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输液导管终端过滤器内有残留气体时,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易忽略,即使及时发现,再次排气动作较繁琐,费时费力,有时还会浪费较多药液而引起患者及家属异议。2006年始笔者从操作环节加以改进,采用两步排气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效果较佳的静脉输液排气法.方法:由经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用传统法、倾斜法、挤压法、改良法分别做静脉输液排气50次.观察排气时间及一次排气成功率.结果:改良法一次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法与挤压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法与倾斜法和挤压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改良法与倾斜法一次排气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排气速度快,一次排气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急诊静脉输液排气环节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快捷的静脉输液方法,以提高急诊静脉输液效率.方法 将60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步骤进行输液,观察组将排气环节改在治疗室进行.比较两组护患满意度及对气泡输入、排气失败的担心情况和输液操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5项评价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排气环节后的静脉输液操作加快了操作速度,减轻了护患心理压力,提高了护患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静脉输液一次排气成功率与输液瓶液面距地面的高度、过滤器乳头的方向的关系 ,采用不同高度 (80~ 90 cm、≤ 70 cm、≥ 110 cm)和过滤器乳头方向 (向上、水平、向下 )进行了 45 0次分组排气实验。结果 3种高度的一次排气成功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P<0 .0 0 5 ,高度为 80~ 90 cm组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 70 cm、≥ 110 cm两组 ;过滤器乳头 3种方向排气的成功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P<0 .0 0 1,向上组排气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水平、向下两组。提示静脉输液排气时 ,输液瓶液面距地面的高度 80~ 90 cm、过滤器乳头向上可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燕  郑周鹏  杨颖 《护理学杂志》2002,17(12):944-944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输液前排除输液管内空气 (排气 )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采用传统的排气方法 ,常会在输液器的管壁或过滤器周边残留小气泡 ,难以一次排气成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排气方法 ,可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于 2 0 0 1年 1~ 7月精神科住院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 2 0 0人次 ,分为两组 ,各 10 0人次。I组采用传统的排气法 ,II组采用新排气法。两组均使用同样的输液器 (德意牌 ) ,液体种类相同。1.2 方法1.2 .1 排气方法 :①传统排气法[1] 。将莫菲氏滴管倒置 ,…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之一,输液前排气是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晕要环节.临床输液排气时常出现莫菲氏滴管(下称滴管)下端输液管壁残留小气泡或管内存有空气柱,需要再次用药液冲洗排气,这样既造成约液的浪费又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或者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的少量空气,会在穿刺成功后随液体进入血管,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身体危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临床实践,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排气成功率高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软袋输液中快速、有效,且成功率高的排气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1000例次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软袋输液,500例次采用传统排气法,500例次采用垂直悬挂排气法,对比其排气时间和一次排气成功率.结果 垂直悬挂排气法的排气时间和一次排气成功率显著优于传统排气法(均P<0.01).结论 垂直悬挂排 气法能有效节省排气时间,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快速静脉输液排气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输液前排气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采用传统的排气方法,操作繁琐、费时,一次排气的成功率不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尝试了一种新的快速排气方法,操作简单,可明显缩短排气时间,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捷的静脉输液方法,以提高急诊静脉输液效率。方法将60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步骤进行输液,观察组将排气环节改在治疗室进行。比较两组护患满意度及对气泡输入、排气失败的担心情况和输液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5项评价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进排气环节后的静脉输液操作加快了操作速度,减轻了护患心理压力,提高了护患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垂直悬挂排气法在精密过滤输液器软袋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软袋输液中快速、有效,且成功率高的排气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1000例次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软袋输液,500例次采用传统排气法,500例次采用垂直悬挂排气法,对比其排气时间和一次排气成功率。结果 垂直悬挂排气法的排气时间和一次排气成功率显著优于传统排气法(均P〈O.01)。结论 垂直悬挂排气法能有效节省排气时间,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精密过滤输液器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及减少排气失液量。方法对57例静脉输液患者,每天按随机法分为过滤圆盘180度翻转排气组(翻转组)、过滤圆盘平行排气组(平行组)、过滤圆盘U型排气组(U型组)各62例次;准备输液过程中分别采用各组方法排气。结果翻转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显著高于另两组(均P0.0167),失液量显著少于另两组,平行组显著少于U型组(均P0.05)。结论 180度翻转过滤圆盘排气法可提高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减少药液浪费;在静脉输液操作中不建议采用过滤圆盘U型排气法,以免影响工作效率、浪费药液。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之一,输液前排气是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输液排气时常出现莫菲氏滴管(下称滴管)下端输液管壁残留小气泡或管内存有空气柱,需要再次用药液冲洗排气.这样既造成药液的浪费又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或者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的少量空气,会在穿刺成功后随液体进入血竹,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身体危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临床实践,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排气成功率高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输液前排气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采用传统的排气方法。操作繁琐、费时。一次排气的成功率不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尝试了一种新的快速排气方法,操作简单。可明显缩短排气时间。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液体滴完未能及时更换,或输液器未完全插入输液瓶等原因致大量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如不及时处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良的心理负担,造成护患纠纷,而且大量空气进入血液循环会发生空气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遇上述情况,临床通常采用手指弹输液管法或从输液管衔接处拔开输液器排出空气,即上弹法和下排法。上弹法主要用于输液器中进入少量气体,如进入大量气体,采用上弹法十分费力,而且浪费时间。下排法通常会造成液体的浪费,当输入较贵重的液体时则不适合用此法,鉴此我们采用改良式输液管排气法,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排气时常习惯将液体排入弯盘内,每次操作完后清洗弯盘,或因为弯盘数量不足而排于地面造成安全隐患。鉴此,我科用直接取下的一次性输液器外包装袋代替弯盘排气,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精密过滤输液器排气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精密过滤输液器较理想的排气方法.方法采用抬高弹击法和普通弹击法对320次输液进行排气实验.结果抬高弹击法一次排气成功率为93.13%,排气时间(13.82±1.80)s,药液滴出量(0.04±0.02)ml,与普通弹击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精密过滤输液器使用抬高弹击法排气可提高排气成功率,用时短,减少药液浪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倒置并挤压茂菲式滴管至液体达滴管的1/2~2/3时,转正滴管逐渐放低左手至气体排出;观察组采用改良法进行排气,即左手持输液管尾端平齐操作者腰部,右手挤扁茂菲式滴管后放松,待液体吸入滴管内1/2~2...  相似文献   

18.
巧妙排气法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一瓶液体输完后,如未能及时处理,液面就会降至莫菲氏滴壶以下,此时更换液体.排气工作较费时费力,有时还可能浪费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当液体输至莫菲氏滴壶以下,先关闭调节器开关,换上新液体后,照常将瓶中液体引入莫菲氏滴壶。再将莫菲氏滴壶下端无空气的输液管反折向上旋转形成负压,液面就会上升,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患者输液过程中有时会因液体更换不及时有空气进入莫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内,常规排除法有弹击法、分离输液管重新排气法、生理盐水注射器排出法、挤拉式排气及缠绕排气法等几种。但这些方法存在费时,可能导致污染,成功率不高,浪费药液等缺点。鉴此,笔者利用输液管的可塑性,运用手术室输液自身的双止水调节器能快捷排尽空气,于2011年月至年月用于临床例次,均一次成功,介绍如  相似文献   

20.
改良式输液管排气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双 《护理学杂志》2008,23(10):6-6
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液体滴完未能及时更换,或输液器未完全插入输液瓶等原因致大量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如不及时处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良的心理负担,造成护患纠纷,而且大量空气进入血液循环会发生空气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