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邓芳  周岐新 《中国药业》2008,17(1):59-60
目的结合痤疮的发病机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系统治疗。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抗生素治疗痤疮的文献,归纳抗生素在临床上治疗痤疮的应用情况。结果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治疗痤疮都取得了显著疗效。结论抗生素治疗痤疮,疗程较长,易产生耐药性,提倡与非抗生素药物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度痤疮的物理疗法进行临床探讨。方法在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联合使用物理疗法。结果重度痤疮患者在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治疗,临床治愈率高,效果明显。结论氦氖激光照射法、1450nm半导体激光治疗法、复合彩光治疗法等物理疗法,特别是复合彩光治疗法治疗重度痤疮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20):2868-2871
目的:了解痤疮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痤疮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雄激素分泌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炎症损害和免疫失常及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痤疮的局部治疗药物中维A酸类药物与抗菌药物可联用于治疗轻、中度痤疮,其中全反式维A酸、阿达帕林与他扎罗汀是治疗轻度痤疮的首选药物,全反式维A酸常联合外用抗菌药物治疗中度痤疮,阿达帕林和克林霉素分别与过氧化苯甲酰联用、果酸参与的联合给药方案也用于治疗痤疮。口服治疗药物中维A酸类药物主要用于重度痤疮,第一代的异维A酸较第二代疗效更好,但均有致畸作用;口服抗菌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痤疮患者,多西环素与米诺环素是首选药物,米诺环素联用过氧化苯甲酰疗效好;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口服后不良反应较多,故常作为外用药;口服激素类药物中的抗雄激素类药物用于女性患者,但长期使用会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螺内酯有潜在的安全问题,西咪替丁抗雄激素效果较弱,不作为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治疗,使用剂量须严格控制。结论:痤疮的治疗应根据痤疮的发生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增加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和红蓝光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门诊痤疮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54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红蓝光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有效率为48.0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服药结合红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痤疮治疗现状,为提高重型痤疮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首次就诊于全国35家医院皮肤科的3012例重型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痤疮的认知情况、既往干预措施及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等。结果3012例重型痤疮患者中,76.6%认为痤疮是一种疾病,但仅35.2%早期到医院就诊,其他干预措施包括自行挤压皮损、外涂药物/化妆品、钦凉茶/使用民间秘方、美容院治疗、使用遮盖性化妆品。2388例(79.3%)患者接受过口服药物治疗,包括1161例(48.6%)口服过抗生素,其中罗红霉素占33.9%,其他抗生素占 14.9%,55.5%的患者连续口服药物时间≤4周。2081例(69.1%)患者用过外用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占4.3%,其他外用制剂占21.0%;外用药物常导致不良反应如红斑512例(24.6%),脱屑683例(32.8%),结痂73例(3.5%),敏感性皮肤281例(13.5%)。结论重型痤疮是一种需要系统治疗的疾病,但早期就诊率较低;治疗存在药物选择缺乏靶点、外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疗程不足的问题,应提高早期就诊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针对性、足够疗程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高悦  王楷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152-153,156
目的调查本院皮肤科外用膏剂的用药现状。方法对本院皮肤科外用膏剂在淡季和旺季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讨论。结果本院皮肤科外用膏剂使用情况旺季明显高于淡季,外用膏剂使用排名靠前的多为治疗湿疹、皮炎、手足癣、毛囊炎、痤疮、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的药膏。非激素类药膏仅5种,3种为中药制剂。结论皮肤病发病有一定季节性,但是非激素类药膏品种少,临床治疗多采用外用膏剂配伍口服药物共同提高疗效。非激素类药物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痤疮(acne)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病人数多、年龄宽以及持续时间长,如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理想,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痤疮类创新药物和改良型新药的不断获批使用,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丰富了临床用药的选择。文章从痤疮发病机制、分型论治和经典治疗药物入手,总结近年FDA批准上市的痤疮新药及其关键临床研究的结果,介绍国内外目前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情况,对于相关药物开发的挑战和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新药研发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本院肿瘤内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使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随机抽取本院肿瘤内科住院病例400例,其中有64例病例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对该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本院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总用药率16%;其中治疗性药物使用率为79%,预防性药物使用率为12%,无指征药物使用率为3%.作用于病原菌检查、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药物使用率为32%.结论 本院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医院应该随时加强药物的使用管理制度,防止出现抗感染药物的滥用情况,做到药物治疗更具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制如意薰衣草药物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及其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性。方法我院门诊按挂号顺序随机选60例痤疮患者(严重程度为Ⅰ~Ⅲ级),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自制如意薰衣草药物面膜治疗,对照组用异维A红霉素凝胶外用,观察1、2、4、6周疗效,皮损积分、不良反应,及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7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明显降低,痤疮丙酸杆菌数目明显减少。治疗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薰衣草药物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莉 《黑龙江医药》2002,15(4):298-299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以青年患者居多。虽然临床治疗痤疮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多不够满意。我院于1999年2月至2001年9月使用美满霉素治疗寻常型痤疮患者3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病例入选标准:寻常型痤疮患者,年龄,性别不限,具有典型的痤疮皮疹;近1个月内未服用过或外用过皮质类固醇药物;近2周内未用过其它治疗痤疮的药物;能够配合治疗,密切合作。病例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继发性痤疮;因患有其它疾病需局部或全身使用对痤疮有影响的药物或治疗者;面部合并过敏性皮疹;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内脏系统疾病;对美满霉素过敏者;不能规律用药,完成治疗疗程者,不纳入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1.
痤疮的药物治疗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目前主要的治疗痤疮药物进行总结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痤疮制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统计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及结论: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患,发病人数多,用药时间长,且常持续数年、迁延不愈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治疗中应根据痤疮的严重度分级合理选择药物,不主张单独应用外用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耐药的产生,推荐联合用药治疗痤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Oral dapsone has been available for over 60 years. Its first clinical use was discovered in 1945, when it was found to be efficacious in inhibiting the progression of leprosy. The combined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pharmacologic activities of dapsone have made it a widely investigated drug, particularly for use in refractory and unusual dermatologic conditions. However, the possibility of significant hematological side effects, even at low doses, has limited its use. Currently, oral dapsone has FDA approval for the treatment of leprosy and dermatitis herpetiformis. The potential of oral dapsone to treat acne vulgaris is well established, but the risks of serious side effects have made it an undesirable drug for use in the relatively healthy acne population. Recently, a topical formulation of dapsone (Aczone?, Allergan, Inc., Irvine, CA, USA)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FDA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Objective/methods: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review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dapsone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and to evaluate the gel's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reating acne vulgaris, and finally to provide personal insight into its future as a topical agent for acne vulgaris. Results/conclusions: Clinical studies indicate dapsone gel 5%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mild to moderately severe acne. It is well tolerated, with pharmacokinetic evidence indicating topical dosing in comparison to oral 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systemic concentrations of the drug, and therefore risk of serious side effects. Data suggests that dapsone gel 5% 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n established topical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However, studies comparing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dapsone gel 5% to other available topical antiacne drugs are needed as are studies accessing its usefulness and safety when combined with other acne pharmaceuticals.  相似文献   

13.
尹红  施振国 《中国药业》2009,18(5):39-40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探讨其使用趋势和应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的品种、消耗量、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6大类共81个品种,DDDs排序前3位的是香菇多糖注射液、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和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香菇多糖注射液和注射用奥沙利铂,结论抗肿瘤药物治疗的现状及用药倾向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  相似文献   

14.
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使用情况,并调查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发生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9月2日、9月11日及9月27日住院者中>60岁老年患者摆药单452份,统计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口服药应用种类,使用《合理用药软件系统》2002版检查每份摆药单中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结果:超过40%的老年患者口服6种以上的药物;117份病例存在中度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26份存在严重的相互作用。结论:该院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使用种类过多,产生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情况较多,部分病例中存在可能危及生命的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0年的门诊处方(抽样)和西药房药品调拨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频率较高的有18种,其中以全天麻、诺迪康、银杏天宝等用药频率最高,用药金额最大。结论心血管系统用药倾向于天然植物药、新药。  相似文献   

16.
凌静  卢芳芳  陈博 《中国药房》2010,(12):1097-1099
目的:分析某军队疗养院康复中心2007~2009年心脑血管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趋势,为合理使用心脑血管类药物及其基本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该院康复中心心脑血管类药物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9年该院心脑血管类药物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总体呈增长趋势,最常用的是脑血管、脑代谢、促智药及抗高血压药。其中心脑血管类基本药物占心脑血管类药物的94.8%。脑血管、脑代谢及促智药以奥拉西坦、血栓通临床应用较广,抗高血压药以氨氯地平应用较广。结论:心脑血管类基本药物分类复杂、种类多、临床应用广泛、市场需求潜力大,仍需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上海郊区二级医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上海市郊区二级医院合理用药状况,探讨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措施。方法:随机选择上海市郊区6家二级医院6个月的门诊处方和一个月内的门诊就医患者,现场调查WHO推荐的合理用药指标。结果:处方指标中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7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为43%,针剂的使用比例为25.4%,医院药品目录使用比例为66.6%。患者关怀指标中平均就诊时间为8.67min,药品平均调配时间为24.9s,药物标示完整率为89.2%,患者了解药品正确用法率为88·3%,患者对医疗全过程的满意率为79.2%。结论:上海市郊区二级医院处方平均用药数、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偏高,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医师、药师对患者的交流关怀有待进一步加强。使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来评价和比较不同医疗单位用药状况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家庭常用药品的储存现状,以便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方法:使用自制问卷随机抽取某社区105户家庭中105名中、老年居民进行居民基本情况、家庭备药情况的调查。家庭备药情况包括药物基本知识、家庭备药目的、自备药的种类、数量,药物储存与保管方法;使用前是否查看药物说明书;药物的有效期是否注明以及遵医行为等3大类21项内容。结果:调查居民中,定期检查家庭自备药物质量的占23.81%(25/105),药品来源为药店自购的占43.81%(46/105),家庭储存药品种类较多(≥5种)的占45.71%(48/105),药品定位单独放置的占53.33%(56/105),知晓药品主要不良反应的占27.62%(29/105),填写个人用药记录的占10.48%(11/105)。结论:在药品的储存及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应对社区居民的家庭用药进行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9.
This review of current acne treatments begins with the crucial discovery in 1979 of isotretinoin treatment for nodulocystic acne. This drug s approval in 1982 revolutionized therapy, since it was the first oral acne-specific drug, and it provided prolonged remissions. In addition, it may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resistant bacteria, a problem linked to the tradi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for acne. Patients who are not candidates for isotretinoin therapy may benefit from one of the other drugs or drug combinations reviewed, including the third-generation topical retinoids adapalene and tazarotene, retinoic acid reformulated in new vehicles, azelaic acid, and topical antibiotics. Proper selection and education of patients are essential, since serious consequences may result from poorly monitored use of antibiotics and retinoid.  相似文献   

20.
我院4年皮肤病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皮肤病治疗药物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引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皮肤科国产新药的开发。方法 :对本院1996年~1999年间的用药品种、金额和来源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与结论 :进口、合资的抗变态反应药占该类药品金额82 %~88 % ,提示应加强国产药物的研究。抗微生物药呈逐年上升趋势。天然药种类偏少 ,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外用皮质激素、抗变态反应药和抗真菌药仍是皮肤病的主要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