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药材种植面积是制定中药材生产、扶贫等政策和确定药材贸易数量的重要依据,精确掌握中药材种植的分布、面积和产量等信息是中药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奈曼旗现为内蒙古通辽市最大的蒙中药材种植地,及时有效地获取奈曼旗的蒙中药材种植面积对后续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奈曼旗大面积种植的药用植物防风为例,以融合的2 m分辨率的资源三号(ZY-3)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地面调查的数据,选取各典型地物的样本数据,得出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曲线,获取防风光谱信息;采用基于概率统计的滤波纹理分析方法,选取5种不同纹理滤波下的纹理图像显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基于信息熵的防风纹理特征。应用遥感影像的纹理和光谱信息提取解译奈曼旗防风的分布范围及种植面积。结果表明:防风主要分布在奈曼旗的东北地区和中南部地区,种植面积达5 336亩(1亩≈667 m~2)。野外实地验证数据与遥感解译结果吻合程度很高,差异性较小。说明采用光谱信息和纹理信息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防风的判别,解译结果可为县域制定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和农业产区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生态扶贫视域下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及发展要点进行概述,梳理生态扶贫、生态种植、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着重分析中药材生态种植,探究其与生态扶贫的关联性;通过走访调研,分析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经济潜力和助力脱贫发挥的作用,为依托中药材种植产业推进生态扶贫、构建优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布局、促进生态扶贫效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三号数据的多花黄精大田种植区域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精为著名的药食同源的大宗药材。安徽省金寨县逐渐开展了黄精的大面积种植,在扩大药用资源量的同时推进了当地精准扶贫的开展。金寨县地处大别山区,是安徽省最大的山区县,地势起伏大且黄精种植分散,传统的中药资源调查不但效率低且准确率不高。该文以金寨县黄精大田种植集中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技术,以资源三号(ZY-3)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合适足够的训练样本,运用平行六面体、最小距离、马氏距离、最大似然、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6种监督分类方法分别对金寨县黄精种植区域进行提取。为确定分类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混淆矩阵的方法来对6种监督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对比分析6种监督分类方法对提取黄精大田种植区域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6种监督分类方法中,支持向量机法在总体分类精度、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方面都较高,说明在适当的物候期,选取合适的影像时相,支持向量机法比其他方法更有优势提取大田种植的黄精种植信息,为黄精大田种植区域的快速提取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2019—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各乡镇主产药材的栽种面积,分析近3年金寨县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为金寨县后续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统计学、地理信息学相关方法,对金寨县中药产业发展中心统计汇总的2019—2021年新栽种面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石斛、茯苓、灵芝栽种面积相对稳定,分别维持在800、3000、2000亩(1亩≈666.67 m^(2))左右;天麻面积由4798亩增加到7651亩;黄精由2091亩扩大至10805亩;茯苓、天麻、黄精3种药材的种植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现象。结论:黄精种植面积在金寨县发展迅速,茯苓、灵芝、天麻发展平稳,石斛发展空间较大。茯苓、灵芝等菌类药材统计标准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金寨县各乡镇应结合当地环境优势,在发展适宜的中药材品种上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的获取栽培中药资源的种植面积,该文通过研究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与卫星遥感影像在中药资源种植面积提取方法的应用,实现对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洛宁县中药资源种植面积的实时监测,可为当地的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该文以洛宁县艾和丹参品种的种植为例,以无人机低空遥感获取的数据为样本,以高分二号(GF-2)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遥感卫星数据标准处理得到具体遥感数据覆盖情况,无人机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目视解译出样方中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影像分类利用支持向量机法进行洛宁县中药资源分类并进行面积估算,精度验证采用混淆矩阵确定中药资源种植区域的空间分布位置的准确度。结果表明:无人机低空遥感数据为样本结合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洛宁县丹参等中药资源种植面积提取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当地中药资源产业扶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极开展基于多源多时相高分辨遥感影像的中药材遥感分类研究,探索更有效的中药材信息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猪苓是我国重要的中医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猪苓的适宜分布区域进行研究,为确定其种植产区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TM,ETM+影像、DEM数据,提取林地、海拔高程、坡度、坡向、气温、降水、土壤等影响猪苓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对四川省猪苓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并结合野外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四川省猪苓资源适宜性分布面积为276.214 4 km~2,主要分布在平武县、北川县、理县、盐源县、西昌市、德昌县、盐边县、米易县、会东县、攀枝花市等县市,适宜性分布面积占该区面积的0.143 3%;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与野外实地调研,通过GIS技术分析所得结果与猪苓资源的实际分布地区较符合,说明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猪苓资源的适宜性分布区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中药多种植在自然环境条件适宜而地形复杂的山区,种植地块分布零散,传统调查方法很难获得准确的种植面积。通过研究基于遥感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提取方法,为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安徽省宁国市前胡种植为例,分别以30 m分辨率的Landsat-8和16 m分辨率的国产"高分一号"(GF-1)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利用前胡在不同时相的影像光谱特征变化来提取宁国市耕地中的前胡种植区域,其次利用与前胡套种的山核桃幼林的纹理和光谱特征来提取宁国市林地中的前胡种植区域。结果表明:利用30 m和16 m空间分辨率影像提取的前胡种植面积分别为25 635.43,24 585.43亩(1亩≈667 m2)。与统计数据相比,16 m分辨率影像提取的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开展未来时期人参全球潜在生态适宜产区分析,为其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lob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edicinal Plant,GMPGIS),以人参本草文献记载的道地产区、野生分布区以及当前主产区人参生态因子数值为依据,对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生态分布区进行分析。结果:亚洲东部、北美洲中部及东部、欧洲中南部及大洋洲东部地区是当前人参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适生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温室气体排放相对较少的A1b模型和排放较多的A2a模型下,2050年人参潜在生态适宜产区面积约为9 500×10~3km~2,比当前产区适宜面积增加了7.05%~7.12%,增长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和欧洲北部地区;2100年人参适宜产区面积约为10 800×10~3km~2,比当前产区适宜面积增加了22.89%~27.41%,增长区域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部及亚洲中部及东部地区。结论:气温升高有助于人参适宜产区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人参生产布局规划、引种栽培、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我国的贫困县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农林牧业的生产效益非常低下,仅靠生态补偿或传统农业难以脱贫致富,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实施,因地制宜的指导和规划中药材生产实践,促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该文基于贫困地区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具有优先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的区域进行划分,并在宏观层面对贫困地区可种植的中药材名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涉及的县中至少有10%以上的贫困县,已经有很好的中药材产业基础,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的重点优先区域;有53%的贫困县,具有一定的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需要加强相关工作拓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和能力;有37%的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条件较弱。建议:先期重点优先考虑,已经有很好中药材产业基础的县,通过近百个重点优先发展的县,带动其他有条件的贫困县,实施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0.
基于TCMGIS-Ⅰ的西洋参生态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通过分析西洋参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确定西洋参种植产区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洋参原产地美国威斯康星州为分析的基点,选取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海拔、土壤、降水量等影响西洋参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对西洋参在中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的西洋参适宜生长的区域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陕西省也有部分的适宜地区、但面积较小。系统分析的结果与西洋参长期引种后逐步形成的区域有很大的符合度。结论:中国西洋参发展应主要以华北和东北为中心。TCMGIS-Ⅰ系统用于中药材引种及生产区划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区地跨安徽、湖北、河南3个省,地理位置独特,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湿润适宜。该地区中药资源丰富,道地药材众多;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本草学家辈出。该文梳理了大别山区行政区划历史地理与历史时期药材记载的发展脉络,对大别山区道地药材、特色药材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证。历史上大别山的行政区域一直在不断变化,当前大别山行政区划包括安徽、河南、湖北3个省6个市25个县区。大别山区盛产多种中药材,历代本草和地方志上均有详细记载,其记载道地药材霍山石斛、蕲艾、茯苓在全国享有盛誉,天麻、灵芝、茯苓等中药材产量位于全国前列,现代也仍有断血流、猫爪草等多种地方特色药材正在兴起。大别山区地理位置独特,药用植物资源众多,道地药材荟萃,该文为进一步开展大别山区域性药材的现代学研究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本草学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厚朴与凹叶厚朴在湖北地区的种植状况;采集45个野生分布点的海拔、经纬度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取各样点生境适宜度值,分析厚朴与凹叶厚朴在湖北地区的生长适宜性,为确定湖北区域内厚朴的适宜种植地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湖北西南部位于武陵山区的恩施地区及其周边适宜厚朴生长,适宜度值0.4~0.9;湖北东部位于大别山区的黄冈地区适宜凹叶厚朴生长,适宜度值0.8以上;湖北西北部位于武当山区的十堰地区,厚朴与凹叶厚朴均不适宜生长。  相似文献   

13.
孙文杰  奉典旭  黄品贤  宋花玲 《中草药》2019,50(11):2743-2749
通过对"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及种质共享数据专题服务——中药材产业扶贫"数据资料及"康美中药网——中药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各贫困地区中药材资源信息的整理分析,构建中国贫困地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产值等数据库,利用ArcGIS软件绘制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情况空间分布图,从中发掘和总结当前我国中药材产业扶贫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参考"中国减贫数据库"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报告,综合分析影响中药材产业扶贫成效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贫困地区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产业扶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重要扶贫举措。通过梳理各地中药材产业扶贫政策及现状、总结主要扶贫模式,发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产业扶贫成功案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科技支撑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也应看到,中药材产业扶贫还存在中药材种植规模迅速扩大、风险来源多、脱贫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建议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更加注重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布局、规范药材种植、提升药材品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科技和人才扶持,增强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新疆紫草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为优质新疆紫草生产基地选址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第四次全国中药普查新疆普查空间数据中129份新疆紫草的基本信息,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分析评价。结果 影响新疆紫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土壤类型、植被类型、6月降水量、12月降水量、10月平均气温、等温性;新疆紫草潜在分布区为和静县、尼勒克县、博乐市、温泉县、昭苏县、霍城县、精河县、伊宁市、伊宁县、裕民县、奎屯市、阿克陶县、巩留县、乌鲁木齐县、乌恰县等;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曲线下面积(AUC)>0.9。结论 新疆紫草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天山山脉中段的和静县、尼勒克县、博乐市、温泉县、昭苏县,建议优先选择上述区域开展新疆紫草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6.
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山水相间,中药资源种类位居华东第一。安徽中药资源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名医别录》至当代延绵不绝,其中宋代达80余味。这些种类在不同地理单元的分布也呈现一定差异,江淮丘陵达64种,皖南山区25种,大别山区16种,淮北平原14种,其中江淮丘陵与皖南山区历史悠久,在宋代已达到高峰。对历代本草中安徽地产药材历史进行梳理,绝大多数品种古今一致,安徽大宗药材丰富具有历史依据;安徽不同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影响了各自地区的中药资源利用历史。历代本草中安徽地产药材的品种与分布为当前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