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分析1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配合方法,结果15例病人手术麻醉过程均顺利,未发生并发症,认为术前准备充分,护士术中熟练、默契的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也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治疗8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TURBT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76例患者经6个月~2年随访后12例复发,复发率为15.79%.其中9例再次行TURBT术,3例改行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具有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2006年8月,我们为87例非浸润性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患者行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7例,男72例,女15例。36~76岁,平均61岁。经病理分级均为Ⅱ级,在椎管内麻醉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均行经尿道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监测下麻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可行性。方法监测下麻醉组选取25例患者,应用力月西、利多卡因、吲哚美辛进行监测下麻醉;对照组选取22例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手术时间、费用及术中反应进行分析。术中反应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结果监测下麻醉组手术时间为(20.50±9.80)min、费用为(615.26±215.65)元,术中反应4分以上5例,3分以下21例。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0.85±15.60)min、费用为(926.65±125.95)元,术中反应4分以上8例,3分以下22例。统计分析手术时间、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监测下麻醉对适宜的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节时、经济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51-952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膀胱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复发率为28.2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复发率为5.1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药液膀胱热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膀胱肿瘤行膀胱灌注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药液行膀胱灌注治疗。实验组采用吡柔比星药液加温后再行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为40%,实验组为12%;对照组肉眼血尿发生率为20%,实验组为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柔比星药液加温后再行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低,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7.
<正> 现代肿瘤免疫学研究已经明确,人体肿瘤的起源和归宿均与机体免疫机能密切相关。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可能是某种“封闭因子”干扰了正常的细胞免疫,或是肿瘤细胞本身抗拒免疫,使肿瘤的生长和发展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也可能是肿瘤细胞产生某些免疫抑制因子,削弱了机体的免疫监视能力。试用各种免疫制剂,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根本上增强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称为肿瘤的免疫疗法。理想的免疫制剂应具有灵敏的特异性,只影响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正常细胞,是一种无损伤的治疗方法;免疫制剂的作用应是全身性的,可用于播散性和广泛转移性病变,若肿瘤细胞含有受免疫作用的特异性抗原,则全部瘤细胞都应受到属“O 级动力学”的作用,不会产生畸形,无明显毒性,亦无功能障碍的后果。尽管目前尚未找到如此理想的免疫制剂,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对于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前来我院治疗的48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接受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只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仅4.17%;对照组有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2%。结论等离子电切术具有痛苦轻、出血少、创口较小恢复快、疗效高、术后并发症少、病发率低等多种优点。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的耐受性更好,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更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全身麻醉肌肉松弛状态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防治措施。方法 167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中采用减小电切功率、疲劳疗法、短促疗法、减少膀胱灌注量等方法减轻或避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对闭孔神经反射强烈者,术中改行全身麻醉并加用肌肉松弛药控制闭孔神经反射。结果本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54.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多数膀胱侧壁肿瘤可通过非全身麻醉肌肉松弛下安全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减少或避免闭孔神经反射可有效预防膀胱穿孔、急性腹膜炎、盆腔血管损伤、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三维超声测定膀胱肿瘤重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在膀胱肿瘤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三维超声重建技术对8例膀胱肿瘤重量进行测定,并与术后标本重量进行比较。结果:膀胱肿瘤三维超声重量测定结果与实际重量非常相近,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而二维超声测值与实际重量间差异显著。结论:三维超声不仅较二维超声更形象、直观地显示病灶整体形态结构、空间位置关系,而且在病灶定量分析中较二维超声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8例膀胱憩室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随访0.5~5.0年,7例均有复发,其中2例死亡,1例目前术后6月无瘤存活.结论 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断以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为主,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2.
综述以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TURBT)为主的保留膀胱的方法在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以TURBT为主的保留膀胱的方法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TURBT、TURBT联合化疗、TURBT联合放疗、TURBT联合放疗及化疗,本文综述以上疗法的临床治疗进展。目前研究认为以TURBT为主的保留膀胱的方法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时,关键在于病人的选择及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模式在膀胱肿瘤者术后膀胱灌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行膀胱灌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经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行膀胱灌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新型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效果和治疗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中98%的患者依从性良好,2%的患者依从性一般。而对照组患者仅有72%患者表现出良好的依从性,19%的患者依从性一般,同时有9%的患者表现出依从性较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膀胱灌注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发率、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46.2±2.5ml,手术时间为45.5±14.8min,导尿管留置时间为4.5±2.2d,住院时间8.2±3.1d,并发症及复发的人数分别为2例和1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患者浅表性膀胱肿瘤效果显著,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超声显像技术在膀胱肿瘤的诊断中显示出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窄带显像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461例临床膀胱肿瘤可疑诊断患者行窄带显像膀胱镜检查,根据活检结果分析窄带显像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3月,该科行窄带显像膀胱镜检查共461例,共对243人次患者行窄带显像膀胱镜引导下活检468例次,病理结果提示:共发现膀胱肿瘤病变214例次,良性病变254例次。其中初发膀胱肿瘤100人次,共发现病变193例次,其中肿瘤病变153例次,良性病变40例次,共3人次8例病变仅在NBI下可见,其中肿瘤病变3例,良性病变5例,其余病变在NBI和WLI下均可见。复发膀胱肿瘤27人次,共发现病变80例次,其中肿瘤病变61例次,良性病变19例次,其中6人21例次病变仅在NBI下可见,WLI下不可见,6人10例次为肿瘤病变,4人11例次良性病变。未发现在WLI下可见而NBI下不可见病例。116人次行随机活检,共发现195例次病变,均为良性病变。 结论 窄带显像膀胱镜可发现更多白光膀胱镜不能发现的复发性膀胱肿瘤病变。窄带显像膀胱镜在膀胱肿瘤的复发和随访监测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小剂量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膀胱肿瘤患者在施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羟基喜树碱4mg加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4~65个月随访,平均28.3个月,49例无肿瘤复发,9例一年后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小剂量羟基喜树碱治疗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小、无全身性化疗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郭道勇 《临床医学》1996,16(1):48-49
自1989年以来,我院在30例膀胱肿瘤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并与对照组15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比较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丝裂霉素C组:本组30例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32岁~72岁,平均年龄61岁。肿瘤均属T_1—T_2期。肿瘤局部切除23例,膀胱部分切除7例,其中3例因肿瘤位于输尿管口周围而行输尿管移植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57-2058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TURBT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取TURBT联合膀胱灌注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五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五年内的复发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膀胱肿瘤的有效治疗有赖于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另外,由于膀胱肿瘤复发率高的特点,简便易行的诊断技术也同样有利于膀胱肿瘤治疗后的跟踪监测。现在,临床上膀胱肿瘤的传统诊断和随访方法主要是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膀胱镜检查仍然是目前膀胱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膀胱镜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该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高特异性、非侵入性等特点,但是其检出率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