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李倩  张宇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6):444-445,448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对我院150名精神科护士(工龄5年以内的年轻护士60名和10年以上工龄的资深护师90名)和138名综合科护士进行抽样测试调查;并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应对方式评定量表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普遍很大,主要表现在择业后的心态、工作遭遇、心理压力有明显的差异(P〈0.01)。其中年轻护士比资深护师的压力更大。应对方式问卷量表评分精神科护士的自责、求助、幻想3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综合科护士(P〈0.05),而解决问题、退避因子分显著低于综合科护士(P〈0.05),合理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护士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因子分方面高于资深护事(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应对方式不容乐观,管理者应给予高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96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职业任务得分护士组为146.06±15.83,对照组为127.04±1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紧张源为责任感、任务过重和任务不适应。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护士组为26.25±7.14,对照组为21.06±6.60,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护士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为27.31±6.35,男护士为22.04±6.39,差异有显著性(P〈0.05);职业任务总分男护士为155.31±15.24,女护士为142.73±15.8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病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本院98例精神科护士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市同等级别综合性医院普通内科97例护士作为对照组,以自拟调查问卷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进行调查评定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士SCL-90得分高于对照组护士,除人际关系、敌对因子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人际关系,观察组护士各项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护士SCL-90各因子分>2分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可能存在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该引起护理人员自身和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高翔 《继续医学教育》2011,25(8):20-21,25
目的:探讨精神科老年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针对产生压力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老年科病房45名精神科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科老年病房护士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P〈0.01)。结论:精神科老年病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护士应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以改善并提升精神科老年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她)们能更积极地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压力的原因和程度,提出减少精神科护士压力的措施与建议。方法:应用精神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与金华常模作比较。结果:精神科护士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要结合本专业实际采取措施,以减轻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6.
戴兰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49-151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2013年1~3月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岗护理人员147名进行调查,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对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发生情况与护龄、学历及婚姻状况的关系。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总数为38例,占25.8%,其中女性32例,比例为30.7%,男性6例,占14.0%。男女两组在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精神科护理人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23、2.57、3.21、2.22,P〈0.05);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这4项的因子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不同护龄、婚姻状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2、3.280,P〈0.05);在不同学历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急诊科16名护士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8.63±10.24)分和(47.26±10.31)分,干预后分别为(39.82±6.43)分和(37.62±7.24)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由于接触患者面广,工作繁重,压力大,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健康,通过心理支持和干预,有助于护士进行心态调整,对提高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薛燕  郭瑞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3013-301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压力的原因和程度,提出减少精神科护士压力的措施与建议。方法:应用精神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与金华常模作比较。结果:精神科护士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要结合本专业实际采取措施,以减轻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冯锦妹 《当代医学》2011,17(6):125-126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改善对策。方法 43例精神科护士作为实验组,42例非精神科护士作为对照组,通过SCL-90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除强迫症状、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外,实验组SCL-90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精神科护士来说,应通过多方面的配合以及自身调节,逐步增强适应能力和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不同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不同医院护士的职业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生活满意度情况,为人本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MBI量表和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同时对精神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的护士进行评定。结果:护士职业压力源五个维度中护理专业、工作环境、病人护理方面三个维度,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有显著差异(P〈0.01):NBI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精神科护士与综合医院护士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护士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精神科护士平均分为3.63,综合医院护士平均分为4.3l,综合医院护士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精神科护士(t=3.43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在人群中工作压力较大,生活满意度低,管理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注重护士行为心理管理,协助护士正确认识和舒缓工作压力,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芳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103-104
为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名精神科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其评分分别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是,该班护士的9项因子中,抑郁、强迫症状、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4项统计指标与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应对她们加强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叙事教育对精神科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科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观察组除常规培训外还进行叙事教育,包括精细阅读与观看影视作品,书写“平行护理记录”,讲述心情故事,进行1年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采用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评分119.23±22.30分,高于对照组的106.80±17.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护士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评分107.13±22.56分,低于对照组的126.40±4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教育可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3.
杨健  李娜 《西部医学》2011,23(12):2464-2465
目的了解参加"5.12"抗震救灾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28名参加过"5.12"地震医疗救援工作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调查,对被调查者按专业和性别进行分组,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参与过抗震救灾的医护人员身体和心理均存在明显的问题,其中躯体症状、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积分较高;女性组较男性组在躯体化(t=6.94,P=0.016〈0.05)、抑郁(t=7.26,P=0.000〈0.01)、焦虑(t=6.17,P=0.028〈0.05)有明显差异;医生组较护士组仅在躯体化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t=5.26;P=0.039〈0.05);医护人员在应付方式上,男性组、女性组及医生组、护士组的SCSQ积分分别为(1.99±0.53)、(1.67±0.48)和(1.82±0.55)、(1.91±0.58)分,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3.72,P=0.124〉0.05);医生组与护士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3.72,P=0.124〉0.05)。结论紧急救援任务会给医护人员身体和心理带来伤害,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促使医护人员仍有积极的行为方式。在救援结束后,医护人员往往成为医疗和心理帮助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周天红  孙凌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1,(13):1661-1661,1674
目的:对采编记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名采编记者进行评定,将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并进行性别比较。结果:采编记者强迫症状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t=2.66和t=2.10,P均〈0.05)。女记者焦虑症状因子分高于男记者,差异有显著性(t=2.08,P〈0.05)。结论:采编记者的心理状况相对良好,强迫症状因子分高,估计与职业要求有关,女记者较男记者更易产生焦虑。  相似文献   

15.
95名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分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爱武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40-1441
目的:为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精神科护士95人与国内女性常模和不同年龄段护士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和29岁以下护士突出的心理问题为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的因子明显高于常模组和30岁以上护士组(P〈0.05),其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压力,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精神科l临床医护人员幸福感与自测健康及自我和谐的特点以及之间的关系,为精神科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量,并做对照研究。结果:精神科医务人员的总体幸福感、自测健康总分以及自我和谐总分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总体幸福感总分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他各因子无显著相关;总体幸福感总分和自测健康总分医生高于护士,有显著性差异;医生与护士的自我和谐总分无显著性差异;综合性医院的总体幸福感、自测健康和自我和谐总分与专科医院无显著差异。结论: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的幸福感、自测健康和自我和谐无性别差异;幸福感和自测健康受职业性质的影响。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应引起管理者和自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及应付方式.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应付方式问卷(GSQ),分别对郑州审某精神病医院护士48人及郑州市某综合医院内科护士42人的心理状况及应付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与非精神科护士相比,精神科护士焦虑、躯体化因子分较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应付方式类型多为成熟型,与非精神科护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有较为突出的焦虑及躯体化问题,但其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助于舒缓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心身健康状况、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为调查工具,对268位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将所得结果与常模比较.结果 护理组SCL-90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在躯体化、焦虑、恐惧、抑郁、人际敏感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其余各因子分与常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精神科的工作环境与正常人群所处环境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精神护士的心身状态产生一定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陆静  唐微韵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66-2768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以便研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0名精神科在职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从高到低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系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不同职称、不同文化程度对压力源的比较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和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管理及人际系方面的问题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方面问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主要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对促进身心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分别进行糖尿病康复治疗,并对实验组配合心理干预。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的评定和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BG)的测定。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BG、2hPBG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2hPB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B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均数值下降较明显。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对降低患者的2hPBG有一定作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