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臻  李靖 《中华骨科杂志》2015,35(2):195-200
 桡骨远端是构成腕关节、下尺桡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正常人的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边缘长于掌侧缘,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掌倾角);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1~1.5 cm,故桡骨远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尺倾角)。桡骨下端具有掌、背、桡、尺四个面,掌侧光滑凹陷,有旋前方肌附着;背侧凸起,有四个骨性腱沟,内有伸肌腱;桡侧面延长成茎突,有肱桡肌附着及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腱鞘;尺侧面构成下尺桡关节,为前臂旋转的枢纽。因此,当桡骨远端畸形、外伤或存在肿瘤行关节重建时,如骨关节重建不良或方法不合理,则可造成腕及手指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性 ,8岁。患儿自 4岁时即发现双侧腕部尺侧有一隆起 ,当时未予以注意。近日因其家长发现左腕部隆起较前增大而就诊于我院。查 :双前臂均向尺侧弯曲约 15°,左腕尺侧有一隆起 ,无压痛 ,皮肤颜色正常。双侧腕关节活动正常 ,前臂旋转功能良好 ,尺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及运动均正常。X线片示 :双侧尺骨远端缺如 (包括远端骨骺 ) ,桡骨向尺侧弯曲约 15°(图 1,2 )。图  1                        图  2讨  论先天性尺骨缺如是一种罕见的上肢畸形 ,发病率约十万分之一 [1 ] ,通常仅为单侧肢体畸形 ,双侧先天性尺…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29岁.自诉17年前于活动时发现双腕畸形,劳累后疼痛,患者及家属未予以重视.近半年来双腕关节活动后出现肿痛,休息后略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否认外伤史及家族遗传史.临床检查:双腕部向背侧弯曲,尺骨茎突向背部隆起,隆起部压痛,双腕关节活动略受限,余关节活动正常(图1).X线正位片示:双侧桡骨短粗,并向外侧轻度弯曲,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尺侧明显倾斜,与尺骨远端关节面形成"V"形切迹,桡尺间隙增宽,桡骨近端骨皮质可见膨胀性改变,尺骨相对较长并向远端、背侧突出,腕骨以月骨为中心嵌入桡尺"V"形切迹内.  相似文献   

4.
Madelung畸形是指桡骨远端骨生长体发育迟缓或早闭所致腕部骨骼生长障碍,导致手呈桡偏弓状畸形。畸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亦可伴发其他骨骼畸形。患者女性,12岁。主诉双侧腕部疼痛、伸屈受限1年,加重2月就诊。检查:双侧腕部肿痛,伸屈受限,腕关节松弛及手不能向桡侧外展;手背向后凸出且尺骨茎突异常突起,手与前臂形成“步枪刺刀状”,双侧前臂旋前、旋后功能明显受限。X线表现:双侧桡骨远侧向桡背侧弯凸,其远侧关节向尺侧倾斜,PA片腕骨角度减小呈锐角;侧位片桡骨远端掌倾角加大,手及腕骨向前移位。近排腕骨失去正常的弧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马德隆畸形的治疗方法。 方法 2 0 0 0年3月~2 0 0 3年11月,治疗7例马德隆畸形,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18~2 3岁;原因不明5例,外伤史2例。桡骨尺倾角37~70°,掌倾角大于16°。手术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桡侧作纵行切口,对尺骨实施段切,桡骨楔形截骨,矫正畸形,双十字钢丝纵向加压固定尺骨,髓内针对桡骨矫形并固定。腕关节位于休息位,紧缩尺侧腕伸肌腱。 结果 术后7例腕畸形均改善,桡骨尺倾角减小到2 0~2 4°,掌倾角<15°。7例均获随访9个月~3年8个月,平均2年;与术前比较患者腕部畸形全部矫正,腕痛消失,腕关节活动及前臂旋转功能接近正常;腕关节背伸有力。 结论 尺骨段切、桡骨远端截骨、改善内固定及加尺侧腕伸肌紧缩术治疗马德隆畸形,对消除畸形、减轻腕痛、改善功能,以及减少下尺桡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桡腕关节闭合性全脱位是少见的损伤,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2岁,左手掌被转动的压砖机轴从尺侧冲撞致伤.伤后2小时就诊.见左手、腕肿胀,左手桡偏、左腕向尺侧成角约90°畸形,左尺骨远端关节面空虚,左腕不能活动,左桡动脉搏动微弱,左手指感觉存在.X线片见左腕诸骨向桡、背侧全脱位并伴尺、桡骨茎突骨折.即在臂丛麻醉下,两助手于前臂及手掌处作拔伸对抗牵引.术者一手固定于尺、桡骨远端,另一手将桡侧脱位的腕骨向尺侧推压,同时令助手屈曲腕关节,复位成功.用背、掌侧石膏托作腕关节功能位固定.3周后去石膏,舒筋活络中药水外洗,练习腕关节活动.6个月后复查,左腕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偶有酸胀感.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4月至1996年4月期间,作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46例,其中男31例,女15例。右侧38例,左侧8例。年龄16~72岁。均:有腕部外伤史,前臂远端肿胀,呈餐叉样畸形、下尺桡关节有挤压痛,压尺骨小头有松动感,前臂做旋转动作时可发生弹响或摩擦音,x线片示: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桡侧移位,下桡尺关节间隙增宽。治疗:采用1%利多卡因骨折间血肿内麻醉。复位手法以双人为宜。病人取坐位,患肢屈肘90°,前臂于中立位,行对抗牵引矫正骨折嵌插,继而顺着桡骨纵轴方向稍尺偏牵引3~5min,使前臂牵引力重新组合分配,掌屈位矫正骨折远端背侧移位,尺偏矫正桡侧移位,再则尺偏牵引力又加入旋前掌屈的转折,使背侧开,掌侧合。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背伸10°尺偏20°左右。骨折复位固定后按中医治疗骨折早、中、晚三期用活血化  相似文献   

8.
陈某,女,12岁,于1997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两侧腕部隐痛。于1998年9月8日就诊。局部无红肿压痛,腕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但持重活动时有较明显腕痛,轻劳作或书写活动,腕部不痛。近期因发现腕部畸形且越来越明显,疼痛也加重而前来就诊。检查:身高140cm,头颅、躯干发育正常,双上下肢较粗短,双上肢稍呈内旋曲肘状,腕部呈桡偏枪状畸形,腕关节活动背伸60度,掌屈60度,桡偏15度,尺偏40度,前臂旋前30度,旋后80度。前臂及腕关节X片,桡骨较短小,向背侧、桡侧弯曲,桡骨小头细小,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9.
李俊明  黄红山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3,17(3):154-154,T001
尺骨茎突骨折伴下尺桡关节完全脱位的病例在腕关节损伤中并不多见,作者于2002年7月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农民,于2002年7月1日被重物砸伤右前臂,造成远端疼痛、畸形,3小时后来院。查体:右前臂远端宽度变窄,掌侧隆起,尺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可触及脱位之尺骨小头,按压无异常活动,无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症状。X线:右尺骨茎突骨折,尺骨小头向桡掌侧完全脱位。即行手法整复,极度屈曲腕关节,并向尺背侧按压脱位之尺骨小头,使尺骨小头滑过松驰的尺侧腕屈肌腱,解除交锁,而后背伸腕关节,向背侧推挤尺骨小头,使其与尺骨茎…  相似文献   

10.
例1:孙×,女,18岁。自10岁时发现左腕部歪斜,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劳累后疼痛及活动轻度受限。否认腕部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手向尺侧及掌侧偏移,尺骨头向背侧突出,低于桡骨茎突约0.5cm,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转略受限。X线检查:桡骨远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约80°,尺骨茎突向背侧突出,下尺桡关节分离,近排腕骨排列失去原有的生理弧度,而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