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 NOS)催化生成的一氧化氮 (NO)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粘附等功能 ,因此 e NOS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DM)大鼠给予高盐饮食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150~180 g)60只,腹腔注射链唑霉素(70 mg/kg),3 d后空腹血糖≥16.7 mmol/L为1型DM大鼠。正常大鼠和DM大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高盐饮食(8%Na Cl)6周。检测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管中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caveolin-1(Cav-1)等蛋白的水平。结果:高盐饮食DM大鼠收缩压显著高于DM组,其肠系膜动脉乙酰胆碱和胰岛素的舒张作用显著下降(P0.01)。Akt、p-e NOS和NO水平均显著低于DM组(P0.01),Cav-1显著增高(P0.01)。结论:1型糖尿病大鼠高盐饮食血管功能障碍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Akt激活及增强Cav-1表达导致的e NOS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酶( NO/NOS)在糖尿病与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变化。ET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NO/NOS采用酶法。结果是:(1)糖尿病组ET水平(68.80±37.35)pg/mL)较对照组(41.70±21.50pg/mL)显著升高(P<0.001);NOS水平(2.75±1.49U/mL)明显高于对照组(1.12±0.56U/mL),P<0.01;NO水平(49.32± 16.3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54.60 ±15.60μmol/L),P<0.05。(2)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ET水(80.1140.25pg/m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62.73±24.29pg/mL),P<0.001;NOS水平(4.02 ± 0.59U/mL)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2.51±1.19U/mL),P<0.001;NO水平(42.25 ± 10.10/μmol/L)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52.16±14.59mol/L,P<0.05;NO/NOS(11.99±7.05)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26.9±13.15),P<0.001提示 ET、NO/NOS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联合检测不仅可作为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重要依据,还将有助于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变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法测定42例2型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血浆GSH-Px、SOD、NO、NOS含量变化,并与50例2型糖尿病不伴血管性病变组和4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疾病组血浆GSH-Px、SOD、NO、NOS活性比不伴血管性病变组显著降低(P<0.01),且两组均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氧化与抗氧化之间以及内皮细胞分泌NO功能失调,这种失调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柚皮苷(naringin,Nar)对高糖(high glucose,HG)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的作用及对PI3K/AKT/e NO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利用HG(33 mmol/L glucose)培养基孵育HUVECs不同时间(6、12、24、48、72 h)后,用胰岛素(5 m IU/L)刺激细胞15 min,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各组上清液中NO水平、细胞中e NOS和磷酸化e NOS(p-e NOS)的水平。对损伤的HUVECs用不同浓度的Nar(5、10、25、50、100 mg/L)孵育不同时间(6、12、24、48和72 h),用胰岛素(5 m IU/L)刺激细胞15min,检测细胞上清中的NO水平,观察Nar对HG诱导HUVECs损伤的作用。对损伤细胞先分别用PI3K抑制剂LY294002(10μmol/L)和AKT抑制剂AKT inhibitorⅣ(0.5μmol/L)预处理24 h,再用50 mg/L的Nar处理24 h,用胰岛素(5 m IU/L)刺激细胞15 min,检测细胞上清中NO的水平,以及e NOS、p-e NOS、PI3K、AKT及p-AKT的蛋白水平,探讨Nar减轻HG对HUVECs损伤作用的机制。结果:Nar的量效和时效结果显示,50 mg/L Nar预处理HUVECs 24 h后,其减轻HG对HUVECs损伤的作用最为显著,表现为NO和p-e NOS的水平升高(P0.05)。加入PI3K和AKT抑制剂后,Nar减轻HG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上调p-e NOS和NO水平的作用完全取消(P0.05)。结论:Nar能减轻HG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e NOS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6.
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常出现内皮功能紊乱等初期症状,而此过程与一氧化氮(NO)介导的血管舒张密切相关,NO的释放是由内皮一氧化氮合酶NOS3所调控。近期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常常伴随着NOS3基因多态性变化及表观遗传学修饰,而现有研究对于NOS3表观遗传学及基因多态性对于心血管疾病调控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关注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NOS3在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中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在各类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重点阐述了NOS3蛋白解离、NOS3表观遗传修饰及多态性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相关疾病药物开发的治疗靶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L-精氨酸和一氧化氮抑制剂对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观察给予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或底物L-精氨酸(L-Arg)对血管钙化的影响。利用维生素D3和尼古丁制备大鼠血管钙化模型,测定大鼠尾动脉压,血管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45Ca沉积;并检测血管组织的L-Arg转运,NOS活性及NO2^-和cGMP含量。发现钙化大鼠血压略升高;动脉钙含量、ALP活性及^45Ca沉积明显增加,von Kossa染色可以看到明显的钙化颗粒;钙化血管组织NOS活性升高;NO和cGMP含量均减少。给予L-NNA或L-Arg后,与单纯钙化组相比,L-NNA干预组的L-Arg转运、NOS活性及NO和cGMP的含量均降低;而L-Arg干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正相反。同时,L-NNA干预组的钙化程度比钙化组加重,而L-Arg干预组的钙化程度比钙化组减轻;提示血管钙化时NO—NOS—cGMP途径发生紊乱,干预NO—NOS—cGMP途径可以影响钙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高征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释放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内皮细胞铺片法结合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内皮细胞中ET阳性率 ;用Criess法检测血浆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基和硝酸基 (NO-2 /NO-3 )浓度 ,同时测定脐血管组织NOS活性。结果 :妊高征组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E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浆NO/NO浓度和脐血管NOS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 ,ET、NO和NOS代谢异常 ,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可能是妊高征重要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主动脉病理变化、在主动脉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蛋白和mRNA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20只。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罗格列酮治疗组4 mg/kg·d灌胃给药,于治疗6周和12周时检测血糖、ET、NO及光镜下主动脉的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主动脉的e NOS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及罗格列酮治疗组ET升高,NO降低(P0.01)。12周时糖尿病组较高脂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ET升高,NO降低(P0.05)。糖尿病组NO水平在12周时比6周时明显下降(P0.05)。2)12周时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大鼠主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3)6周和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主动脉e NOS的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P0.01);糖尿病组较罗格列酮组主动脉e NOS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以缓解糖尿病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酶(NOS)是重要的细胞因子.目前已有TNF-α或/和NO在糖尿病中的研究报告[1][2].但未见和NOS三者联合测定的报告.本文对76例老年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联合测定TNF-α、NO和NOS,旨在探讨其在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败血症休克大鼠主动脉外膜L-精氨酸(L-Arg)转运,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复制败血症休克模型。测定大鼠主动脉外膜亚硝酸盐(NOx)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L-精氨酸(L-Arg)转运;RT-PCR方法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水平。结果:严重感染休克大鼠呈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心功能抑制。败血症休克大鼠表现为严重的低血糖和高乳酸血症。血管外膜iNOS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主动脉外膜NOx生成、NOS活性及L-Arg转运速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败血症休克时血管外膜L-Arg/NOS/NO系统激活在败血症休克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延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并探讨SIRT1/e NOS/NO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原代HUVECs复制性衰老模型,根据细胞形态的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性率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水平评估HUVECs衰老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SIRT1前后衰老细胞中e NOS和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检测细胞上清NO的含量。结果:累积细胞群体倍增水平(CPDL)为16的HUVECs可作为复制性衰老模型; 80μmol/L人参皂苷Rb1处理后衰老细胞内SIRT1和e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NO含量增加(P 0. 05),而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 05);沉默SIRT1后,衰老细胞内e 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AI-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NO含量减少(P 0. 05);与SIRT1沉默组比较,在沉默SIRT1基础上加用人参皂苷Rb1后,e NOS和PAI-1表达水平及NO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调控SIRT1/e NOS/NO通路延缓HUVECs复制性衰老。  相似文献   

13.
ET-1和NO/NOS检测对偏头痛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1(ET-1)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强烈的缩血管肽,起循环激素的作用.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具有松驰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一氧化氮酶(NOS)为其催化酶.我们观察偏头痛患者血ET-1、NO/NOS水平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期探讨与偏头痛病变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否通过调节一氧化氮(NO)抑制低氧心肌细胞的凋亡。方法选用H9c2细胞建立低氧损伤模型,CGRP和/或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细胞,检测低氧后细胞存活率,NOS、NO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使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明显增加(P0.00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和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 NOS)表达降低(P0.001),NO释放减少(P0.05),P53、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表达升高(P0.05);CGRP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升高(P0.001),i NOS表达减少(P0.05),e NOS和p-e NOS表达增加(P0.05),NO的释放进一步降低(P0.05),凋亡相关蛋白活性下降(P0.001);L-NAME处理后,i NOS(P0.05)和P53(P0.001)表达降低;L-NAME与CGRP共处理,与CGRP单处理比较,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NOS表达降低(P0.05),P53、caspase-3和cyto C表达升高(P0.05)。结论 NOS/NO可能介导CGRP对低氧心肌细胞抗凋亡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游离脂肪酸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黄芪多糖组[黄芪多糖(200 mg/L)处理24 h]、游离脂肪酸组[游离脂肪酸(0.25 mmol/L)共同处理24 h]、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游离脂肪酸(0.25 mmol/L)和黄芪多糖(200 mg/L)共同处理24 h]和compound C组[游离脂肪酸(0.25 mmol/L)、黄芪多糖(200 mg/L)及AMPK阻断剂compound C(10μmol/L)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法测细胞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 NOS)的蛋白水平。结果:黄芪多糖组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MTT结果显示游离脂肪酸组的细胞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的细胞活性较游离脂肪酸组明显好转,compound C组的细胞活性与游离脂肪酸组无显著差异。游离脂肪酸组的NO含量及p-AMPK、p-e N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黄芪多糖能显著抑制游离脂肪酸所致的NO含量及p-AMPK、p-e NOS水平的减少,compound C则可阻断黄芪多糖的作用。各组AMPK及e NOS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芪多糖可以减轻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与AMPK-e 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活体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观察川芎嗪(TMP)的作用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川芎嗪对微血管的作用机理。方法:取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20只,以乌拉坦腹腔注射行基础麻醉,氯醛酮耳缘静脉注射维持麻醉,气管插管置家兔于自发呼吸状态。记录呼吸、血压、观察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和微循环的变化,将结果摄录到监视器上,用暂停功能测量。结果:静注TMP后可使由去甲肾上腺素(NA)诱导出的血管运动抑制于舒张状态。采用不同的给药顺序应用NOS抑制剂L-NMMA后TMP的作用未受影响。结论:TMP抑制血管运动的机制与内源性NO无关,即TMP的作用不是通过内源性NO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GD患者细胞凋亡、NO、NOS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与甲状腺免疫紊乱的关系. GD组28例, 对照组21名. 分别测定细胞凋亡、NO、NOS的含量. GD组细胞凋亡、NO、NO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细胞凋亡与NO、NOS呈明显正相关(r=0.438, P<0.01; r=0.496,P<0.01).结论是: GD患者外周血细胞凋亡与NO、NOS的变化密切相关, 可介导免疫紊乱; 调控NO与NOS可能利于GD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对大鼠血小板及血管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OS) /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及其相互联系,探讨感染性休克损伤的机制。方法:利用盲肠结扎并穿孔复制早期和晚期感染性休克大鼠模型,采用Greiss法测定血管各层及血小板孵育液亚硝酸盐(NO-2/NO-3)含量;以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其NOS活性及L -Arg转运。结果:早、晚期感染性休克大鼠血小板和主动脉内膜NO-2/NO-3水平、NOS 活性及低亲合L-Arg 转运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高亲合L- Arg 转运量在早期休克增加、晚期休克降低);而中膜和外膜的NO-2/NO-3水平、NOS 活性及L-Arg 转运量则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以休克晚期改变为显著。血小板和主动脉内膜NO-2/NO-3生成、NOS 活性及高、低亲合L-Arg 转运的改变均呈正相关(均P< 0. 01)。结论:感染性休克下调血管内膜和血小板的L-Arg/NO通路,上调血管中膜和外膜L-Arg/ NO通路。提示检测血小板L-Arg/NO通路的变化可能反映休克时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我们既往研究已证实外源性硫化氢能够延缓内皮细胞衰老,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系统对硫化氢抗内皮细胞衰老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葡萄糖(33 mmol/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模型,根据细胞活力、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性率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水平评估HUVECs衰老;同时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Sirt1蛋白表达,检测e NOS表达及衰老相关指标。结果:HUVECs经高糖处理后,细胞活力减低,SA-β-Gal阳性细胞比例增加,PAI-1表达增高,Sirt1及e NOS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高糖处理组比较,100μmol/L硫氢化钠(硫化氢供体)处理组的细胞活性增加,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及PAI-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Sirt1及e NOS蛋白表达增加,NO含量增加(P0.05)。与硫化氢处理组比较,Sirt1 siRNA处理后e NOS表达减少,PAI-1表达增加,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增多,NO含量减少(P0.05或P0.01)。结论:硫化氢通过上调Sirt1、增加e NOS表达而促进NO的合成,从而抵抗高糖诱导的HUVECs衰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交感神经损毁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肾功能的作用。方法:新生雄性SHR随机分成交感神经损毁组和对照组,采用单硫酸胍乙啶损毁新生SHR的交感神经。12周后测量常温下鼠尾血压;代谢笼法收集大鼠尿液,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排泄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肾脏NE和ADMA含量;比色法检测大鼠肾脏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表达;通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价肾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交感神经损毁组尿NE排泄量以及肾脏NE和ADMA含量均明显降低,肾脏NO含量和e NOS表达显著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钠量和GFR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可引起ADMA和NE释放减少,NO合成和e NOS表达升高,从而对血压产生调节作用;但交感神经系统对ADMA生成的调控并不是通过影响肾脏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