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洪哥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景洪哥纳香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双氢黄酮(Ⅰ)、5,6-2H-6苯乙烯吡喃-2-酮(Ⅱ)、(5R,6S,7R,8R)-7-羟基-8苯基 四氢呋喃并[3,2-b]-2H-吡喃-2-酮(Ⅲ)、(6R,7R,8R)-6-(7,8-二羟基苯乙基)-5,6-2H-5-羟基-2-吡喃酮(Ⅳ)、(6R,7R,8R)-6-(7,8-二羟基苯乙基)-5,6-2H-吡喃-2-酮(Ⅴ)。结论:5种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景洪哥纳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苗苗  冯毅凡  张雪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11,42(2):214-216
目的研究植物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以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景洪哥纳香根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哥纳香呋吡喃酮A(acetylgoniofupyrone A,1)、哥纳香二醇(goniodiol,5)、8-表哥纳香三醇(8-epi-goniotriol,6)、心瓣哥纳香丁内酯(cardiobutanolide,7),另外3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松属素(pinocembrin,3)、松脂素(pinoresinol,4)。结论化合物1为呋喃并吡喃型苯乙烯内酯,且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哥纳香乙酰酯A。  相似文献   

3.
姜苗苗  冯毅凡  张雪  姚新生 《中草药》2011,42(12):2386-2388
目的 研究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景洪哥纳香根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单乙酰双哥纳香二醇(1)和景洪哥纳香胺酮(2).结论 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苯乙烯内酯二聚体,化合物2为一个新的生物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植物景洪哥纳香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和MS、NMR等波谱鉴定技术。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1)-(6)。结论: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鉴定景洪哥纳香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7-苯基-2,6-二氧双环[3,3,1]壬烷-3-酮(Ⅰ)、10-氨基-4-羧基-3,8-二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Ⅱ)、10-氨基4,8-二羟基-3-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Ⅲ)、β-谷甾醇(Ⅳ)和β-胡萝卜苷(Ⅴ)。结论分得的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景洪哥纳香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洪哥纳香Coniothalamus cheliensisHu叶的氯仿提取物中分得6个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UV、IR、MS、^1H,^13CNMR)鉴定为aquilegidine(Ⅰ)、紫玉盘内酰胺(varilactam,Ⅱ)、鹅掌楸碱(liriodenine,Ⅲ)、马兜铃内酰胺AⅡ(aristololactamAⅡ,Ⅳ)、4,5-dioxodehydroasmilobine(Ⅴ)和马兜铃酰胺AⅢa(aristololactamsAⅢa,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建立快速鉴景洪哥纳香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应用ACQU 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根据质谱信息推测了该植物氯仿提取物中12个苯乙烯内酯的结构.结论:本方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快速高效地鉴定了植物中的苯乙烯内酯,同时本文探讨了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8.
景洪哥纳香叶中的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景洪哥纳香叶的抗肿瘤活性苯乙烯内酯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苯乙烯内酯:(+)-isoaltholactone(1),goniodiol-7-monoacetate(2),leiocarpin A(3),goniodiol(4),另3个为松乔素(pinocembrin,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和豆甾醇(stigmasterol,7)。结论:化合物1-4体外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靳三林  王乃利  张雪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09,40(3):341-344
目的 研究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口山)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甲基丁-2-烯基)-5"-羟基-6"-甲基-6"-(4-甲基戊-3-烯基)-4",5"-二氢吡喃(2",3":3,4)双苯吡酮(Ⅰ)、5,9-二羟基-8-甲氧基-2,2-二甲基-7-(3-甲基丁-2-烯基)-2H,6H-吡喃一[3,2.b]一双苯吡-6-酮(Ⅱ)、黄牛木(口山)酮A(Ⅲ)、4-(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1,3,5-三羟基-9H-双苯吡-9-酮(Ⅳ)和黄牛木酮A(Ⅴ).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越南黄牛木(口山)酮E(cracochinchinone E).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黄牛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对叶百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巧  邹吉斌  姜阳明  梁光焰  胡占兴  郝小江 《中草药》2020,51(13):3378-3382
目的研究百部科百部属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C18、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对叶百部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3-甲基-2H-吡喃-2-酮(1)、stilbostemin A(2)、stilbostemin K(3)、stilbostemin P(4)、stilbostemin Q(5)、stilbostemin R(6)、stilbostemin T(7)、stilbostemin W(8)、stilbostemin X(9)、stilbostemin Y(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吡喃酮,命名为对叶百部吡喃酮A,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