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143-147
目的探讨加味安神养血汤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该院中医内科门诊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30例。对照组常规艾司唑仑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安神养血汤综合调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临床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PQSI评分和睡眠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PQSI评分指数均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6.67%(2/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安神养血汤联合艾司唑仑综合调理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患者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不仅总体提升了患者睡眠质量,而且安全系数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拟安神养血汤联用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07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予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服自拟安神养血汤,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PIEGEL量表、疲劳量表(FS-14)、心脾两虚证型评分、心率变异性(HRV)指标,记录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48/5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40/54),经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SPIEGEL、FS-14及心脾两虚证型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V三角指数均上升,且观察组升高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LF及LF/HF均上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安神养血汤联用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患者有更好疗效,且有益于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杨佳澎 《河北中医》2016,(5):737-740
目的观察柏子养心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柏子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50例予常规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6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而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子养心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明确,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4.
周怡成  王晨阳 《四川中医》2020,38(4):208-211
目的:观察艾灸仪隔药灸配合电针仪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态入睡延迟72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心脾两虚型亚健康态入睡延迟72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观察组采用DAJ-10型艾灸仪使用归脾汤方制作药饼进行隔药灸,并配合SDZ-Ⅱ型智能电针仪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SAS焦虑自评表、疗效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结果:两组患者在PSQI评分和SAS评分比较,2周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PSQI评分和SAS焦虑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比较,2周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对照组无差异,而在白介素6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仪隔药灸配合电针仪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态入睡延迟,标本兼治,效果显著,且利用先进的治疗仪器,治疗方便实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郁养血安神汤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失眠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百乐眠胶囊治疗,观察组接受解郁养血安神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效率、总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通过解郁养血安神汤治疗,可有效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睡眠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养心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0)采用针灸配合养心安神汤治疗;对照组(n=30)单纯用养心安神汤治疗,10日1疗程,共计3个疗程.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临床疗效及3月后复发率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3. 3%)明显优于对照组(7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2例(6. 67%),对照组复发4例(13. 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配合养心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功能重塑作用,探索失眠中医分型治疗规律。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1例。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采用自拟参枣安神汤及针刺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治疗28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组分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西药组除催眠药物方面改善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在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上明显优于西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睡眠障碍和总的睡眠时间上与西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评分自身前后对比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其疗效优于口服舒乐安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西医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归脾汤进行治疗,2组均进行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夜间觉醒次数、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并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2组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夜间觉醒次数、入睡时间均显著缩短(P均0.05),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西医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药物组给予归脾丸配合枣仁安神胶囊口服治疗,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两组组内中医证候及PSQI量表各时段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中医证候及PSQI量表评分治疗后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间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中医证候自评量表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QSI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以及主症、次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以及主症、次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90.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梅花针叩刺是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有效方法,与常规体针比较在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方面疗效突出,为今后临床治疗失眠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结果:干预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多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在心脾两虚型不寐临床治疗中应用调督安神针法结合归脾汤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2019年1月,应用电脑双盲法进行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两组均给予归脾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发现,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心脾两虚型不寐临床治疗中应用调督安神针法结合归脾汤的效果显著良好,可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可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用综合疗法(四神聪长留针及中药归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临床疗效为指标,比较两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SAS评分及SD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组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SAS评分、SD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能够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对亚健康状态失眠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亚健康状态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得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耳穴治疗亚健康状态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心脾两虚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2例脱落)。在口服归脾汤基础上,治疗组予调督安神针法针刺,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2组均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在疗效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PSQI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疗效确切,且不同腧穴组方和下针顺序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症的效果。方法:10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及温和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入睡时间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AMD评分和HAMA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脾九宫穴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心脾九宫穴结合耳压治疗,一周两次;留针30 min,补法为主;耳压两耳交替,一周两次,补法为主;对照组:普通针刺。观察2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FS-14)评分,同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疲劳量表(FS-14)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脾九宫穴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8.58±2.98)低于对照组(9.68±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16.48±4.82)低于对照组(19.64±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伤寒论》经方小柴胡汤用于亚健康病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来就诊的亚健康病证患者2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伤寒论》经方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疲劳状态、中医亚健康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后两组亚健康量表各因子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疲劳状态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156.02±15.34)、疲劳状态评分(65.10±12.72)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200.79±16.46)、疲劳状态评分(80.89±1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精神不振、失眠多梦、胸闷气短、倦怠乏力、头晕头重、自汗多汗、食欲不振、心烦易怒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疲劳、躯体不适、负性情绪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睡眠、小便、消化功能、正性情绪、能力及社会关系因子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寒论》经方小柴胡汤用于治疗亚健康病症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缓解疲劳状态,改善亚健康症状,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温和灸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70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温和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SQI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温和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