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X线摄影(CR)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等数字化设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X线摄影方法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要想使普通X线摄影、CR、DR图像达到最佳效果,清晰显示细微结构,曝光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收集300份我院2002~2006年间的普通X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X线摄影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最早、最普遍。自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至今已100多年了,在医学影像领域CT、MRI、DSA超声等相继实现了图像的数字化,而在传统X线摄影上却是实现图像信息数字化最晚的。1983年日本富士公司首先推出了存储荧光体方式CR系统,领先进入临床应用,从而解决了常规X线摄影数字化问题。1997年荷兰飞利浦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直接数字X线摄影设备数字影像(DR)系统,为医学摄影全面实现图像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直接数字摄影技术(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DDR)是近年来在X射线摄影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它是将医用诊断X线机产生的X射线穿过人体后投射到平板探测器(简称DR板)直接获得图像数字信号,然后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数字图像采集、处理、传输及显示在显示器上,供医务人员观察人体脏器组织的图像,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段食道异物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中,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常规DR图像的差别,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07年1月~12月,采用颈椎侧位片摄影的方法,进行食道异物的X线检查.使用DR摄影96例,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9~75岁.临床提示高密度异物79例,低密度异物15例,疑有异物2例.在食道入处、颈部食道中段、颈胸角三个部位进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比较.结果 运用组织均衡技术的图像,颈前软组织均可清晰显示,层次分明;对食道入口处、颈部食道中段、颈胸角三个部位的异物显示率分别提高7%、1.4%、8%.结论 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中.运用组织均衡技术能明显显示颈前软组织的层次,大大提高食道异物在X线检查中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马荣珍  王竹海  郭哲 《河北医药》2003,25(10):784-784
胸骨的检查方法有很多 ,如断层、CT、X线计算机摄影。X线计算机摄影是使用CR成像系统 ,用IP板 (相当于暗合 )采集信息 ,即X线摄影 ,之后 ,将IP板信息输入计算机 ,产生模拟信息 ,利用CR成像系统 ,将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 ,经过系列程序 ,合成图像 ,荧屏上可视图像转换、放大、调试黑化度、清晰度 ,图像储存 ,网络传阅等 ,最后激光照相自动传出胶片 ,患者可带胶片到其他医院提供阅片。胸骨的X线计算机摄影一般采用以下三种 :胸骨后前位 (中心线倾斜法 )、胸骨后前位 (立位摄影法 )、胸骨侧位。分述如下。1 胸骨后前位 (中心线倾斜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在儿童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中图像质量和X线剂量的关系,以较低的X线剂量提供满足诊断所需的IVP影像。方法总结分析50例儿童IVP患者的X线曝光条件、图像后处理参数、EI(Exposure Index)、DR影像资料的相关性,提供优化的DR摄影曝光参数。结果与常规曝光条件相比,使用准高千伏,提高DR探测器灵敏度,X线曝光量可降低至20%,被检者的X射线面积乘积剂量平均降低至14%。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用DR成像技术与投照参数优化组合,对降低儿童的X射线辐射面积乘积剂量是行之有效的。为其他投照部位使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成像参数优化组合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直接数字化摄影(简称DR)系统是一种直接数字化成像的X线摄影装置。采用DR摄影,可以进行图像后处理。图像后处理的好坏影响到照片质量的优劣进而直接影响到放射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恰当地对DR系统进行质量监控.才能保证获得最佳的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最优质的诊断影像。  相似文献   

8.
<正>胸部X线摄影是临床检查胸部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也是普通患者和健康人群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普通X线摄影所展现的图像分辨率低,清晰度差,临床医师调用极不方便,由此产生的医患纠纷时常发生。我院自引进计算机X线摄影(CR)以来,极大地改善了胸部X线片的检查现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X线摄影在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新华  吕梁 《云南医药》2005,26(2):136-137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igitalRadiography)简称DR ,它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 ,在不少方面优于传统X线成像 ,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现将我院 30 0 0例胸片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  1、仪器应用的是美国GE公司生产的RevolutionXQ/i和XR/dX线摄影系统 ,干式激光打印机为KODAK870 0。 2、从 2 0 0 4年 5月10日试用至 6月 2 0日所摄的 30 0 0例胸片作为分析材料 ,男性 176 0例 ,女性 12 4 0例 ,年龄为出生 4d~ 92岁。 3、由 3位放射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 3位主管技师对 30 0 0例胸片中的每幅图像照片通过摆位、可移动异物、摄影条…  相似文献   

10.
在放射科的投照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外伤等原因,给患者的移动和摆放体位造成困难,需要进行床旁X线摄影,这种情况在骨科四肢外伤患者中尤其常见,为了提高床旁X线摄影的影像质量和工作效率,我院引进了使用无线平板探测器(FPD)的锐珂CARESTREAM DRX-1无线数字化X线摄影(DR)系统进行四肢床旁X线摄影,本文就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X线摄影(CR)在床边摄影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X线床边摄影主要是对危重和不能移动患者的一项特殊X线检查技术,因患者病情危重、复杂,故对摄影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优质的影像图片。CR技术实现了X线摄影信息的数字化,图像数据采用计算机处理、传送和储存;优化影像质量,曝光宽容度大、分辨率高和患者辐射剂量低,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生儿床边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各2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DR和CR的优势和局限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拍摄的新生儿床边胸片,分别随机抽取200张DR胸片和200张CR胸片,由主管技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各1位按感蓝X线影像评片标准评判分析,并综合比较,分析指标包括胸片影像质量、个人辐射剂量及摄影时间等。结果 DR组图像的合格率、优质片率明显高于CR组,且辐射剂量减少31.2%,可快速获得图像。结论新生儿床边胸部DR摄影具有较多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胸部常规X线检查是临床应用最多的方法,但影像的分辨力低。计算机胸部X线摄影(CR)系统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胸片的成像水平,提高了影像的分辨力。为了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胸部应用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移动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质量控制。方法 154例住院需要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分别对其进行计算机X线摄影(DR)检查与CR检查,对比观察其临床检查效果。结果 DR临床应用中形成优质片率明显高于CR,平均照射量明显少于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DR摄影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CR,且照射量明显减少,降低对患者的损伤,通过加强曝光、影像采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影像质量,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与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减少头部X线摄影时的照射尺寸和面积,减少X线对人体头部的辐射剂量,提高对X线的防护能力和X线照片的质量。方法 设定人体头部X线摄影照射三种尺寸,六种照片图像布局。结果 大圆视野的照射面积减小:13266(mm)^2,小圆视野的照射面积减少:9340(mm)^2,矩形视野的照射面积减少:15131(mm)^2。结论 头部X线摄影照射尺寸设计,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字化X线摄影(DR)与传统放射检查技术相比,数字化X线摄影具有图像清晰、图像资料储存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1,2]。脊柱矢状面有4个生理弯曲,额状面不应有任何弧度,一旦向两侧出现弧度,则称为脊柱侧凸。几年来通过使用DR直接曝光摄影和利用拼接软件对脊柱侧弯患者脊柱全长摄影的观察,我们认为X线检查是诊断脊柱侧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可以确定畸形的类型、部位,严重度和柔软性,摄片要求在站立位下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以反映畸形的真实情况和躯干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疾病的早期确诊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所有患者先后接受彩超检查、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与病理学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体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在病变部位的检出率上:经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总检出率为91.25%,经彩超检查的总检出率为76.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年龄>40岁的患者,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彩超(P<0.05);年龄<40岁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病变类型的检出率上,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超,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的检出率上高于彩超,尤其是对于年龄>40岁的中老年患者而言,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可对病情进行及早确诊,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和(或)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手术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摄影(或)MRI表现,以及术前诊断正确率。结果钼靶X线摄影术前确诊率为83.6%,MRI检查术前全部确诊。结论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筛查的有效方法,而MRI检查能清楚显示乳腺内病变的细微结构,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用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目前各大医院基本均已完成了数字摄影机的安装和使用工作。在临床检查诊断上,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技术具有辐射小、简单便捷、诊断准确率高等应用优势,在国内外临床上迅速发展、普及。但与传统的X线摄影机相比较而言,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设备的摄影机和连接的环节更多,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并且,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诊断结果会受到曝光参数、信号后处理方法、信号存储归档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检查图像质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检查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旨在对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和直接数字化摄影技术的成像特点、条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20排CT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数字化X线摄影显示为阴性的病例,进一步行320排螺旋CT扫描,并行重建后处理,分析所得图像。结果 35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肋骨骨折,而320排CT检出81处骨折,其中单发骨折11例(31.4%),多发骨折24例(68.6%)。结论 320排CT显示肋骨无错位细微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可作为肋骨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