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方法还有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在本院选取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70例,对其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做出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在此组患者中有2例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2例为起搏器综合征,3例为囊袋感染,2例为起搏器感知障碍,3例为电极脱位,4例为搏器囊袋积血。结论重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术后护理,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减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心脏起搏器切口术后的影响.方法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368例,分为照射组186例及对照组182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换药等处理,照射组治疗同对照组外,术后24 h加行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的情况、切口感染率、囊袋血肿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照射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血肿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囊袋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照射组平均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应用于起搏器植入患者,能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切口和囊袋感染率及囊袋血肿率,加快手术切口愈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93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中及术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9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前症状很快消失或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6个月~8年,并发症为囊袋感染1例,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症2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MT)1例,电极移位1例。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加强随访,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心脏起搏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植入技术日趋成熟,但并发症难以避免,常见有囊袋血肿、导线脱位、囊袋感染、气胸等。笔者自2005年4月-2008年12月植入或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56例,其中有5.36%(3/56)于术后出现植入起搏器侧上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湿敷加红外线照射治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疗效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我科5例植入起搏器后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采用庆大霉素湿敷加红外线照射。结果 5例囊袋血肿均消退且无感染发生。结论庆大霉素湿敷加红外线照射可以有效治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及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规范该类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方法对浙江省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4月~2010年12月的163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163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8.2%,囊袋感染1例。按用药频次高低排序的前3种药物是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和左氧氟沙星。疗程14 d 的有3例,平均疗程均≥3 d。结论该院起搏器植入术抗菌药物选择不规范,存在用药疗程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7.
囊袋感染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埋藏后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起搏器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现将我院近年来遇到的3例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并发囊袋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姚慧妤  陶萍  冯小凤  谢丹丹 《安徽医药》2020,41(9):1055-1057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切口脂肪液化危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1 13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液化,分为切口脂肪液化组(81例)与切口无液化组(1 054例)。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危险的列线图。结果 切口脂肪液化组糖尿病(43.21%)、术前贫血(59.26%)、腹部手术史(67.90%)、急诊手术(14.81%)、手术时长≥2 h (23.46%)的产妇比例均高于切口无液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前贫血、腹部手术史及急诊手术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危险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1。结论 糖尿病、术前贫血、腹部手术及急诊手术是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利用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有助于术后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制订临床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华  杜靖霞 《北方药学》2012,(10):118-119
目的:通过探讨永久起搏器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降低囊袋感染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在起搏器植入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囊袋感染并发症。结论:优化术前准备、强化围手术期伤口护理和术后护理可有效预防囊袋感染降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有效预防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0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0例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有1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并发症包括囊袋血肿、囊袋感染、电极脱位、起搏器综合征。结论对于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必须注重做好植入前、植入后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观察的方法,并要做好并发症的严密监测预防,且一旦出现并发症,要积极接受处理,以最大程度保证心脏起搏器植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脏起搏器628例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自1984年4月至1999年12月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628例(为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与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568例(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学的比较。结果对照组628例术后并发囊袋血肿17例(2.70%),囊袋破溃3例(0.47%),电极导线脱位2例(0.32%),感染3例(0.47%),起搏器综合征6例(0.95%),导线断裂2例(0.32%),局部肌肉、膈肌刺激2例(0.32%),脑梗死2例(0.32%);研究组568例术后并发囊袋血肿9例(1.58%),囊袋破溃1例(0.17%),电极导线脱位0例(0.00%),感染1例(0.17%),起搏器综合征3例(0.52%),导线断裂0例,局部肌肉、膈肌刺激0例(各占0.00%),脑梗死0例(0.00%)。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一步了解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处理原则,注意重视术前准备、适应的选择及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中规范操作,做到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姜会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4,(4):503-504,506
目的 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策略.方法 总结分析130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起搏器并发症情况及其原因,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发生率11.5%,其中电极脱位7例(46.7%),囊袋血肿5例(33.3%),囊袋感染1例(6.7%),起搏器综合征1例(6.7%),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1例(6.7%).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及有效健康教育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以电极脱位最多见,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健康教育,可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患者病例96例,对其进行术后随访,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相关防治措施。结果经统计发现,96例患者中,在术后发生并发症者21例,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共7例,其次为囊袋血肿、起搏器综合征等。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在术中和术后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10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术后主要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共发生起搏器并发症4例,发生率3.77%,其中囊袋血肿2例,电极脱位1例,肌肉跳动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起搏器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常见风险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雯  赵燕  青山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6):366-368,372
目的探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常见风险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风险控制建议。方法对文献中报道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有关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检索,按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将仅为操作原因或器械本身质量原因引起的案例予以剔除。结果共收集258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相关的可疑不良事件。其中排在前4位的为电极脱位、起搏器综合征、囊袋感染、囊袋破溃。结论分析心脏起搏器的不良事件特点及提出风险点与风险控制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安全性的认识。进而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不良事件,确保此类产品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78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所有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置入,观察置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7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4%,包括起搏电极脱位1例,囊袋出血1例,囊袋破溃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植入起搏器后植入侧上肢活动受限1例。结论及时发现并排除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加强随访并进行起搏器程控监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降低其发生率。方法:总结1993-2007年行腹部手术的15324例患者,切口脂肪液化52例。结果:主要原因有过度肥胖、糖尿病、贫血、电刀切割等。结论: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在于术前、术中、术后多方面的精心、细致的准备、操作和配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患者893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6例为病例组,无脂肪液化81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史、有无高脂血症等情况。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大于60岁、BMI〉24、糖尿病和Ⅲ类切口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大于60岁,伴有糖尿病且超重的Ⅲ类切口患者,术后要进行必要的早期干预及合理治疗,避免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19.
周缨  谷惠敏  陈宗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595-2596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植人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41例高龄(≥80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症状、缓慢心律失常的类型、起搏模式、术中起搏参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4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起搏模式:心室单腔起搏器VVI29例、VⅥR2例、房室双腔起搏器DDD9例,房室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I例;心室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位于右心耳。术中无心脏穿孔、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电极脱位I例、囊袋血肿1例,经治疗后治愈,无感染、起搏器综合征发生。随访中死亡6例,死于术后2月至6年。结论高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风险并不增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式及特点。方法对35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情况制定规范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1年以上的随访,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囊袋血肿1例、囊袋感染1例、气胸1例、电极移位1例,经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有效的观察和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