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135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观察MP-IgM抗体阳性率及年龄的分布情况。结果469例患儿中有135例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8.78%,其中0~1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且病后第4周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11.11%明显低于病后第2周、第3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53.33%、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上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高,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抗MP-IgM),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期治疗,缩短病程.方法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结果177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MP-IgM阳性389例,检出率为21.9%.年龄<3岁、3~6岁、6~13岁3个年龄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147/1 012),30.5%(139/456)和33.9%(103/304).取8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符合临床支原体诊断标准有的205例,抗MP-IgM阳性156例,阳性率为76.1%;不符合诊断标准的655例中,抗MP-IgM阳性仅为26例,假阳性率为4.0%.两组经统计χ2=48.2,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快捷、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诊断MP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群  欧维琳  李雄  杨方源  彭娟 《华夏医学》2012,25(3):323-325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MP)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2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58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率28.2%,健康儿童MP-IgM阳性率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儿童可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结论:MP感染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的状况及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采集患儿静脉血、血清做倍比稀释,用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SERODIA-MYCOⅡ做颗粒凝集实验。结果在515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病例2831例,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9.6%和63.3%,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门诊与住院患儿阳性率分别为65.5%和43.2%。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门诊患儿阳性率高于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5.
应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对厦门地区33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计算不同年龄和不同疾病患儿的抗体阳性率,为肺炎支原体(MP)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发现332例患儿MP-IgM 抗体阳性143例,阳性率为43.1%.小于1 岁、1~3 岁、4~6 岁、7~14 岁年龄段中MP-IgM 阳性率分别是18.6%、41.9%、56.3%、59.3%.说明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4~14岁患儿肺支抗体阳性率较高.在不同疾病检出阳性率中,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阳性率高于肺炎患者,表明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感染组4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87例(20.4%),对照组57例非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例(7%)。感染组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对小儿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异性肺炎支原体(MP)抗体IgM、IgA和IgG对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的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正常健康儿童和76例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采用Serodia-MycoⅡ方法检测MP-IgM,ELISA方法检测MP-IgA和MP-IgG。结果:30例正常健康儿童中,MP-IgG阳性2(6.67%)人,MP-IgM、MP-IgA皆为阴性。76例受检标本中,第1周,MP-IgM检出阳性率最高,为70.97%;第2周,MP-IgM、MP-IgA和MP-IgG检出阳性率都达到80%以上;第3周,MP-IgA阳性率下降至26.32%,MP-IgM、MP-IgG阳性率基本无变化。随访57例患儿,25例随访期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MP-IgA阳性率从32%上升至84%。结论:MP感染1周内,MP-IgM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指标,MP-IgA对再感染患儿的诊断较MP-IgM更有价值。同时检测MP-IgM、MP-IgA和MP-IgG能获得最佳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结果:在847份样本中,共有253例样本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阳性率29.87%;其中男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32.74%,女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26.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3~6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7.99%,3个月~1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3.9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秋冬季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儿科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集门诊和病区呼吸道感染患病儿童静脉血标本并分离血清,利用被动凝集法对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抗体)的检测。结果:共采集时间为2013年秋冬季三个月(10~12月)呼吸道感染患儿静脉血标本2 287例,经检测其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是781例,阳性率为34.15%,其中0~2岁、3~6岁、7~12岁儿童三个年龄组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0.01%、47.54%和46.01%,经统计0~2岁年龄组和其他两个年龄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6岁和7~12岁两个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男性、女性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秋冬季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尤其3~12岁儿童感染率更高,应当引起临床儿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和新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32-32,7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胡坚锋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34-635,640,59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DNA(MP-DNA)、肺炎支原体(MP)抗体lgM(MP-IgM)的检测意义,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MP-DNA水平,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咽拭子标本MP-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中MP-IgM抗体检测阳性(〈0.05)。临床发现MP-IgM抗体稀释倍数越高,临床症状相对越重,持续发热时间较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各种并发症出现率也越高。MP-IgM抗体滴度越高,出现肺外症状者越多,临床治疗时间亦随抗体滴度升高而延长。结论咽拭子MP-DNA的PCR检测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血MP-IgM的检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347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 47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方法运用微粒凝集试验,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 470例患儿中检测出1 054例MP-IgM呈阳性,检出率为30.37%,其中男622例,女432例,0~2岁组、3~6岁组和6~14岁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60%、43.16%和50.79%;男女阳性检出率之间和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MP感染以3~14岁感染率较高,微粒凝集试验检测血清MP-Ig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患儿的不同病程进行动态检测,可提高MP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用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深圳博卡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进行ELISA法检测。结果69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抗MP-IgM阳性150例,检出率为21.74%。<3岁、3~6岁和6~14岁3个年龄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14%(60/350),30.67%(46/150)和23.15%(44/190)。查阅4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史,符合临床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有110例,抗MP-IgM阳性82例,阳性率为74.55%;而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有304例,其中抗MP-IgM阳性仅30例,阳性率为5.1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ELISA法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快速、敏感高度、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诊断MP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在住院患儿中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明胶凝集的方法,若抗MP-IgM滴度≥1∶80,阳性。结果:共检测642例,阳性率为31.8%,1~7岁的儿童阳性率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阳性率与年龄有关,密切接触可引起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16.
陈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86-4187
目的:探讨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C反应蛋白(CRP)同时测定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125例,运用间接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将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阳性组)314例,非支原体感染对照组(阴性组)314例,运用美国贝克曼IMMAGE特定蛋白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1125份小儿呼吸道感染血清,314份MP-IgM阳性,阳性率为27.91%。肺炎支原体感染者CRP阳性率明显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结论:肺炎支原体IgM及C-反应蛋白同时测定可作为小儿MP急性期感染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及冷凝集试验的联合检测,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敏感检测方法,以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μ-捕获ELISA方法检测抗-MP-IgM,同时做血清冷凝集试验,进行配对资料分析.结果 750例受检样品中抗-MP-IgM阳性125例,阳性率为16.7%;CAT法阳性81例,阳性率为10.8%.在141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中,血清抗-MP-IgM和CAT均阳性61例;MP-IgM阴性、CAT阳性19例;抗-MP-IgM的敏感性76.6%;冷凝集试验的敏感性56.7%,抗-MP-IgM与CAT联合检测检出率达90.1%.结论 抗-MP-IgM和冷凝集试验同时检测提高了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诊断的准确率,可以协助临床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海岛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阳性检出率、发病年龄分布及发病季节的特点。方法对2004~2006年收治的56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体外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P-IgM阳性1805例,阳性率为32.0%。发病率冬春季高于夏秋季,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为最高,1岁以下最低。结论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加强对MP感染的防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朱桂芳  汤利  刘晓青  赵骄宜 《吉林医学》2013,34(22):4464-446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测定,并分析了MP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年龄的关系。结果:观察组50例患儿中有27例患儿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54%;对照组患儿中有3例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6%。观察组的MP-IgM抗体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1,P<0.001)。1~3岁患儿的MP-IgM抗体测定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慢性咳嗽患儿应进行MP-IgM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6例(哮喘组)、肺炎患儿86例(肺炎组)和正常儿童26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总IgE。结果 (1)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51.9%,明显高于肺炎组的33.7%(〈0.01);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5%(〈0.01)。在各年龄段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尤学龄儿童最高。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0.01)。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