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患者女,29岁,待业,确诊艾滋病3年,反复咳嗽、发热1年,加重伴气促10余天,于2011年3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11月29日到我院门诊就诊,胸部x线示双肺弥漫浸润影伴左肺下叶空洞形成,诊断为肺结核,按2herz/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患者自觉咳嗽症状稍有好转,于2011年1月26日复查胸片示病灶有吸收,继续抗结核治疗至今.入院后查体:体温37.0℃,脉搏10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6/63 mm hg(1 mm hg=0.133 kpa),慢性面容,神清,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干燥,右侧颈部触及一约绿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晚发现和非晚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简称配偶),在随访期1年内发生血清阳转的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登记的HIV/AIDS病人的配偶建立观察队列,按是否是晚发现分组,统计基线调查后12个月内HIV/AIDS病人配偶的HIV血清阳转频率,并比较各分层因素HIV血清阳转优势比,计算晚发现和非晚发现两组随访1年内患者配偶血清阳转密度,明确晚发现和HIV血清阳转的关系。结果 1 649例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HIV/AIDS病人占66.28%(1 093/1 649),非晚发现HIV/AIDS病人33.72%(556/1 649)。282例(17.10%)HIV/AIDS病人的配偶发生HIV血清阳转,晚发现病人配偶的血清阳转占总阳转患者比例为73.40%(207/282),非晚发现病人配偶的阳转比例为26.60%(75/2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随访12个月时HIV/AIDS病人配偶的HIV血清阳转密度为30.97/100人年,其中晚发现病人的配偶为36.76/100(207/563.17)人年,非晚发现病人的配偶为21.58/100人年(75/347.47)。和非晚发现病人的配偶相比,晚发现病人配偶的HIV血清阳转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感染途径等分层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现HIV/AIDS病人配偶的血清转化密度最高是55~64岁组,30~40岁组是另一血清转化高峰。结论观察期1年内,广西HIV/AIDS病人配偶的HIV血清转化率较高,以55~64岁组为血清转化高峰,主要由晚发现患者导致。应提高HIV/AIDS病人早发现能力,和家庭计划生育干预、抗病毒治疗等干预措施相结合,减少HIV家庭内传播。  相似文献   
4.
覃善芳 《现代保健》2013,(10):159-16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临床常见睡眠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患者深度睡眠减少,经常觉醒,主要特征表现为频发呼吸暂停及低氧血症。全球范围OSAHS发病率约为3%~5%,而超过6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在个别群体可达 80%[1-2]。已有研究证实[3],  相似文献   
5.
6.
7.
张庆团  覃善芳 《内科》2009,4(1):165-165
低钠性脑病是由于低钠血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及行为异常等,临床十分常见。由于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的生理性退化,一旦患病极易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且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低钠性脑病,易被误诊为各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脑血管意外。现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老年人低钠性脑病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覃善芳 《广西医学》2007,29(2):278-279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的流行,真菌性肺炎的发病率日益增多。现就我院ICU自2004—2006年收治的40例重症真菌性肺炎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异常改变,为临床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组共55例艾滋病患者,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外周血细胞三系减少;血红蛋白及白细胞二系减少的患者9例;白细胞、血小板二系减少的患者10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患者4例;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15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5例;白细胞增高异常的患者3例.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大大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且小部分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核稍向左偏移.经骨髓检查,36例患者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2例见有核细胞明显活跃,7例见有核细胞增生降低.另外,5例患者存在感染性骨髓象、4例真菌感染骨髓像,2例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骨髓象中,巨幼改变较普遍.结论:外周血细胞及核骨髓细胞的异常变化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进而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1年,加重伴气促10余天,于2011年3月24日入院.2010年3月下旬开始,患者无明确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不规则发热、畏寒,未进行正规治疗.2010年11月下旬就诊于龙潭医院门诊,经检查诊断为两上肺结核(图1,2),痰菌阴性.给予2HERZHR( H:异烟肼,E:乙胺丁醇,R:利福平,Z:吡嗪酰胺)方案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减轻,2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示病灶吸收好转(图3,4).人院前10余天,上述症状加重,体温最高达39.6℃,伴气促、食欲下降、体重减轻,门诊复查X线胸片提示肺部病灶增多而住院治疗,至入院时已抗结核治疗4个月(图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