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1993-2003年我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疾病谱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3年期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及顺位,疾病分类按ICD-9统计分类.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居住院病人前五位,且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应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找出其疾病分布规律,为制定相应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顺位,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04-2006年死因监测系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死因前5位的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居民应将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作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何中义 《重庆医学》2011,40(27):2767-2768
目的探讨某县医院近5年来住院患者疾病谱的构成以及变化,为医院的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疾病分类统计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年呼吸系统、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的患病数排列前4位,但眼和附器疾病则在近3年所占构成比增加明显。结论该院需要加强呼吸系统、损伤与中毒及创伤医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住院病人疾病顺位构成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兆雪  吴兆坤 《中国病案》2010,11(5):49-49,45
目的了解疾病谱,掌握疾病分布动态,为社会服务提供信息。方法采用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为标准进行分类,对《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在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疾病类别占全疾病谱的构成比逐年下降。结论疾病谱在逐年扩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出综合医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1565例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文萍  郝志国 《当代医学》2010,16(25):42-44
目的了解我院7年来住院病人死因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为疾病的防治和医院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2009年住院死亡病例资料1565份,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前5位死亡病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医疗机构要加强疾病监测、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加强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自我防病意识。达到有效控制和降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院1993—2010年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为主要病种。结论应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加大科研厦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分类,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年平均死亡率为1 368.92/10万,其中男性为1 588.44/10万、女性为1 140.51/10万.死因构成居前5位的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90.97%.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减少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07年-2009年住院病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绥霞 《中国病案》2011,12(1):54-54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死亡原因。方法分析某院住院死亡资料。结果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居各类疾病系统死亡之首,其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应重点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防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慈溪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住院疾病构成及选择不同医疗机构就医情况,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慈溪市3个镇2006年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全部住院病例(4808例次),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标准进行疾病分类,对住院疾病构成和流向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病人疾病排名在前5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占69.58%;在市内医院住院的农民占总住院例次的60.52%,市外医院住院的占39.48%。结论要加强慈溪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对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等重点疾病的防治能力;通过调整起付线、完善补助比例、合理设置定点医疗机构、健全双向转诊制度等措施,引导农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更多地利用基层卫生资源和基本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0.
2003年~2006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影响我区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方法分析某院2003年~2006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顺位。结果2003年~2006年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占全院疾病总和的85.4%。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为该院主要住院病种。结论应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涂嘉玲  吴浩  赵文龙  胡世明 《重庆医学》2015,(25):3562-3564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某县居民的全死因顺位及主要死因的死亡现状、死因构成及其年龄、性别特征,为各级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Excel 2003汇总数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计算潜在减寿年数。结果2003年7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有效三峡库区忠县常住人口死亡病例62702例,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三大类疾病死因中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7.76%,成为最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损伤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病。结论三峡库区蓄水后忠县的主要死亡原因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并且年龄逐步年轻化趋势;开展意外伤害研究,防止早死成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耿春梅 《医学动物防制》2013,(10):1142-1143,1146
目的了解2011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顺位,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1年巴彦淖尔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的疾病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结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居民首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探明海军人员50~80年代的总死亡水平和死因谱的变动趋势,分析了1951~1986年海军在编人员的死因资料。结果提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消化病是海军在编人员的三大死因,占死亡总数的74.97%。36年来,传染病和结核病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了49.07%,但仍处于死因的第4~5位;结核病死亡率下降了92.68%,由50年代的第4位死因降至80年代的第10位。恶性肿瘤和脑血管  相似文献   

14.
某医院消化科11年肝硬化住院病人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1-2001年新医大一附院消化内科肝硬化病人住院构成比,提出肝硬化的常见病因,主要并发症,病死率和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预防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肝硬化的病案资料做调查分析。结果1、十一年来新医大一附院消化科肝硬化的发病构成比及病死率平稳下降,但住院量有上升趋势。2、性别:男女比2.5:1。3、年龄:45-65岁为高发年龄段69.77%。4、族别:汉族:其它民族比5:1。5、病因: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占69.87%,其中HBV( )(91.20%)。6、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35.55%)。7、死因: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39.50%)。8、预测到2005年我院消化科肝硬化的发病构成比为9.33%,病死率为4.45%。结论近十一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肝硬化住院病历调查结果示:肝硬化发病情况与目前肝硬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育龄妇女的死亡情况,分析其主要死亡原因、死亡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干预和防治措施,以期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根据广西第三次居民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抽取了6个反映广西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县(市或区)和3个癌症高发县(市),收集2004~2005年广西育龄妇女死亡数据资料及相关人口资料,计算育龄妇女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和构成比等。结果2004~2005年广西育龄妇女粗死亡率为93.97/10万,标准化死亡率为95.42/10万,其中前三位主要死因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31.69/10万、22.96/10万、16.87/10万,三者死因占全部死亡的74.96%。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死亡年龄构成呈负偏态分布,主要集中在30~49岁组。结论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防止意外伤害死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建议进一步强化育龄妇女健康意识,尤其宜加强育龄妇女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对年龄偏大的育龄妇女尤为重要),培养育龄妇女良好的心理素质,强调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分布,掌握人群死因结构,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温江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35.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6.72/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14.40/10万,女性为556.02/10万。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男女性前6位死因完全一致,前10位死因基本一致;0~5岁组人群以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为主要死因,占47.37%;5~15岁组以损伤与中毒为主要死因,占66.67%;15~60岁组死因以恶性肿瘤为首,占47.73%,其次是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60岁以上组人群以慢性病发展到终末阶段为主要死因,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占死因构成的90.80%。结论 慢性病是温江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大力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杨琴  刘毅 《重庆医学》2016,(18):2528-2531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结果重庆市万盛经开区2014年居民粗死亡率为650.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3.35/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93.21%。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前5位分别为损伤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3.76‰、10.19‰、8.35‰、4.84‰和2.6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1600例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160 0例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征 .[方法 ]收集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12月间 160 0例我院住院死亡病人资料 ,对死亡疾病构成比率、男女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率、汉族和朝鲜族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率及年龄构成比率进行统计 .[结果 ] 160 0例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疾病占 2 4 9% ,恶性肿瘤占 2 3 4% ,消化系统疾病占 13 7% ,意外伤害和中毒占 10 3 % ,心血管疾病占9 2 % ;男性与女性主要疾病死亡分布不同 ,两者间有非常显者性差异 ;汉族与朝鲜族主要疾病死亡分布不同 ,两者间亦有非常显者性差异 ;年龄构成比中 61~ 70岁居首位 ,占 2 6 6% ,51~ 60岁占 18 0 % ,41~ 50岁占 16 8% ,71~ 80岁占 15 8% ,3 1~ 40岁占 10 8% .[结论 ]住院死亡的疾病构成因性别及民族不同 ,其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9.
石宝星  范忠才 《重庆医学》2016,(33):4691-4694
目的 通过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8 670例死亡病案,了解疾病分布及死因变化规律.方法 疾病分类2000年及2001年以ICD-9为标准,其他年份以ICD-10为标准,应用Excel2007、SPSS17.0软件系统对该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住院死亡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来男女死亡性别比例约为1.92∶1,心脏病死亡男女性别比例为1.3∶1.15年来住院患者人数在迅速增加,而病死率逐年下降.死亡高发年龄段为60岁及以上(4 281例,占49.38%),尤其是60岁以上的心脏病患者死亡人数占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61.9%.其次是45~59岁年龄段(占20.30%),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心血管系统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冠心痛、高血压和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死因的前三位依次为肺癌、白血病及肝癌.按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死亡人数最多(2 362例,占27.24%).从住院天数来看,以住院时间小于或等于1d的住院患者死亡人数最多,为2 625例,占30.28%.结论 分析住院患者死因、疾病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医院管理方案改革,提高该地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疆五县居民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疆5县居民2004~2005年的死图构成比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以探讨新疆5县人群的死因顺位和主要的卫生问题。方法对新疆5县2004~2005年常住居民进行全死因回顾性调查,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全死因死亡率636.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按照死因构成比排序,前5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按照PYLL率排序,前5位死因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按照PYLL相对比排序,前5位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结论新疆5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与中毒、以及男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女性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