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SF-36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SF-36评分低于治疗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86/93),高于对照组的79.6%(74/93)(P0.05)。结论: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与针刺夹脊穴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5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83例采取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8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 0. 05),2组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0. 00%、6个月复发率1. 19%较对照组低(P 0. 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联合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与针刺夹脊穴治疗,能显著减轻其疼痛程度,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腕踝针治疗急性期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长乐区中医院门诊急性期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夹脊穴配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用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均临床疗效、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腕踝针能更有效的治疗急性期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方法按照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单纯给予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针刺脐环穴1次/d,莲花针拔罐法隔天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ual analoguescale,VAS)、Mc Gill疼痛评分变化及1年内后遗神经痛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VS 66%,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VS 88%,P0.05);观察组治疗后Mc Gill疼痛评分、VAS评分,后遗神经痛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有效止痛,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后遗神经痛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联合火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火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疗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QOL评分、VAS评分和QS评分及血清脑源性神经差异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 (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较高(P 0.05);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QS评分明显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 0.05);两组治疗前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QOL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6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 0.05)。结论:采用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血清BDNF、IL-6和IL-10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冯氏排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脱落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冯氏排针法沿病灶肋间神经给予针刺同时配合病灶肋间神经对应夹脊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3例用美洛昔康片、卡马西平片,治疗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冯氏排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诊治的60例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甲钴胺片口服,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督扶阳灸法和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第7,14,28天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第7,14,28天,2组患者VAS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同组前一时间点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第7天,2组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14,28天,试验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减轻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蛇头穴刺络放血结合天应穴浮刺与加巴喷丁胶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分别治疗作用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蛇头穴刺络放血结合天应穴浮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AIS)及总体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A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蛇头穴刺络放血结合天应穴浮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口服加巴喷丁胶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电针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B1、维生素B12。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疼痛VAS评分、焦虑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63例患者口服给予奥卡西平及甲钴胺,研究组62例患者采取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3.7±0.9)及(5.5±0.7)分,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13%,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芒针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芒针夹脊穴合局部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用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8%,对照组71.43%(P0.05);两组VAS及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合刺络拔罐法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疼痛局部及夹脊穴治疗,出针后于局部疼痛处行点刺及拔罐;治疗组采用针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及疼痛局部同时予以施灸治疗,出针后在局部疼痛处行刺络拔罐。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疼痛、瘙痒、烧灼感及睡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指标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辰  郭姗姗  谢川  黄建辉  阮中迪 《陕西中医》2021,(3):376-378/382
目的:探讨梅花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梅花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DLQL、PSQI评分,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积分、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积分、DLQI评分降低,且研究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梅花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法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后遗痛的疗效。方法以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法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5例的3个疗程的疗效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方式治疗25例3个疗程的疗效进行随机对比研究。结果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组愈显率96.00%高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组愈显率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组各疗程的VAS评分均优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法对带状疱疹神经后遗痛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喻杉  杨仕年  曾帅 《四川中医》2014,(4):167-169
目的:观察疏肝安神针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安神针法组31例,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电针夹脊穴及阿是穴刺络拔罐疗法,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疏肝安神针刺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情况、负面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较之对照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安神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调节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疗效突出,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凉泻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9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围刺皮损周围阿是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凉泻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凉泻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缩短疱疹结痂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晓娟 《四川中医》2008,26(5):120-120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针刺相应节段夹脊穴为主.配合局部取穴以及刺络拔罐的方法.结果: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全部治愈,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运动针法联合龙虎交战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将55例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选取手少阳经穴外关、足少阳经穴阳陵泉,治疗组予以两穴运动针法联合龙虎交战法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上述两穴龙虎交战法针刺治疗。1次/d,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 d,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疼痛及睡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2组VAS疼痛评分及睡眠治疗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镇痛及睡眠改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动针法联合龙虎交战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效果好,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