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国 《中外医疗》2010,29(5):19-20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下腔静脉造影或经皮肝静脉穿刺造影确诊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常规二维超声表现外,重点记录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并以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2例患者中,肝静脉狭窄或闭塞型5例(Ⅰ型),下腔静脉阻塞或闭塞型(Ⅱ型)15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性病变(Ⅲ型)2例。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管壁增厚,致狭窄或闭塞,肝静脉间交通支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异常的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超声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低速、平坦、单向的血流流速曲线。本组彩超诊断正确率约90.9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确定布加综合征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类型,准确反映下腔静脉、尤其是肝静脉的血流方向及流速曲线的变化,对减少误诊为肝硬化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6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检查患者的下腔静脉(IVC)、肝静脉(HV)及门脉系统,记录相应血管直径、管腔内回声、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形态、长度范围,注意彩色血流充盈状况及频谱多普勒形态。结果 26例患者中肝静脉阻塞9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17例,同时合并两者病变6例。全部经下腔静脉血管造影及手术确诊。24例患者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流通畅,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在术前明确判断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手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6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检查患者的下腔静脉(IVC)、肝静脉(HV)及门脉系统,记录相应血管直径、管腔内回声、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形态、长度范围,注意彩色血流充盈状况及频谱多普勒形态。结果 26例患者中肝静脉阻塞9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17例,同时合并两者病变6例。全部经下腔静脉血管造影及手术确诊。24例患者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流通畅,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在术前明确判断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手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点对32例布-加综合征的血流形态特点进行统一诊断分析,并根据不同表现进行分型。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为肝静脉阻塞型,20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型,3例为混合型。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肝静脉间交通支形成,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肝静脉、下腔静脉内血流变细呈花色或无血流通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布-加综合征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类型,准确反映下腔静脉、肝静脉及门静脉的血流方向及流速,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丽云 《海南医学》2011,22(10):124-125
目的通过总结经血管造影证实的6例布加综合征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观察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肝内外血管病变及一些侧支血管异常显示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出诊断后经血管造影验证。结果 6例中3例为下腔静脉阻塞,1例为肝静脉阻塞型,2例为混合性阻塞型。结论超声可作为布加综合征首选检查方法,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布加氏综合征(B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5例BCS的超声表现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将BCS分为3型:单纯肝静脉阻塞型、下腔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结果 单纯肝静脉阻塞型4例,下腔静脉阻塞型18例,混合型10例,误诊为肝硬化3例,诊断准确率为91.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布加氏综合征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可作为布加氏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及下腔静脉造影结果。结果6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1例肝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阻塞,其中2例为恶性肿瘤患者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致下腔静脉阻塞。除2例恶性肿瘤患者未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其余4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与超声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显示狭窄的部位、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敏  徐佳宴 《中外医疗》2010,29(15):2-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超探测布加氏综合征44例,并经临床及其它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果肝静脉阻塞或闭塞(Ⅰ型)5例,下腔静脉阻塞或闭塞(Ⅱ型)35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病变(Ⅲ型)4例。其中显示肝静脉交通支18例,副肝静脉9例。结论狭窄段高速、平坦、单向血流,是诊断本病的最直接的证据,肝静脉交通支及扩张的副肝静脉是血管闭塞可靠的间接依据。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诊断布加氏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疑似布加综合征病人使用超声进行检查,其中布加综合征42例(后经相关影像检查及手术证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4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及门静脉栓子形成2例,观察并比较各类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检查敏感性97.67%,特异性91.11%,假阳性率8.89%,假阴性率2.33%,准确度84.69%。布加综合征病人在肝肿大、尾叶增大、肝静脉闭塞、下腔静脉闭塞、下腔静脉狭窄、肝静脉交通支形成、副肝静脉扩张等指标中的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P < 0.05~P < 0.01),而肝硬化组在门静脉增宽方面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布加综合征组(P < 0.01);2组病人在脾肿大、脾静脉增宽、脾静脉侧支形成和脐静脉开放的阳性率方面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加综合征病人的肝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肝静脉交通支内径均明显小于肝硬化组(P < 0.01),而尾叶前后径和副肝静脉内径明显大于肝硬化组(P < 0.01);2组门静脉流速、脾脏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病时准确度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证据,并且操作者应该熟练掌握此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和情况,及时作出具有价值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布加综合征和30例门脉性肝硬化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布加综合征的重要特征是病变主要累及下腔静脉和肝内静脉,病变处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或闭塞,其内血流紊乱,血流方向异常或无血流信号;肝、脾增大,腹水。肝硬化患者多数为肝脏缩小、脾大、门脉增宽。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及肝硬化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且能够做出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诊断布加综合征条件。方法 分析25例布加综合征彩超检查及X线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肝内侧支循环及血流流向,下腔静脉、肝静脉一支或多支狭窄或阻塞是诊断布加氏综合征必备条件。另外,尾状叶肥大,血栓形成、局限性狭窄、膜状物回声,门静脉高压肝血管表现为布加综合征辅助诊断条件。结论 CDFI在BCS定性诊断符合率100%,定型诊断符合率96%,超声应为BCS临床影像学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DFI检查,分析CDFI检查结果及患者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经CDFI检查,布加综合征阳性检出率为91.11%(41/45),其中9例为肝静脉阻塞,32例为下腔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患者表现为血管腔狭窄性显影,血管内血流信号紊乱。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患者表现为肝右后叶不均匀回声团,回声团内含有动脉血流频谱,周边存在声晕;下腔静脉膜性阻塞患者表现为血管壁厚度不均,存在扩增及反向血流;下腔静脉栓塞患者表现为血管管腔明显变窄,肝段下腔静脉含有实质性回声团;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患者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结论 CDFI检查可清晰显示布加综合征患者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情况,阳性检出率高,可为临床诊断布加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苏长安  魏革  杨俊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4):143-143,146
目的:探讨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对79例布加综合征诊断分析,并通过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结果:79例布加综合征,41例肝脏有早期肝硬化表现,36例肝尾状叶肿大及肝段下腔静脉狭窄。11例呈肌性狭窄。结论: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清晰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门静脉和相邻脏器结构和血液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佳宴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75-76,F0003
目的正确认识侧支血流,提高诊断小腿动脉慢性阻塞性病变的全面性。方法应用彩超观察小腿侧支动脉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的特点,并与主干动脉病变作关联性分析。结果下肢动脉慢性阻塞时,侧支血管的检出率为100%。不同病因侧支血流存在一定的差别。结论侧支血流的检查提高了超声对小腿动脉慢性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布加氏综合征诊治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提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和彩色超声影像检查结果。结果 4例外源性肝肿瘤压迫造成下腔静脉狭窄,占3.5%,7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占6.19%,16例肝段下腔静脉闭塞型,占14.2%,15例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病变,占13.3%,43例肝段下腔静脉狭窄型,占38.0%,15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占13.3%,13例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占11.5%。7例患者由于脾脏重度肿大、门静脉高压以及大量腹腔积液误诊为肝硬化,误诊率为6.2%,诊断准确率为93.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使布加氏综合征的血管阻塞范围、程度、部位以及侧支循环得到充分显示,而且超声检查具有收费低、可重复以及无创等优点,能够作为布加氏综合征诊断的主要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及其血流的变化。方法:对85例B-CS患者的肝静脉、下腔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结果:85例B-CS其下腔静脉狭窄52例,闭塞9例;肝静脉狭窄102支,闭塞61支,其肝静脉间均见多条侧支血管;肝静脉血流经侧支血管流入未闭的肝静脉或经肝尾叶静脉及其他扩张的静脉分流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闭塞时血流亦可逆向分流入肝静脉。结论:肝静脉、下腔静脉狭窄和闭塞及肝静脉间侧支血管形成是B—CS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依据其特征性异常血管的病变类型、阻塞部位、梗阻程度和范围、侧支循环径路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准确诊断B-CS。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Budd Chiari综合征(B-CS)的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及其血流的变化.方法 对85例B-CS患者的肝静脉、下腔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结果 85例B-CS其下腔静脉狭窄52例,闭塞9例,肝静脉狭窄102支,闭塞61支,其肝静脉间均见多条侧支血管;肝静脉血流经侧支血管流入未闭的肝静脉或经肝尾叶静脉及其他扩张的静脉分流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闭塞时血流亦可逆向分流入肝静脉.结论 肝静脉、下腔静脉狭窄和闭塞及肝静脉间侧支血管形成是B-CS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依据其特征性异常血管的病变类型、阻塞部位、梗阻程度和范围、侧支循环径路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准确诊断B-CS,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意义,为其他研究和临床治疗做出参考.方法:选取我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3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进行超声检查和传统检查,对其病例、多普勒图像和医生分析等进行统计观察,完成探讨.结果:在对上述患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结果为肝静脉阻塞患者11例,占总数的25.58%,下腔静脉病变患者为29例,占总数的67.44%,同时出现肝静脉阻塞和下腔静脉阻塞的患者为2例,占总数的4.65%,误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为1例,占总数的2.33%.在比较后,其数据显著优于传统检查方法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意义,成像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阻塞部位的情况,值得推广应用和保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经下腔静脉造影或手术证实的BCS患者,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和间接征象,并根据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的阻塞情况进行分型。结果:51例BCS中,下腔静脉型22例,肝静脉型9例,混合型16例,漏诊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2%(47/51),超声分型与血管造影或手术诊断一致。直接征象表现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隔膜或纤维性狭窄、闭塞或栓塞;而肝尾叶增大、肝内交通支和下腔静脉侧支是重要的间接征象。超声漏诊4例均为下腔静脉型,与诊断意识不足和超声成像的局限性有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明确布-加综合征诊断和分型,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38例,均经临床检查、超声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7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16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MRA)、3例经手术证实。采用TCD方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血流方向及频谱的变化,二维超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和内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7.9%(3/38)患者因椎动脉走行迂曲、红蓝交错的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逆向血流不能判定,TCD检查时,38例患者均表现为两侧椎动脉“Y”字形血流信号,颜色不一致,病变侧为红色血流,频谱方向与正常相反,能明确判定逆向血流。二维超声示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动脉硬化占84.2%(32/38),大动脉炎15.8%(6/38)。结论: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直观、快捷、准确的优点,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