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宏奇教授认为月经过少中肾虚血瘀证最为常见,基本病机为以肾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主张以补肾活血之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崩漏是月经病的难证、重证.例举杨家林教授的两个习用方举元寿胎乌茜汤和生脉二至乌茜汤,可见其治疗崩漏颇具特色.其一,慎审致病标本因果,辨治运筹帷幄之中.其二,益气清热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其三,根据年龄不同,侧重脏腑治疗.指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热或血瘀,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以治因为本,并贯穿治疗始终,不可视果为因,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3.
仲景治疗崩漏病证有常有变,用方精当,疗效卓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整理总结仲景对妇人崩漏病的辨治特点,依据病机,将崩漏病证分为五种证型,即:冲任虚寒挟瘀型,冲任虚寒型,肝络血瘀型,瘕病漏下型,胞阻下血型。并总结梳理导师王庆国教授对妇人崩漏病的临证治验及用方特色,探讨妇人崩漏病的临床证型及方药运用,针对妇人崩漏病属冲任虚寒夹瘀的主要病机,切中“虚寒”与“血瘀”的病机特点辨证施治,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崩漏为妇科的疑难疾患,张吉金教授认为崩漏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血瘀、血热为标,治疗时采用补虚与祛邪兼顾,益肾软坚的治疗方法,临证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且在澄源与复旧时,结合女子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的变化,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学梅  谢萍 《辽宁中医杂志》2019,(10):2095-2098
目的:通过对谢萍教授治疗崩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收集导师谢萍教授运用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崩漏病例60例,观察其治疗血瘀型崩漏出血期的止血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止血时间最小值为1 d,最大值为11 d,均值为5. 97 d;止血疗效为显效22例,有效17例,速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 3%。中医证候疗效为痊愈30例(50. 0%),有效18例(30. 0%),显效6例(10. 0%),无效6例(10. 0%)。结论: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崩漏出血期,止血时间均值为5. 97天,止血疗效肯定,且能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肾与月经的关系、肾虚与血瘀的关系,阐明崩漏的基本病机——肾虚血瘀。基于崩漏的基本病机,简单介绍导师贺丰杰教授治疗崩漏的经验,为临床治疗崩漏提供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美英 《天津中医药》2018,35(3):164-166
陈宝贵教授从医近50载,在崩漏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诊治崩漏思路灵活,辨证精准,用药独到,药少力专。主要从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等方面辨证,分别采用补益肝肾,活血止血;补肾健脾,固冲摄血;益气健脾,养血止血;益气补肾,温经止血;清热凉血;养血化瘀等治法,疗效显著。余有幸跟随其门诊十余年,总结陈宝贵教授治疗崩漏的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崩漏一证多以血热、血瘀、脾虚、肾虚论治,然观之临床崩漏单纯热、虚、瘀者甚少,而虚实夹杂者却十居八九.详审该证的虚实所在,对于提高疗效有一定意义,兹选录四则如下.  相似文献   

9.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等证候。导师李颖教授对本病有着独特的认识,认为其病因病机以气虚兼夹血瘀为多见,从而采用益气化瘀法的基本治则,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崩漏在不同地域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对近年来发表的崩漏关于辨证分型论治的文献以长江为界,对总结出的8 364例病例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研究,进行南北不同地区辨证分型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结果:崩漏临床证型总体以虚证为主,虚证多见于脾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肾阴虚,实证主要以血瘀、气滞血瘀、肝郁为主。虚实夹杂以肾虚血瘀、肾虚肝郁为主。南北证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虚证北方略多于南方,以脾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肾虚证型为主。实证南方多于北方,虚实夹杂证型南北分布差异最大,南方以肾虚血瘀、肾虚肝郁、脾肾两虚兼血瘀、阴虚血热、肝郁脾虚为主。结论:不同地区的崩漏虚实证候有不同构成,本研究结果对崩漏南北地域证型的分布情况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中医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并为临床实践中"因地制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症,常见病因为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卓毅教授临证结合更年期女性生理特点,以肾阴虚立论,兼顾肝、心、脾三脏,灵活用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琳琳 《新中医》2014,46(1):28-30
总结广西名中医张晓春教授治疗崩漏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崩漏的病机以虚为主,脾肾二脏不足,冲任二脉损伤;虚可致实,本病虚实错杂,临床以气虚血瘀、脾虚水停两型多见。治疗上,急以补气、摄血为要,方用固冲汤加减;缓则温补脾肾,调理规律月经周期,方用右归丸、当归芍药散加减。提出崩漏血止后的调理是预防崩漏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所论之妇科血证,主要指月经血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崩漏之证。经血量过多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肾虚、血热、血瘀等。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脾肾阳虚、血热、血瘀等。而崩漏的病因病机则有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等。故上述3证,有共同的病机:肾虚、血热、血瘀。邓兴学副教授的治则是:酸甘化阴以止血、补肾固冲任以止血、宁血止血3法合用为主法,并观其脉证,随证加减。其他妇科血证均可参照此法,随证加减。此法有执简驭繁、标本兼治之功,缓急兼顾之妙,证之临床,确有效验。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笔者结合多年治疗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认为崩漏是肾-子宫-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主要病因病机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临床上以血瘀证崩漏最为常见,治疗原则为益气化瘀止血,方用茜艾汤加减,同时注重善后调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307例崩漏患者证型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崩漏患者辨证分型的状况,为开展崩漏的临床研究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307例崩漏患者的证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崩漏的辨证分型情况。结果:307例确诊为功血表现为崩漏的患者中,252例单一证型,55例复合证型。单一证型中构成比较大的前4位是:脾虚证〉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血瘀证。总体看来,脾虚、肾虚证型构成比最大,其次为肝郁、虚热、血虚、血热证型,痰湿、血寒证较少见。结论:脾肾亏虚已成为崩漏最常见的证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保护脾胃与肾之功能,将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崩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探讨崩漏古代医案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规律,为崩漏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的研究,提取崩漏的证候要素和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结果显示: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进行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是:气虚、血虚、阴虚、内火、气郁、阳虚、血瘀。其靶位为:脾、肝、冲任、肾、心、肺。证候要素组合与临床证候诊断符合率的研究发现,7种证候要素可以组合成25种证候形式,涵盖了90.30%病案例数,临床涵盖率较高。得出结论: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构建崩漏辨证体系的新思路,其核心是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17.
杨越兰  杨正望 《光明中医》2022,(8):1386-1388
子宫内膜增厚为女性非生理性的内膜腺体增生病变,被视为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在女性中越来越常见,临床以异常子宫出血、阴道异常排液或下腹疼痛等症状多见,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中医"崩漏"范畴.目前国内外关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缺乏规范化治疗.杨正望教授发现青春期子宫内膜增厚症在临床上以肾虚血瘀证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女性的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其病因多种多样,血瘀所致崩漏在临床亦为常见。韩延华教授运用通因通用法治疗血瘀崩漏,以祛体内留恋之邪,治疗崩漏之本,以达邪去病除的目的,故方中常用活血化瘀之品,达到祛瘀扶正塞流以止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是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累及冲任所致。其中忽然大下谓之“崩”,淋漓不断谓之“漏”,而临床上往往崩漏并见,崩漏的病因临床一般多分为气虚、血热、阴虚、血瘀等不同证型。笔者自1988~1992年对50例血瘀崩漏患者应用“将军斩关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探讨崩漏古代医案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规律,为崩漏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的研究,提取崩漏的证候要素和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结果显示: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进行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是:气虚、血虚、阴虚、内火、气郁、阳虚、血瘀。其靶位为:脾、肝、冲任、肾、心、肺。证候要素组合与临床证候诊断符合率的研究发现,7种证候要素可以组合成25种证候形式,涵盖了90.30%病案例数,临床涵盖率较高。得出结论: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构建崩漏辨证体系的新思路,其核心是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