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缔组织病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和血管.由于肺脏具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故结缔组织病常伴有肺间质病变[1].结缔组织病所致的肺间质病变多为渐进性,少数可出现急性肺间质病变[1],其起病急,进展迅速,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平均存活时间很短,大部分病例在1~2个月死亡.目前,在临床上对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2].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导致患者在治疗早期对激素敏感,而到晚期纤维化时效果较差[3].我科2003年1月-2005年5月共收治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32例,经过激素结合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并配合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呼吸系统疑难病,临床表现以运动性呼吸困难,动则气短、干咳、喘憋为主要特征,由于近年环境的变化,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主要发生在肺间质,累及肺泡上皮细胞、肺毛细血管和肺动静脉,复杂的致病因素导致肺泡炎,过度免疫炎性反应导致肺间质纤维化过度修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指原因不明、局限于肺间质内的纤维化。本病并非罕见,预后恶劣。由于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故临床诊断相当困难。本文报告我院1984年1月~1990年6月间诊治的24例特发性弥漫肺间质纤维化,并对诊断标准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6例,女8例。年龄35~75岁,平均55.4岁。患病至就诊时间1年以内者3例,属急性型;余21例均在1年以上,属慢性型。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本院3年来临床确诊的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种疾病之间,其肺功能表现主要为混合性呼吸功能障碍,X线胸片、CT及高分辨CT(HRCT)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胸部HRCT能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肺间质病变是一组主要累及肺泡和支持结构,如小叶间隔、肺泡壁及支气管周围的疾病,病理表现为炎性改变及纤维化。CT扫描能充分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分布及特征,及早发现肺部疾病,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42例肺间质病变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肺间质患者CT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诊治的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肺间质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X线和CT检查结差异。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肺间质患者CT表现:32.22%(29例)表现为网格影,26.67%(24例)表现为渗出斑片浸润;31.11%(28例)显示病变累及5个肺叶,38.89%(35例)显示病变累及3个肺叶,30.00%(27例)显示病变累及2个肺叶;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肺间质患者X线表现:81.11%(73例)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检出率对比:CT总检出率为94.44%,高于X线的81.11%(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肺间质患者CT主要表现为网格影,并累及多个肺叶,其检出率高于X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肺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2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确诊的12例多血管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肺部X线片、CT及高分辨CT、实验室资料,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2例多血管炎患者中11例存在肺损害。9例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弥散性通气功能障碍;全部患者P-ANCA阳性;3例表现为弥漫性肺阃质纤维化、蜂窝肺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进行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肺问质纤维化是多血管炎的早期表现之一,多血管炎早期应及时监测肺功能、肺部高分辨CT,以便及时发现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石棉沉积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其临床及病理表现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 报道1例石棉沉积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并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讨论。结果 组织学表现为胸膜、肺泡间隔和支气管血管周围呈慢性炎症及纤维化,病变不连续,与相对正常的肺组织相间隔。肺间质中可见散在分布的串珠样石棉小体,铁染色(+),呈蓝黑色。结论 肺石棉沉积症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肺间质纤维化,病变类似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在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中找到石棉小体,可使用铁染色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凤  刘巨源 《临床荟萃》2006,21(8):564-566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意义,并探讨其临床诊断要点.方法对近8年来临床确诊的36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例进行临床与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肺气肿合并肺纤维化11例,肺心病合并肺纤维化25例.结果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多数界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胸部X线及CT兼具二者特点,肺纤维化病变在肺心病组多见.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其中临床症状及胸片是诊断的重要线索,高分辨率CT是临床确诊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特效药物,故运用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是目前的热点与难点。运用温阳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文献较少,故笔者就近年来运用温阳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做大致归纳,初步探讨温阳法在该病运用的理论可行性及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资玲华 《华西医学》2014,(2):269-272
目的评估CT检查对尿毒症肺炎患者临床诊断指导、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2月-2013年1月64例尿毒症肺炎患者入院和治疗后临床表现、病程转归,对比分析CT影像改变和临床疗效关系。结果64例尿毒症肺炎患者胸部CT表现:出现肺淤血27例,肺间质水肿5l例,肺泡渗出水肿8例,肺间质纤维化15例,各个病程阶段有不同的影像表现;CT检查清楚显示浆膜腔积液和心脏形态改变;临床血液透析、对症治疗后复查CT所见:27例肺淤血、51例肺间质水肿及42例胸腔积液治疗前后对比CT影像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例肺泡水肿治疗前后肺部影像表现有差异(P〈0.05);15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肺部CT影像无变化,14例患者伴有心包积液,经过治疗仍有6例积液未吸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诊断,CT的影像表现可对尿毒症肺炎提供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评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以便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法该组6例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结果、胸片、高分辧率CT(HRCT)资料并与病理活检做对照,重点介绍该病在高分辨率CT上的表现。结果6例临床表现为咳嗽、气急、呼吸困难和低氧血征。胸片显示两肺有多发的斑片状影。高分辧率CT上的表现是:磨玻璃样影、网状影以及晚期的蜂窝样影等。病灶以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结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相结合,有助于作出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一经病理证实,及时治疗,部分病例可获得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致肺间质纤维化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关节病变外,常可累及肺、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器官或组织.RA累及肺部时,以肺间质纤维化为多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等,有称类风湿肺炎.现将近6年来两个医院收治的8例RA致类风湿肺炎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加深对RA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26例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肺部x线、肺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结果所有患者中,CRP升高24例,低氧血症18例,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并治疗肺部病变,尤其是Ⅺ;强阳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发病率高,也是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至关重要。我科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6例现将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吡啡尼酮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目前尚无法治愈的疾病,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大约短则1个月内,长则3~8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是当务之急。早期认为肺间质纤维化是致纤维化肺泡炎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主要治疗集中在抗炎治疗、免疫抑制剂的膻用。但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剂等抗炎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于弥漫性肺泡炎症和肺实质损伤造成的修复失衡和过度,最终导致肺纤维化,故提出以抗纤维化为主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间质纤维化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肺间质纤维化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医护人员针对患者情况实施多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全面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68例患者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好转46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对肺间质纤维化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正>结节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肉芽肿性疾病[1],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损害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结节病最易累及肺[2],也称肺结节病,典型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小结节,后期可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皮肤亦是常受累之地,表现为皮肤结节性红斑[3]、冻疮样狼疮、皮下结节等。临床常见咳嗽、胸闷、活动后气短,发热、乏力、盗汗,四肢结节等[4]。  相似文献   

19.
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病变范围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血管和肺泡上皮细胞等~([1])。该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吸入粉尘(如石棉和煤等)、气体(二氧化硫、烟尘等)有关,同时病毒、真菌、细菌等感染以及药物影响均可致病~([2])。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控制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皮质激素、强的松、环磷酰胺等,但治疗效果都  相似文献   

20.
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多发于50岁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等[1-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异常,多表现为中度或重度限制性通气障碍或弥散性功能障碍[4-5]。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药物、吸入有害气体或有机尘埃、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