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相对湿度对空调环境至适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空调室内相同温度(夏季:24℃,28℃:冬季:19℃;22℃)条件下相对湿度(分别为30~70%;85~95%)对至适温度的影响。以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以体温、皮温、皮温差、温热感和舒适感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空调室内气温相同时,皮温差、温热感、舒适感均随气湿不同而出现差异。夏季空调温度为28℃、气湿为85~95%时,皮温差(2.1℃)已超出生理至适范围,温热感(12.5%)和舒适感(0%)也随湿度增高而下降(P<0.01)。提出在制订空调至适温度卫生标准时,应考虑空气湿度对至适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择16名健康青壮年,对春季空调至适温度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实验中除温度外,着状量、劳动强度、气湿、风速等保持基本恒定。结果:主观至适温度以湿热感为依据,其范围为20.5-23.7℃;生理至适温度以皮温和皮温差为依据,其范围为20.5-24.5℃。建议春季空调至适温度为20.0-23.5℃。  相似文献   

3.
炎炎夏日,开空调给室内降温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然而,它的缺点就是比较费电。下面,我们为您总结了一些空调省电的小方法。第一招:开机时将空调设置到高冷状态,以最快达到降温目的,当温度适宜时,改中、低风,以减少能耗。一般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宜设定在26℃~27℃。将温度定高1℃,可节能7%~8%。您如果觉得不够凉,可以过一段时间再将设定温度下调几度,这样,空调在高频状态运转的  相似文献   

4.
《自我保健》2013,(1):53-53
寒潮来临,不少人家中门窗紧闭,开启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频繁进出,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一些老年人为了省电,开空调不舍得开窗,结果在密闭的空调环境中,感冒很容易传染。  相似文献   

5.
避暑降温 把握血压“降中多变” “夏季血压波动主要是由于气温高低差造成的,所以高血压患者首先就是要做好避暑降温。”贺延建议,高血压患者在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调得过低,以27℃~28℃为宜,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也不应超过8℃。“很多患者从外头大汗淋漓地回到家,立马就迎着空调的风口大吹冷风,其实,这样不仅容易发生感冒和肺部感染,而且还会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空调是夏季人们最好的伙伴之一,但它在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空调病":头晕鼻塞、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眼睛干涩……享受清凉的同时,如何正确地预防空调病的发生,听听专家怎么说。控制温、湿度既舒适又不影响健康的室温是26~27℃,睡眠时还应再高1~2℃。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7℃,如果室外温度过高,进房间后不宜立即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且大汗淋漓时不要直吹冷风,尤其要避免空调风直接吹向颈部、肩部、腿部等部位。此外,  相似文献   

7.
眼下正值高温炎热时节,人们在想方设法防暑降温,以求凉爽舒适。然而,对于一些特别怕热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贪凉过度,且多是采用不科学的方法,做家长的应多加关照,以防孩子过度贪凉影响健康。例如—— 空调降温过低 盛夏,在很多装有空调的家庭,孩子多喜欢把房间的温度降得过低(低于室外温度10℃以上),他们认为这样做驱暑效果好。岂不知室内外温差悬殊太大会引起人体一系列不适。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出入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环境的人,极易罹患  相似文献   

8.
太钢的高温作业具有冶金企业高温作业的特点, 高气温、低气湿, 强热辐射。1993 年~1997 年夏季共监测1 071 点次, 平均室内外温差5-06 ℃, 工作地点气温34-9 ℃, 辐射热6-32J/cm2·min , 相对湿度42-1 % 。同时1993 ~1997 年防暑降温设施调查结果表明, 以降温效果好的空调、吊扇和电扇逐年增多, 而现场使用的轴流风机则逐年减少, 操作室内和远距离操作增多, 室外机旁操作减少, 高温作业环境明显改善, 与各项监测结果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于春、夏季对成都地区部分厂矿空调车间的328人进行了调查,并同时对春季情况作了实验室研究.根据受试者温热感觉级、皮温和皮温差,得出了春、夏季的主观至适温度和生理至适温度.经综合评价后,提出了空调车间春、夏季至适温度建议标准以及上下限值,并对空调车间的相对湿度和风速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都和北京地区部分厂矿空调车间的583人在春、夏、秋、冬四季进行了调查,并于春季在实验室进行了研究。根据受试者温热感觉级、皮温和皮温差,提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观至适温度和生理至适温度。经综合评价后,订出了空调车间四季至适温度建议标准,并对空调车间的相对湿度和风速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1.
赵大爷今年70岁了,几年前就查出了高血压.五一的时候,各个家电卖场都打折,儿女们为了孝敬他,特意给他买了个空调.没想到6月份刚用了半个月,赵大爷就得了心梗,还好抢救得及时,才保住了性命.看来空调房正在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杀手. 温差太大不适应 专家表示,夏天空调房和室外的温差大,这种骤然的调节,上了年纪的人很难适应,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赵大爷患有高血压和心绞痛,温差的这种急剧变化会引起血管的不断收缩和扩张,直接导致血压的变化,引起循环障碍,为赵大爷发生心梗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夏季我们都会吹空调降温,专家提醒,通常人体在天热时毛孔张开,很易受风寒侵袭。糖尿病患者更不宜贪凉,若着凉感冒,血糖就会产生波动,还有可能诱发肺炎等危险。所以应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6℃~28℃,不要过低,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热伤风"。使用吊扇、风扇时,应选用低速档、定时的摇头扇,如直接、长时间地对着头部吹,容易引发面神经炎或头痛。  相似文献   

13.
肖云 《保健医苑》2005,(8):51-53
夏季,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学习、聊天,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但在使用空调的背后,隐藏着杀机,稍不注意就能惹病上身。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可能引起咳嗽、头痛、流涕等感冒症状。如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得时间过长,又衣着单薄,就会引起关节酸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研制我国空调作业至适气象条件卫生标准,于夏、秋、冬季对武汉地区精密机床、针织行业的恒温车间作了调查,并在实验室进行了验证。研究认为,以人体温热感和皮温差为依据,从而得出不同季节的主观至适温度和生理至适温度。主观至适温度为:夏季22.4℃,秋季21.5℃,冬季18.4℃。生理至适温度为:秋季20.4~22.8℃,冬季17.2~21.0℃。为制订至适温度卫生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还对至适温度的影响因素(衣着、季节、适应性、劳动强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素芹 《健康文摘》2008,(8):47-47
33℃——汗腺开始启动在这种温度下工作2-3小时,人体“空调”——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散发蓄积的体温。 35℃——散热机制立即启动此时,浅静脉扩张,皮肤冒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对个别年老体弱散热不良者,需要配合局部降温,或启动室内空调降低人体温度。  相似文献   

16.
夏季是频繁使用空调的季节,也是空调病的高发季节,不少市民通常的看法是多准备一件长袖衣,适应空调房与室外温差的变化,就可以减低空调病的发生。但日前公布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卫生问题专项调研显示,我们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致病源——细菌。对此,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刘森林指出,空调的合理应用和清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昼夜温差对乌鲁木齐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住院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市2019—2021年心脑血管疾病日住院量数据,同期气象及污染物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linear model, DLNM),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其它因素,分析昼夜温差与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量的关系。结果 乌鲁木齐市昼夜温差越大,滞后时间越长,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风险越高,当达到最大昼夜温差21.0℃时滞后效应显著增加,危险效应在暴露当天即出现,一直持续到第20 d,其中在滞后13d时RR最大为1.266(95%CI:1.129~1.421)。在极高的昼夜温差下,冷季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风险高于暖季。经性别、年龄分层分析后的结果显示,男性和年龄≥65岁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结论 极高的昼夜温差是乌鲁木齐市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潜在诱因。男性与≥65岁人群更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在冷季更应重点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极高昼夜温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学勤 《自我保健》2008,(10):53-53
10月金秋.秋高气爽。很多人认为,晚上睡觉不用再开电扇和空调,只用开个窗户就可以,还可以保持空气流通。却没想到,由于秋季晚上温度低,温差大,而且一个晚上都暴露在寒冷环境下.结果第二天起床就导致一边脸开始不听使唤了,而且嘴巴眼睛闭不严,刷牙漱口时嘴角还漏水。  相似文献   

19.
夏季到来,头痛又悄然复出,已成为一种在夏季发病率极高的“都市病”。有关资料显示:夏季的头痛患者以白领和女性居多。随着空调的普及,室内外温差大,人们进出房间不注意调节温度,会加重头痛的严重程度。另外,睡眠不足、精神疲劳、情绪激动、不规则生活都可诱发头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昼夜温差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搜集马鞍山市气象部门和马鞍山市花山区卫生局提供的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每日的死亡数量和气象数据,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使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控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分析昼夜温差对死亡影响的滞后效应以及累积效应.结果 马鞍山市花山区2008-2012年间的因病死亡总数为8 111例(去除意外死亡数),其中男性5 193 (64%)例,大于65岁的5 742(71%)例.该期间最高平均温度为34.5℃,最低平均温度为-3.9℃.昼夜温差的变化范围为l℃~ 25℃.昼夜温差每增加5℃能够显著性增加人群4%的死亡发生风险(RR=1.04,95% CI:1.02 ~ 1.07).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男性和老人(≥65岁)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昼夜温差每增加5℃导致男性和老人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5(95% CI:1.02 ~1.09);1.05(95% CI:1.02~1.08).结论 较大的昼夜温差能够显著性的增加死亡风险,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男性和老人的死亡风险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当昼夜温差较大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防止其带来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