导和护理观察,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BPV)与颈动脉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114例EH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S组66例和非CAS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空腹血糖(FBG)、血脂、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压及BPV的差异,并对CA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S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TC、LDL-C、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均高于非CAS组(P<0.01),HDL-C低于非CAS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TC、HDL-C、24 h SBP及24 h SSD均是CAS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EH患者BPV与CAS密切相关,降低BPV对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CGA)结果或冠脉CT成像(CTA)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n=80,观察组),单纯性高血压组(n=80,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动态血压波动比较大,且血压变异性相对增大,加强其血压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监测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1997-06/2002-08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年龄60~82岁。根据靶器官损害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无靶器官损害组138例(高血压I期)和靶器官损害组178例(高血压Ⅱ~Ⅲ期)。另选本院正常健康体检者130人为对照组,年龄60~78岁。纳入对象对检查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纳入对象24h动态血压,按Parati等方法,以24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为长时血压变异指标,包括24h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及健康者1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无靶器官损害组与有靶器官损害组组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差异不明显(P>0.05);有靶器官损害组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普遍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0.01)。结论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尿酸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因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385例,并完善动态血压监测。根据三分位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低血尿酸组(≤305 mmol/L)128例,中血尿酸组(305~386 mmol/L)130例,高血尿酸组(>386 mmol/L)127例。基于多变量回归分析新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变异系数以及舒张压变异系数的关系。结果 与低血尿酸组比较,中、高尿酸组患者的白天收缩压血压负荷、白天收缩压平均值、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更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中高血尿酸分组是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及中、高血尿酸分组是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新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是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效畅  邝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50-125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杓型与非杓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杓型组52例,非杓型组60例,42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对3组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差异均高于对照组,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明显。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h—SSD、24h—DSD、d—DSD差异有显著意义,非杓型组低于杓型组。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水平应同时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门诊急诊收治的70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均给予氯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晚上19:00服药,对照组患者于上午07:00服药,均治疗48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 SBP、24 h DBP),昼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 SBP、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n SBP、n DBP),晨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晨间SBP、DBP)和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晨间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间SBP及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夜间服药降低晨间血压及纠正异常血压形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有创通气下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24 h动态血压情况,探讨血压晨峰的特点及晨峰高血压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有创通气治疗(均为SIMV通气模式,PEEP≤5 cmH2O)的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EKG)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血压数据,采用APACHEⅡ评估患者入呼吸与危重症监护病房时的病情情况。结果:共纳入79例患者, 24 h收缩压(24 h SBP)均值为(151.20±5.69)mmHg(1 mmHg=0.133 kPa),24 h DBP(24 h舒张压)均值为(76.39±6.42)mmHg,约72.2% 的患者具有晨峰高血压现象,血压晨峰均值为(38.82±8.78) mmHg;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APACHEⅡ得分不同的患者间血压晨峰存在差异,是否具有晨峰高血压现象的患者间24 h SBP均值、d SBP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APACHEⅡ评分、24 h SBP均值、d SBP均值是晨峰高血压现象的影响因素,三者可解释血压变异的82.3% 。结论:有创通气下的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中晨峰高血压现象的比例较高;临床护理时应加强对具有晨峰高血压现象患者的鉴别,为降低晨峰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7月本院门诊及住院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根据24小时尿钠排泄率来衡量患者每日盐摄入量,按盐摄入总量分低盐组、中盐组和高盐组各36例。采用24 h动态血压仪记录患者血压,计算患者血压指标和血压变异性,分析患者每日盐摄入量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三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和n DBP、24 h SSD和d S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盐组n SSD、24 h DSD、d DSD、n DSD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高于中盐组和低盐组(P0.05);高血压盐摄入量与24 h SSD、d SSD、n SSD、24 h DSD、d DSD、n DSD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摄盐量是24 h SSD、24 h DSD、d SSD、d DSD、n SSD、n DSD及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盐摄入量对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血压变异性,探讨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人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对53例高血压病人和50例血压正常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一致白天增高,夜间下降,而且收缩压变异性大于舒张压变异。但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两者血压变异性的昼夜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0例,按年龄段分为A组(60~69岁)89例、B组(70~79岁)138例和C组(≥80岁)93例,分析三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的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C组的超杓型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C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杓型的比例上升,血压变异率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将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异常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差、白昼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脉压差、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临床上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血脂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沈俊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50-7151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硬化组)和3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硬化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平均舒张压(24hDBP)和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结果 硬化组的观察指标均高于无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24 h白昼和夜间平均血压高,24 h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检查结果分成3组,其中UCG显示左室肥大30例,均伴单纯收缩压升高(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miscellaneou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ypertension,MDH),平均年龄(58±12.1)岁,为LVH组;UCG正常的ISH患者48例为ISH组,平均年龄(62±15.2)岁;UCG正常的MDH患者34例为MDH组,平均年龄(51±12.0)岁。另选健康体检者中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10.3)岁。获取4组研究对象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SBP)和舒张压(24-hour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和舒张压(day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和舒张压(night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DBP)、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和舒张压比值(nDBP/dDBP)、收缩压负荷值与舒张压负荷值。结果:(1)正常组和ISH组血压均值波动都具有昼夜规律性,但其曲线有所不同;MDH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LVH组昼夜规律不明显;(2)ISH组、MDH组与LVH组24 hSBP、dSBP、nSBP均高于对照组,而以ISH组及LVH组更为显著(P<0.001);(3)MDH组与LVH组nDBP/d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LVH组nSBP/dSBP比值及nDBP/dDB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5)SBP负荷值LVH组大于MDH组,DBP负荷值LVH组小于MDH组。结论:高血病患者应积极随访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血压升高的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这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刮痧疗法对初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病患者寻求无毒副作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刮痧治疗,连续干预5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组间24h动态血压(ABPM)数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观察组自身对照24h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日间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4h、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杓型血压由14例增至18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改善趋势。结论刮痧疗法能降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