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头穴丛刺组、针康组,每组各30例。康复组进行常规的平衡功能训练,平衡能力能训练按三级平衡渐进的原则进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头穴丛刺组针刺取穴采用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顶区、顶前区、枕下区针刺治疗;针康组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头穴从刺治疗。各组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积分量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各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积分量表评定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康复组与头穴丛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头八挑刺组均与针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与单纯头穴丛刺康复和单纯使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头穴丛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B组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C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治疗方法。3组的治疗均每日1次,治疗6天休息1天,4周为1个疗程,治疗持续3个疗程。3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小腿腓肠肌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综合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为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同时配合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头穴丛刺为主针刺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经秩和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为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不仅能够改善其运动功能,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康法(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中药泡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康组及泡洗组各40例,分别采用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中药泡洗、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中药泡洗,比较三组患者NR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N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针康组及中药泡洗组(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明显高于针康组及中药泡洗组(P0.05)。结论:针康法联合中药泡洗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康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康复组予一般康复疗法和平衡训练法,针康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头穴丛刺治疗,穴取顶区和枕下区.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定患儿的平衡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定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针康组治疗后Berg平衡评分、ADL评分较康复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头穴丛刺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头穴丛刺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够提高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刺研究》2009,34(3)
目的:观察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电鍉丛针治疗的优越性。方法:164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电鍉丛针组(84例)与头穴丛刺组(80例),均按照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选取穴位(顶区、顶前区)。头穴丛刺组向前或向后透刺,留针6 h;电鍉丛针组用自制的电鍉丛针连接电针仪,每次通电30 min;各组每周均治疗6次休息1 d,连续观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生活能力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两组的疗效评定。结果:各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3项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鍉丛针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治疗形式上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OTOree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已明确诊断的60例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即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组,B组即MOTOmed结合康复治疗组,C组即综合治疗组(头穴丛刺、MOTOreed结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和ADL等进行康复评定,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组、MOTOmed结合康复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对改善和提高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符合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A组为头穴丛刺组20例,B组为神经松动术组21例,C组为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组20例,基础治疗为药物、常规电体针与康复治疗,A组加头穴丛刺,B组加神经松动术,C组加头穴丛刺与神经松动术,根据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神经电生理、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定,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疗法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功能的影响。结果:1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在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神经电生理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组在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神经电生理上分别与头穴丛刺组和神经松动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神经松动术以及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均能改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并且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效果优于单纯的头穴丛刺与神经松动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康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VD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头穴丛刺组,每组各20例,康复组采用认知训练法、头穴丛刺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法、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方法,共观察8周,比较三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VD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总评分,针康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康复组50%及头穴丛刺组65%。结论:针康法能较好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康复组及头穴丛刺组。  相似文献   

11.
膈下逐瘀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精液不液化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精液不液化症患者78例,治疗组38例以膈下逐瘀汤加减;对照组40例以透明质酸酶、维生素C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41.0%,对照组1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精液不液化症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5 8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2 2例 ,常规治疗合并丹参注射液、高压氧治疗组 (观察组 ) 36例 ,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意识恢复、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平均住院时间 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丹参注射液、高压氧联用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中风恢复期患者104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康复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6.9%;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9.3±11.2)分,高于对照组的(82.8±10.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回生第一丹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2组均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抗炎对症治疗。观察组加服回生第一丹。观察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VAS疼痛评分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角度和骨折平均痊愈时间。结果:VAS评分术后第7天和第14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角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丢失角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4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00%,平均痊愈时间(13.7±3.4)周;对照组痊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66.7%,平均痊愈时间(17.8±3.6)周。临床疗效、平均痊愈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回生第一丹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愈合速度、增加愈合率,同时能够有效减小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丢失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三子咳喘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痰湿阻肺证)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客观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将慢性支气管炎痰湿阻肺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对照组15例.试验组口服三子咳喘胶囊2粒/次,空白模拟剂3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桂龙咳喘宁胶囊5粒/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10天.结果:临床总体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率23.26%,显效率39.53%,有效率37.21%,愈显率62.79%;对照组临床控制率20.00%,显效率33.33%,有效率46.67%,愈显率53.33%.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率20.93%,显效率37.21%%,有效率41.86,愈显率58.14%;对照组临床控制率20.00%,显效率33.33%,有效率46.67%,愈显率53.33%.两组对咳嗽、咳痰、喘息均有明显疗效.以上疗效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子咳喘胶囊临床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与桂龙咳喘宁胶囊相仿.  相似文献   

16.
益气养阴法治疗无排卵型功血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单纯女性激素和单纯益气养阴中药加减方治疗功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中医治疗采用益气养阴中药加减方(党参,生黄芪,五味子,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阿胶珠,乌贼骨等)。西医治疗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结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中药治疗组痊愈率为43.42%,显效率为27.63%,有效率为18.42%,无效率为10.53%,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痊愈率为23.00%,显效率为47.00%,有效率20.00%,无效率为10.00%,总有效率90%。在总有效率方面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在证候(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b,PLT,PT,APT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青春期功血患者和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SH,LH,E2,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治疗组治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好,疗效巩固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呼吸机展开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评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状况。结果: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ICU住院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及CRP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死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妇产科重症患者早期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支持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用于妇产科重症患者,能够促进其早期肠道功能恢复,护理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筋膜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砭石疗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假性近视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治疗54例。治疗组给予砭石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视疲劳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5%,对照组为87.0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砭石疗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中风康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中风康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对照观察 ,设中风康胶囊治疗组 12 0例和脑复康片对照组 80例 ,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3 3% ;对照组总有效率5 8 8%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