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经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结果治疗前2组AST、AL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AS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进行治疗相较于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百丹疏肝方对抗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对照组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试验组服用自拟百丹疏肝方,疗程4周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在降低ALT、AST、Tbil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热、消化道症状、乏力、肝区不适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4周内恢复抗结核、抗真菌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原发病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丹疏肝方治疗抗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的抗结核、抗真菌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用于防治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百度学术、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 Med,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复方甘草酸苷用于治疗/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24篇文献,共2537例受试者,其中治疗组有1280人,对照组有1257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甘草酸苷防治药物致肝损伤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4.92,95%CI=(2.95,8.21),P <0.01],降低DILI患者ALT水平优于对照组[MD=-47.07,95%CI=(-59.98,-34.17),P <0.01];肝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0,95%CI(0.2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仅1篇研究报道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方甘草酸苷对DILI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能够显著降低DILI患者ALT水平,促进肝功能快速恢复,短期应用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泡腾颗粒剂对急性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复制急性肝脏损害模型,测定血清ALT、AST,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甘草酸二铵胶囊相比,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泡腾颗粒能较好的降低急性肝损小鼠的ALT水平(P<0.01);小鼠肝组织评分结果显示:脂质复合物泡腾颗粒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染毒肝脏组织的病理评分(P<0.01),而阳性药物组和模型组没有差异。结论:与甘草酸二铵胶囊相比,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泡腾颗粒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岩  祖元刚  张琳  赵修华  赵野  曹姗 《中草药》2011,42(10):2060-2064
目的探讨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甘草酸纳米粒,高压蒸气灭菌后制备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甘草酸单铵组、甘草酸纳米粉组、模型组、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大鼠ig 50%CCl4-大豆油溶液8周以制备慢性肝损伤模型,随后甘草酸单铵组、甘草酸纳米粉组分别iv相应药物1.71×10?5 mol/(kg.d),连续4周;测定大鼠肝脏指数,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匀浆液中羟脯氨酸(Hy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性,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甘草酸单铵组相比,甘草酸纳米无菌粉组血清中ALP、ALT、AST活性分别降低29.68%、5.51%、3.97%;肝脏指数降低3.42%,肝组织Hyp降低15.67%、SOD升高15.70%、GSH-Px升高6.56%。病理学检查结果可见,甘草酸纳米无菌粉组肝组织变性明显减轻,肝组织病变过程得到缓解。结论经过粒径改造的甘草酸无菌粉注射液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筛选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小鼠随机被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1)),联合用药给药剂量均为60 mg·kg~(-1),联合用药1(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1∶3)组、联合用药2(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2∶3)组、联合用药3(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1∶1)组。在造模前各治疗组ip给药7 d,1次/d,其他各组ip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ip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ip 0.1%四氯化碳(CCl_4)花生油(20 m L·kg~(-1))建立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18α-,18β-甘草酸高、中、低剂量(15,30,60 mg·kg~(-1))组,联合用药3个不同配伍比例组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和肝组织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的影响,并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筛选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ST,肝组织AST,ALT,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18α-甘草酸组,18β-甘草酸组均可降低小鼠血清中AST,肝组织AST,ALT活力,MDA含量,升高肝组织中SOD活力;比较二者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18β-甘草酸组对肝组织中AST,ALT水平影响优于18α-甘草酸组,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为2∶3,其对肝组织中AS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均优于单用18α-或18β-甘草酸治疗组。结论:18α-与18β-甘草酸可保护急性肝损伤小鼠,后者保护作用比前者强,二者配伍的最佳比例是2∶3,其对AST,MDA水平影响优于单用18α-或18β-甘草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18α-甘草酸与18β-甘草酸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筛选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18α-和18β-甘草酸高、中、低剂量组,以及二者联合用药不同配伍比例组对肝损伤小鼠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一氧化氮(NO)活性及其各脏器指数的影响,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同时筛选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8α-和18β-甘草酸组均可降低小鼠血清中AST及肝匀浆中AST、ALT、NO活力,降低肝匀浆中TNF-α、IFN-γ的含量,改善小鼠肝脏、胸腺指数;比较二者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为1∶4,其对肝匀浆中AST、ALT、NO水平的影响优于单用18α-、18β-甘草酸治疗组。结论 18α-和18β-甘草酸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为1∶4,其对转氨酶及NO水平的影响优于单用18α-或18β-甘草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六味五灵片联合西药与甘草酸二铵联合西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5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5%葡萄糖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静滴;5%葡萄糖500mL+维生素C 3.0g+维生素B6 0.3g,1次/d,静滴。对照组80例甘草酸二铵,150mg/次,3次/d。治疗组78例六味五灵片,1.5g/次,3次/d。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肝功能、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显效38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59%。总有效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西药与甘草酸二铵联合西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具有等效性,六味五灵片联合西药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甘草酸二铵联合西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9,(10)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诺福韦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持续治疗48周。观察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相关指标,记录2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转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 ALT复常情况,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升高(P0.05),ALT、AST、TBil、GG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联合中药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片、肌苷片等基础护肝药物,并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逍遥散加味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ALT复常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草酸二铵注射联合中药逍遥散加味方剂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复方苦参注射液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及甘利欣 ,对照组单用甘利欣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HBe Ag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其中乏力和肝区疼痛的改善有极显著性差异 ( P<0 .0 1)。AL T和 AST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联合丹参治疗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试验。将4 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2组均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A组加用丹参,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ALT、AST、TBil、PAT、A/G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P <0 .0 1或0 .0 5 ) ,A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 <0 .0 1)。结论 甘草酸二铵联合丹参可有效治疗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注射液对慢性乙肝纤维化及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采用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肝纤4项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以及TNF-α含量,提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P〈0.01);在降低ALT、AST、HA、PCⅢ、IV-c以及TNF-α含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bv-DNA阴转率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注射液可降低血清TNF-α含量,抑制肝纤维化,同时还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HBV复制标志物阴转,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甘草酸二铵缓释片的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伟  尹莉芳  周建平  赵存婕 《中草药》2008,39(10):1486-1490
目的考察甘草酸二铵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 Ck4m)、山菕酸甘油酯为骨架材料,制备甘草酸二铵缓释片;使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方案,借助试验设计软件Design Expert绘制响应面曲线图,筛选适合的处方;并通过方程拟合探讨释药机制。结果按预测处方制备的缓释片,在2、4、8、12 h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均值分别为32.55%、49.94%、73.88%、97.89%。对其体外释药曲线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药物的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二者的协同作用。结论验证试验证实了预测处方与实际处方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可以应用于甘草酸二铵缓释片处方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陈晓瑾  严俊  王鸿  赵亚 《中医药学刊》2013,(10):2268-2270
目的:考察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凝胶剂作为皮肤给药载体的渗透情况。方法:分别对凝胶材料、促渗剂和凝胶浓度进行筛选,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人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以HPLC法测定接收夜和皮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以卡波姆为凝胶材料的处方渗透性优于泊洛沙姆和羟丙甲基纤维素,加入促渗剂不利于甘草酸二铵在皮肤中的转运,降低卡波姆凝胶浓度有利于甘草酸二铵的渗透。结论:以0.5%卡波姆为凝胶基质能增加甘草酸二铵在皮肤中的蓄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用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两组均治疗2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eAg阴转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安体维康对D-半乳糖胺(D-GlaN)所致急性肝损伤和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降酶作用.方法 给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800 mg/kg造模,48 h后血清转氨酶ALT和AST均明显升高;病理观察呈急性肝细胞损伤表现.临床观察采用配对分组法,分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组60例,口服安体维康胶囊和水飞蓟素片;对照组57例,口服水飞蓟素片.两组均静滴甘利欣.结果 ①联苯双脂和安体维康1.6 g、3.2g、6.4g/kg 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对抗血清AST水平的增高(P值分别<0.001、<0.01、<0.01、<0.001);病理观察,安体维康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减轻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肝组织病变程度(P<0.01、<0.05、<0.01、<0.01).②慢性肝炎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分别是96.67%(58160)、92.98%(53/57),无显著性差异(P>0.02);AST复常率分别为95%(57/60)、78.9%(45/57),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胆红素的复常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安体维康对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小鼠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给予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中药联合西药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治疗,临床总有效率达93.3%,AST、ALT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中药联合西药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甘草酸二铵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7年来甘草酸二铵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药理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综述。药理作用研究包括了护肝作用、抗炎免疫作用等,临床应用研究包括了对肝脏疾病的治疗情况及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和配伍的禁忌、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等不同肠段的跨膜转运特征。方法:建立Ussing Chamber模型,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肠温孵液中甘草酸二铵(GZ)及其2个主要代谢物甘草次酸(GA)和3-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3MGA)的含量。结果:GZ在不同肠黏膜的Papp为(0.3~1.1)×10-6cm.s-1,肠腔pH对其在各个肠黏膜的累积转运量和Papp的影响有限,无显著性意义。pH 7.4或5.0时,GZ在回肠的Papp均显著大于十二指肠。结论:GZ属于低通透性药物,其跨膜转运过程中并不被代谢为GA和3MGA。虽然GZ是酸性药物,但是其在不同的浓度和不同的肠段下没有明显的pH依赖性吸收,在整个小肠均可吸收,其中在回肠的通透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