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夏玲 《山东医药》2007,47(21):82-82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对19例低体质量(〈10kg)婴幼儿施行了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 1 1月至 1 998年 1 1月应用浅低温 ( 32± 1℃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成功地施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 5 8例 ,手术及其心肌保护的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58例 ;男 2 6例 ,女 32例 ;年龄 2~ 6 2岁 ,平均 9.6岁。手术种类 :房间隔缺损修补 17例 ,其中重度肺高压活瓣补片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2 2例 ;部分房室管畸型纠治加二尖瓣成形 4例 ;肺动脉狭窄成形 1例 ,法乐氏三联症根治 3例 ;双腔右心室合并室缺纠治 1例 ;风心病二尖瓣置换 8例伴三尖瓣环成形 4例 ;二尖瓣成形 1例 ;左房粘液瘤摘除 1例。术前心功能先心组 0~…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报告 10例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 ,总结其经验与教训。方法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 10例 ,术时日龄 7~ 2 7(19± 4) d,体质量 2 .7~ 4.2 (3.5± 1.4) kg。病种为法乐氏三联症 1例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1例 ,室间隔缺损8例。并发房间隔缺损 7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肺动脉高压 5例。 8例有肺炎或 (和 )心力衰竭史。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结果 :早期死亡 3例 ,存活 7例。随访 5~ 19(17± 3)月。患儿发育良好 ,心前区杂音消失 ,未见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先心病手术治疗可获较好治疗效果。逐步开展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微创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们采用微创伤右前胸小切口行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64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全组 164例 ,男性 85例 ,女性 79例。年龄 2~ 58岁 ,平均 11 4岁。病种为 1 继发孔房缺 82例 ,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15例 ,合并室间隔缺损 18例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1例 ,合并右肺静脉异位引流 2例 ;2 室间隔缺损 71例 ,其中合并右室双腔心 5例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6例 ;3 肺动脉瓣狭窄 2例 ;4 法乐三联症 3例 ;5 法乐四联症 1例 ;6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4例 ;7 左房粘液瘤 1例。手术方法 气…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我院1992年1月到1996年12月10公斤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114例。心肺转流时间23~313分钟(平均78.4±42.0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0~88分钟(平均42.0±15.7分钟)。106例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95.5%。我们的体会是:选用膜式级合器,尽量减少预充量,使用抑肽酶及糖皮质激素,足够的流量,良好的心脑肺保护等是10公斤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1993年7月30日至1998年4月20日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心内直视手术119例,其中房隔缺损40例,室间隔缺损47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肺动脉狭窄6例,法乐四联症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4例,右室双腔心2例,左房粘液瘤1例,二尖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4例,三尖瓣置换1例,法乐三联症4例,包括2例室隔缺损+重度肺高压,7例重症瓣膜病。结果:死亡1例,气栓致肢体偏瘫2例,术后合并Ⅲ亚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 1780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疗效 ,并比较二种心脏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 :1780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其中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手术 (冷晶体组 ) 6 4 3例 ,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手术(冷血组 ) 2 31例 ,心脏不停跳手术 (不停跳组 ) 90 6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仍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6 0mmHg(1mmHg =0 133kPa) ,心脏跳动下进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下手术。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 73例 (死亡率3 8% ) ,其中冷晶体组手术死亡 4 2例 (死亡率 6 5 % ) ,残余室间隔缺损 6例 (发生率 0 9% ) ;冷血组手术死亡 7例 (死亡率 3 0 % ) ;不停跳组手术死亡 2 4例 (死亡率 2 6 %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6个月~ 10年 ,恢复良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有较好疗效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并可简化操作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非终末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趋势及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诊断PAH及尽早干预。方法收集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肾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资料完整的慢性肾脏病2~4期,分期根据改良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133例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超声协会右心检测指南,肺动脉收缩压(PASP)〉35mmHg(1mmHg:0.133kPa)诊断为PAH。结果133例中并发PAH者12例(9.0%),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82.9±5.4)岁;其中CKD2~4期患者PAH发生率分别为2.3%、10.9%和17.6%(P〈0.05)。存在三尖瓣反流的67例可计算PASP,其中CKD2~4期组的平均PASP分别为(27.1±5.4)mmHg、(31.0±8.3)mmHg及(37.3±13.8)mmHg(均P〈0.05);其中PAH组与非PAH组的体质指数(BMI)、eGFR及尿素氮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并发PAH与CKD高分期及低BMI显著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并发PAH不少见,其发生与CKD分期越高及BMI下降显著相关,有必要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PAH。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患者 4 6例 ,男 16例 ,女 30例 ,年龄 4~ 37岁 ,体重 14~ 72kg,手术种类 :房间隔缺损 2 2例 ,室间隔缺损2 4例。全组在全麻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使用stocketⅢ心肺机 ,国产鼓泡式氧合器 ,采用胸骨正中小切口或右前外侧小切口 ,预充液为乳酸林格氏液、血定安、全血及白蛋白等 ,全身肝素化后 (4mg kg) ,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 ,转前预充液加温至 34℃左右 ,晶胶比例维持在 0 4~ 0 6 ,体表采用变温毯保温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血球压积维持在2 0 %~ 2 5 % ,循环稳定后 ,阻断上、下腔静脉 ,并给予头…  相似文献   

10.
蒋正怀 《山东医药》2003,43(3):31-31
1998~2001年,我们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宗华  朱光发  梁瑛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392-1394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7~2004年收治我科的99例急性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长期随访,包括死亡、复发、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对影响预后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9例患者中,住院死亡2例(2.0%),失访7例(7.1%),共随访90例,随访时间(4.6±2.0)年。随访90例患者中,死亡10例(11.1%),PTE复发13例(14.4%),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10例(11.1%)。单因素χ^2检验显示治疗前PaO2〈60mmHg和肺动脉收缩压(SPAP)〉50mmHg、治疗后栓塞面积〉30%和SPAP〉40mmHg与远期临床事件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SPAP〉40mmHg与患者远期预后相关(P〈0.01)。结论治疗后仍有右心室功能异常且肺动脉收缩压〉40mmHg是影响急性PTE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会民  吴丽  王晓敏 《山东医药》2008,48(20):31-31
2004~2006年,我们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儿(男7例,女8例;年龄4个月~4岁,<1岁5例;体质量4.5~15 kg,<10 kg 8例;术前肺动脉压45~98mmHg,SaO2 0.83~0.95,PaO2 48~92 mmHg;室间隔缺损10例,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各1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于低心排1例,余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63例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5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开展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 2 6 3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性 10 2例 ,女性 16 1例 ,年龄 6个月~ 6 7岁 ,体重 6~ 92kg ,其中ASD 2 0 3例 ,VSD 13例 ,其他 47例 ,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全组均在全麻常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其中 4例ASD为右侧开胸切口。全身肝素化 3mg kg ,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插管 ,CABG采用升主动脉和静脉二级管插管 ,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左心减压管依不同病种选用。转中头低位 ,转流过程中维持平均动脉压在 6 0~ 80mmHg(1mmHg =0 .1…  相似文献   

14.
资料与方法 9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39例,室间隔缺损60例,手术前复查B超测定肺动脉收缩压,均为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组57例[肺动脉收缩压〉3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42例(肺动脉收缩压〈30mmHg)。2组年龄、体重及心功能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5.
自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应用以来 ,越来越受到心外科同道们的重视 ,国内学者对该术式亦有较大争论。我院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施行心脏手术10 5例 ,同期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3 2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两种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5月 ,采用右胸前外小切口和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行各种心脏手术各 1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共 36例 ,年龄 5~ 4 0岁 ,男 14例 ,女 2 2例。心功能Ⅱ级 2 1例 ,Ⅲ级 12例 ,Ⅳ 3例。术前均常规心电图、X线、B超等检查 ,心胸比 0 5 0~ 0  相似文献   

17.
伴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伴肺动脉高血压的中、老年房缺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伴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房缺28例,肺动脉收缩压38.0-85.2mmHg(1mmHg=0.133kPa),缺损直接缝闭7例,自体心包补片21例,6例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肺动脉收缩压降至19.4-40mmHg。术后心功能均改善至Ⅰ~Ⅱ级(NYHA分级)。结论:对本类病人,只要肺动脉高压是动力性的,就应尽早积极采用手术治疗。补片修补有多种优点。完善处理三尖瓣病变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右胸部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64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右胸部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8年1月,共经右胸部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641例,其中男性347例,女性294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587例,右腋下小切口54例。选择同期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50例为对照组。结果小切口组手术切口长度(13.7±4.7)c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2.2)h,术后引流量(175±95)ml,术后输血量(350±101)ml,术后切口感染及胸骨畸形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小切口组的手术死亡率(0.47%)、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部小切口适用于简单的先心病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等优点,但必须要选择适合的病例,应用必要的措施改善显露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者,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ASD直径、心胸比值和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1年,并按缺损直径和年龄分组.结果 本研究共359例患儿,男130例(36.2%).平均年龄(5.8±2.2)岁(2~10岁),平均体重(21.0±7.1) kg (10~57kg),平均缺损直径(13.6±5.6) mm(5~30 mm),体表面积矫正缺损直径为(17.0±7.1) mm/m2(1.3~41.0 mm/m2),平均肺动脉收缩压(40.8±8.7 mmHg) (15~67 mmHg)(1 mmHg=0.133 kPa).318例(88.6%)患者心导管测量存在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均正常;肺动脉压力不随房间隔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P>0.05);10岁以下儿童肺动脉压力与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儿,心导管检查所测肺动脉压力与患儿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关,与缺损直径无简单线性关系,压力不随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1996年 1 1月~ 2 0 0 0年 3月 ,我们施行右胸外侧小切口入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346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1 82例 ,女 1 64例 ;年龄 1 .5~ 65岁 ,平均1 3.9岁 ;体重 9~ 72 kg,平均 30 kg;心胸比 0 .48~0 .70 ,平均 0 .58。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 (ASD) 93例 ,室间隔缺损 (VSD) 2 0 7例 (膜周部缺损 2 0 4例 ,干下型缺损 3例 ) ,ASD并 VSD2例 ,ASD并发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3例 ,ASD并发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内型 ) 1例 ,三房心 1例 ,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 4例 ,左房粘液瘤 7例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