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对持续性房颤的复律作用、维持窦性心律作用及其对左心房的影响。方法:6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坎地沙坦酯加胺碘酮)35例及胺碘酮组(单用胺碘酮)30例,两组均给予胺碘酮口服;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4~8mg/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复律次日及6个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联合组的1周内转复率为67.6%,胺碘酮组转复率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50例完成6个月随访,联合组12.5%房颤复发,胺碘酮组33.3%房颤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0.01)。联合组房颤转复6个月后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左心房功能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可提高持续性房颤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长期服用坎地沙坦酯可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力,预防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83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试验组给予胺碘酮+坎地沙坦酯,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0%对65.9%,P〈0.05),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34.1±5.8)mm对(37.8±6.4)mm,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可能与坎地沙坦酯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从而抑制左心房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功能在Ⅲ级以下(除Ⅲ级)的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45),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P〈0.05)。试验终点时,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7.14%,Ⅱ组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优于单用胺碘酮,并且能够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4.
厄贝沙坦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mg/d+胺碘酮0.2g/d,对照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只服胺碘酮0.2g/d,随访一年,观察房颤复发率,第一次复发间隔、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复发性间隙:治疗组长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厄叭沙坦联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优于单用小剂量胺碘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26,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无差异(t=0.043,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胺碘酮联用能显著缩短左心房内径,显著减少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与小剂量胺碘酮配伍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80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坎地沙坦组(B组,n=59),胺碘酮+依那普利组(C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3个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和C组(P<0.05)。治疗6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6%,B组为83.6%,C组为81.5%(P<0.05)。C组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和QT间期≥0.5s的发生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分别与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治疗组,34例),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共66例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12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6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口服胺碘酮(观察组)31例,口服胺碘酮+坎地沙坦(对照组)31例,疗程观察18个月。结果共61例完成治疗,随访18个月,两组患者治疗12~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12~18个月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比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疗效。方法:房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3例)和索他洛尔组(4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判断疗效。结果:胺碘酮组房颤复律成功36例,有效率83.7%;索他洛尔组房颤复律成功35例,有效率81.4%,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胺碘酮组1周内转复窦律26例,索他洛尔组1周内转复窦律10例。左心房内径〉45mm时较〈45mm时复律成功率较低(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房颤有效率和索他洛尔相当;当左心房内径〉45mm时不易复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坎地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 50例,稳心颗粒联合坎地沙坦组(观察组)54 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LAD、hs-CR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12、18、2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可以减轻心肌重构,减轻炎症反应,可有效地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其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52例房颤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A组,25例)给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加厄贝沙垣组(B组,27例)给予胺碘酮加厄贝沙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大小及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A组房颤发生率(28%)明显高于B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房内径较A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降压治疗是否能够减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发生。方法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房颤组(AE)(n=40例)和非房颤组(AE)(n=40例),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生活饮食习惯、高血压药物的服用种类、彩色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进行回顾性调查。抗高血压治疗药物分为两组:一组以坎地沙坦80mg/d作为基础用药;另一组以硝苯地平1120mg为基础用药。两组均按血压控制情况适当加减氢氯噻嗪25—50mg/d,倍他乐克25mg/d,疗程为一年。结果AE组和非AE组左房内径分别为(41.2&#177;5.2)mm、(36.8&#177;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中,左心房扩大者共44例,房颤发生率为59.0%,非左心房扩大者共36例,房颤发生率为3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组有25例长期用坎地沙坦,非AE组有31例长期用坎地沙坦,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与房颤发生相关,防止和延缓左心房扩大,对房颤的发生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长期应用坎地沙坦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4±0.12和3.20±0.13(P〉0.05),Ⅱ组分别为3.22±0.13和2.15±0.11(P〈0.05)。Ⅰ组和Ⅱ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2.11%和23.68%(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可能与其抗感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前期疗效。方法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P波离散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P波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能缩短左房内径及明显缩短P波离散度,有效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后预防复发及其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将80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胺碘酮复律,观察组在应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进行复律,随访12个月,定期观察房颤复发情况及心动超声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用药6个月后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左房结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认为坎地沙坦与胺碘酮合用有助于预防房颤复发并改善左心房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阵发性房颤8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胺碘酮+厄贝沙坦)45例和对照组(单用胺碘酮)40例。结果(1)两组治疗后窦性心率维持率比较:治疗第3、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12个月窦性心率维持率两组比较,观察组37例(82.22%),对照组24例(60.00%),观察组窦性心率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对照组治疗前为(37.22±1.25)mm,治疗后12个月为(37.01±1.45)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为(37.65±14.2) mm,治疗后12个月为(34.62±1.24)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治疗。结果 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3.52%vs52.94%,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88.00%vs66.67%,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方法: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胺碘酮与雷米普利合用为治疗组,对照组仅使用胺碘酮,随访24个月。结果:治疗12、18、2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18、24个月后左心房内径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胺碘酮相比,胺碘酮与雷米普利联用能显著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的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缬沙坦治疗组42例和非洛地平对照组40例,两组均联用胺碘酮,分别观察治疗1年后对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和左房内径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对窦性心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优于对照组(P〈0.05),减小左心房内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后窦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以及缩小左心房内径优于非洛地平加胺碘酮。  相似文献   

20.
阳淑溶 《大家健康》2013,(12):109-110
目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胺碘酮和坎地沙坦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用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的阵发性心房患者8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胺碘酮药物治疗,po,观察组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加上坎地沙坦8mg/天,两组的疗程均为一年。对两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复发率和治疗前、治疗后的半年、一年的左心室内径值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两组的左房内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一年以后,对照组的左房内径明显比治疗组大(P0.01)。结论:胺碘酮与坎地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降低复发率,具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