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年12月至1996年8月,我院主要采用盘外注射(230例)部分患者采用盘内注射(20例)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访200例,优良率达91%。介绍了注射胶原酶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认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髓核突出大小10mm,髓核突出伴钙化,伴侧隐窝狭窄,手术治疗复发的椎间盘突出症等,不是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联合注射胶原酶于腰椎间盘突出物表面和突出物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和疗效。方法 对155例经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导引下分别于椎间盘突出物表面和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L3-4、L4-5采用经椎间孔进针法,L5-S1多采用经小关节内缘、穿黄韧带、达硬膜外进针法。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100%,经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146例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4.2%。随访期间34例进行CT复查,其中32例可见原腰椎间盘突出物变小或消失,疗效均为优、良。2例无变化,疗效为差。2例并发椎间盘炎,经抗炎治疗治愈。结论 CT导引联合注射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液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及椎间盘组织的变化。方法局部麻醉下作椎间盘造影,椎间盘内注入中药复方液。结果临床试验251例,243例获得6个月-5年(平均3.5年)随访。最终疗效优89例,良102例,合计有效率为76.1%,注射后改善率为72.6%,对突出型、非游离的脱出型椎间盘突出有疗效。复发17例(7%)。无并发症发生。39例因注射无效或复发施行手术,术中见神经和椎间盘周围组织未因注射发生变化。注射无效的主要原因是髓核明显脱出、游离或合并骨性椎管狭窄。组织学观察髓核发生类似酶作用后的变化,但椎间盘损害远比用胶原酶等注射治疗轻微。结论中药复方液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L4-5椎间盘突出经旁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通过L4-5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椎间孔,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硬膜外CT空气造影解决该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对66例经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旁路直接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62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23例3个月后CT复查22例突出物变小或消失,溶解率95%.结论 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L4-5椎间盘脱出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渗盐水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高渗盐水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及椎间盘组织的变化。方法 局麻下作椎间盘造影,然后椎间盘内注入10%高渗盐水10~2.5ml。结果 临床试验共262例,255例获得平均4年随访。最终疗效优93例,良100例,合计有效率为75.7%,注射后改善率为71.5%,对突出型、非游离的脱出型椎间盘突出有疗效。复发13例(6.7%)。无并发症发生。26例因注射无效施行手术,术中见神经和椎间盘周围组织未因注射发生变化。注射无效的原因是髓核明显脱出、游离或合并椎管狭窄症。组织学观察髓核发生类似酶作用后的变化,但椎间盘损害远比用胶原酶注射治疗轻微。结论 10%高渗盐水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胶原酶单独注射和与髓核切吸术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15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四组分别按腰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法及分别将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法与髓核切吸术合用进行治疗。结果 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法与髓核切吸术合用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94%及 93 %高于单独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两组有效率 90 %及 88%。结论 胶原酶溶解髓核与切吸髓核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快速、有效的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胶原酶直接注射突出组织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对76例临床确诊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经棘突间人路直接穿刺椎间盘脱出组织并注射600U胶原酶。随访时间为半年。3年,回顾性分析随访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治愈59例,治愈率为77.6%(59/76),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9.5%(68/76)。其中32例进行了MRI随访(术前、术后7d、1个月、3—24个月)。3例(3/32)MRI复查发现椎间盘变窄,17例(17/76)出现一过性下腰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棘突间入路直接穿刺脱出的椎间盘组织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割抽吸术(P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01例经临床和MRI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施行PCD,观察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和突出髓核还纳程度、椎体的稳定性。结果 PCD术后6个月及1、2、3、4年优良率分别为83.2%,86.1%,86.0%,85.7%,66.7%.36例合并失稳者随访3个月至1.5年无一例失稳加剧。并发椎间盘炎1例,穿刺点小血肿3例,脊髓一过  相似文献   

9.
应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对经皮穿刺注射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方法 78例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入医用臭氧,2~4d后再经硬膜前间隙在突出物表面及突出物内注入医用胶原酶1 200u行髓核溶解术.结果 术后6~25个月随访观察,78例中疗效优58例(74.3%),良16例(20.5%),差4例(5.1%).1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症状复发,其中9例2个月后自行好转,3例经再次注射臭氧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经皮穿刺行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鄂有国  叶森 《放射学实践》2001,16(3):163-165
目的:探讨提高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疗效的有效途径,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后再注射胶原酶于椎间盘内。结果:有4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疗效,其中包括10例有部分髓核组织脱入椎管的病人。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后再注入胶原酶能明显提高疗效。对于突出程度较重的病人联合应用髓核切吸与胶原酶盘内注射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臭氧与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突出髓核内注射臭氧和胶原酶治疗。结果通过3、6个月的随访,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60%),良7例(35%),差1例(5%),优良率95%。未出现硬膜囊、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臭氧胶原酶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134例经临床和影像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先行射频热凝治疗,后行椎间盘内、盘外注射臭氧.结果:134例患者治疗后3~6个月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级,优85例,良36例,可8例,差5例,总有效率96.3%,优良率为90.3%,无1例并发症.结论:CT引导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加臭氧髓核氧化术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55例行双介入治疗,41例行单纯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45例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穿刺点距脊柱中线6~10 cm,穿刺针与脊侧皮肤≤50°,同时向尾侧斜≤20°。结果穿刺成功率100%。55例行双介入治疗者疗效,优:30例(54.55%),良:16例(29.09%),一般:5例(9.09%),差:4例(7.27%)。41例单纯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优:11例(26.83%),良:14例(34.15%),一般:7例(17.07%),差:9例(21.95%)。45例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优:16例(35.55%),良:13例28.89%),一般:8例(17.78%),差:8例(17.78%)。结论双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康复快,显效率高,并发症少,感染率低,费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臭氧注射腰椎间盘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CT或MRI证实,保守治疗3月以上无效。手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局麻,CT导向下用18 G穿刺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气体20 ml,必要时在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时,向椎旁组织内注入臭氧10 ml。依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分析患者年龄、病程、突出程度、是否累及多个椎间盘等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36例患者随访3~24月,显效56例(41.2%),有效69例(50.7%),无效11例(8%),总有效率近92%。术后无1例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臭氧注射腰椎间盘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联合应用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共治疗50个椎间盘,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良率85.3%,术后12个月影像复查(CT、MRI)与术前对照显示AB值、R值术后是术前的36%、43%,有较为明显的缩小.结论 本项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胶原酶对纤维环有溶解作用,臭氧对髓核有氧化作用,两者结合疗效肯定,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向好,术后1年影像检查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臭氧髓核氧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臭氧结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按照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83例患者,优144例,良18例,可16例,差5例;优良率为88.5%,有效率为97.3%;本组患者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臭氧髓核氧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因此疗效更好,同时安全、费用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臭氧(O_3)髓核消融术联合椎小关节局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小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80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小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Ⅰ组(n=40)单纯椎间盘穿刺臭氧消融术,注射50 μg/ml O_3 10~20 ml,Ⅱ组(n=40)行椎间盘穿刺臭氧消融的同时在双侧或单侧椎小关节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1 ml,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与术后1周,3、6个月采用双盲法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量表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第1周Ⅰ组和Ⅱ组有效率分别为65%和82.5%: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6个月时分别为70%和92.5%.Ⅱ组较Ⅰ组病例在1周、3、6个月疗效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椎间盘臭氧消融联合椎小关节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小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