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关节炎类相关疾病,其机制可以用代谢组学进行分析。总结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和(膝)骨关节炎的代谢组学相关文献,基于代谢组学探讨针灸治疗在关节炎类相关疾病中的消炎镇痛的作用机制,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酪氨酸、丙氨酸、花生四烯酸、丙酮酸、乳酸、脂质、糖类等小分子代谢产物水平高低变化都能说明针灸消炎镇痛的有效性。针灸治疗还可以抑制相关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促进有抗炎作用的物质产生,刺激神经网络释放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抑制信号传导通路等,达到消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研究代谢产物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一种科学方法。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已成为传统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到针灸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必然。本研究从针灸与代谢组学的内在联系和代谢组学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两方面展开,随着针灸作用机制与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的深入研究,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作用机制的诠释、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Gao J  Liu XG  Yan XZ  Yu SG  Wu QF  Du HB  Liang FR 《针刺研究》2011,36(4):296-301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但针对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代谢组学实验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鲜有文献报道。本文阐述了代谢组学在系统生物学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在现代中医药领域的广泛研究基础,探讨将代谢组学与中医、针灸契合的整体性、动态性等研究特点应用到现代针灸研究之中,对应用代谢组学解决临床研究中假针刺、时间针灸、针灸重大疾病及优势病种的机制研究、针灸处方配伍规律等现代针灸研究关键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脂质代谢组学的发展、特点、测定方法以及两者之间联系,总结脂质代谢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将脂质代谢组学与针灸相结合,对于针灸理论体系、作用机制、促进针灸现代化与国际化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研究的重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针灸与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通过对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策略与技术及在针灸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分析与论述,提出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对于发展针灸理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的焦点,现代关于针灸以及代谢组学对原发性痛经的相关研究报道居多。但在国内外,对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代谢组学研究较少,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从针灸疗法的角度将代谢组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发现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后的代谢产物有所变化,进而影响了某些代谢通路,推测这可能有助于阐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隶属于系统生物学。近年来,该方法在中医学领域研究颇多,尤其对针灸研究做出较多贡献,为探讨其在针灸学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促进针灸的现代化发展,该文通过搜索近5年国内外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有关针灸的代谢组学研究,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概况、代谢组学在腧穴作用规律中的应用和临床作用机制3方面进行综述,为将来针灸在实验及临床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介绍针灸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代谢机制,重点从针灸在胃黏膜损伤修复的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糖代谢等几个方面探讨其机理,认为针灸可通过调节以上3个方面的代谢途径实现胃黏膜修复,并提出代谢组学在中医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学是新近兴起的一种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反应生物体接受刺激时所作出的代谢物层面的变化,与中医整体观十分吻合,因此广泛用于中医中药学的研究中,在针灸学机制的研究中早已将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近年来针灸代谢组学的研究日趋增多,在揭示针灸作用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故对现今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愿能为代谢组学广泛应用于针灸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毛春焕  孔西建  徐健康 《光明中医》2016,(17):2530-253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口服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肌注降钙素针。针灸组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痛评分、血清睾酮、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骨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针灸组睾酮、骨化三醇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针灸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灸能有效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改善其骨代谢,提高成骨细胞活性、骨化三醇水平,提高整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识别结肠组织的代谢模式,探讨针灸抑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 IBS-D)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5只SD大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针灸组。模型组与针灸组采用急、慢性应激相结合方法制备IBS-D模型大鼠。针灸组在造模同时给予针灸“足三里”“关元”“内关”治疗,每日1次,共28日。通过观察稀便率、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和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6、IL-1β含量及测定结肠转运功能评价肠道功能。利用TM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对三组大鼠的结肠组织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利用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数据库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找到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稀便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稀便率降低(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用中药、针灸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5例分成三组,每组各45例,第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第二组采用针灸治疗,第三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结果:在中药、针灸两组疗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中药、针灸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同;而中药、针灸与中药合针灸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针药配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独采用中药或针灸治疗。结论:针药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郭大江  张敏 《河北中医》2008,30(10):1115-1116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发展的技术,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某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1].代谢组是反应机体状况的分子集合,所有对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均可反映在代谢组中.基因、环境、营养、药物(外源物)和时间(年龄)最终通过代谢组对表达施加影响.代谢组也是评价健康和治疗的合适的分子集合,因此研究代谢组学对治疗有直接意义[2].目前已知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代谢组成分包括: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L2)、白细胞介素(IL)-1、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钠素(ANP)等.针灸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疗效确切.近年来,针灸医务工作者做了不少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我们现将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关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分别用中药、针灸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腰椎间LIDP)患者135例分成三组,每组各45例,第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第二组采用针灸治疗,第三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结果:在中药、针灸两组疗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中药、针灸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同;而中药、针灸与中药合针灸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针药配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独采用中药或针灸治疗。结论:针药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廖炼炼 《四川中医》2009,(10):82-83
目的:对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原发性痛经分别用中药、针灸与中药合针灸治疗,观察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第二组采用针灸治疗,第三组采用中药舍针灸治疗。结果:中药、针灸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以说明中药、针灸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同:而中药、针灸与中药合针灸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以说明中药合针灸治疗方法疗效优于中药、针灸两种治疗方法。结论:针药合用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针灸、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微创康复针灸治疗组40例、微创针灸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促进脑代谢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一般治疗。微创针灸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中医针灸治疗。微创康复针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并联合康复手法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指数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简易Fugl-Meyer(FMA)积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治疗后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并且微创康复针灸治疗组疗效>微创针刺治疗组疗效。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紧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康复加针灸手法治疗能在手术成功后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两者相得益彰,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分析基于代谢组学针灸研究领域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检索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7年8月针灸领域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的文献,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纳入文献67篇,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56篇。文献包括综述类11篇(16.42%)、临床试验32篇(47.76%)、动物实验22篇(32.84%)与实验计划2篇(2.99%)。涉及疾病19种,以消化系统疾病为研究热点共25篇(包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主要是核磁共振技术35篇,检测样本主要为血浆28篇。结论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使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针灸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起步较晚。先进的代谢组学技术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才能够更加科学的解释针灸的作用机制,促进针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足三里抗运运动性疲劳大鼠5=HT生成、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周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普针组。测定递增游泳训练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下丘脑内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的变化。结果:温针灸足三里可以延长大鼠游泳力竭时间,与普针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温针灸足三里能够减少5-HT的生成,与普针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温针灸足三里能够促进5-HIAA的生成,与普针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足三里能够抑制5-HT生成,同时加速5-HT代谢,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和血浆环核菩酸含量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前后的肥胖、脂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指标及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变化。46例患者中39例为非肝阳上亢型(组1),7例为肝阳上亢型(组2)。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脂质代谢均呈异常,血浆 cAMP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组1和组2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相反。针灸治疗肥胖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植物神经功能、脂质代谢和血浆 cAMP 水平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芹梅  宋俊  张滨农  唐荣芳  孙长春 《河南中医》2012,32(10):1328-1329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配合针灸治疗代谢综合征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60例,治疗组予化痰祛瘀方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治疗以生活方式改变为主,疗程6个月,观察腰围、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FBG(mmol/L)、PBG(mmol/L)、HbA1c(%)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配合针灸治疗代谢综合征高血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