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在盆腔包裹性积液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盆腔包裹性积液4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行经阴道或经腹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其中11例吸出囊液后用无水乙醇固定保留3~5分钟后回抽干净;13例吸出囊液后用抗生素冲洗并保留。B组25例行进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行B超检查了解包块缩小或消失情况。结果:A组,经1次穿刺18例,经2次穿刺4例,经3次穿刺2例。明显缩小20例(83.3%)。经无水乙醇固定保留治疗有效率10例(90.9%),高于单纯抗生素冲洗治疗组10例(76.9%)。B组总有效率84.0%。A、B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或经腹超声引导穿刺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疗效显著,但要根据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大小、积液的量及患者有无生育要求而定。  相似文献   

2.
妇科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妇科手术后并发盆腔包裹性积液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治疗方法:A组经阴道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并腔内注入抗生素,B组经直肠行红藤汤灌肠,对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治愈率为80%(16/20),好转率为15%(3/20);B组治愈率为25%(5/20),好转率为40%(8/20)。结论妇科手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经阴道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并向囊腔内注入抗生素的方法疗效好,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盆腔包裹性积液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86例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及无水乙醇硬化治疗,随访3~ 12个月.结果 86例盆腔包裹性积液穿刺成功率100%.术后3个月随访69例,其中治愈44例(63.8%),好转17例(24.6%),无效8例(11.6%),总有效率为88.4%.病灶直径3.9~ 5.0 cm、5.0~10.0 cm、10.0~14.0 cm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93.7%、58.3%.术后12个月随访58例,其中治愈35例(60.4%),好转9例(15.5%),无效14例(24.1%),总有效率为75.9%.病灶直径3.9~ 5.0 cm、5.0 ~ 10.0 cm、10.0~14.0 cm有效率分别为87.5%、84.6%、36.4%.包裹性积液直径大小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有效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是一种有效、安全、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加无水乙醇凝固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盆腔包裹性积液共21个囊腔,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后,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6例)和经阴道(11例)穿刺抽出囊液,注入大剂量无水乙醇,多次冲洗,直至回抽液澄清,乙醇抽出不保留。结果17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抽液加无水乙醇治疗14例,3例因多个囊肿经2次以上穿刺完成治疗;13例一次性完成彻底治疗,4例因包块过大,分多次完成治疗。16例获随访,13例包裹性积液消失,3例囊肿明显缩小;1例未随访。结论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大剂量冲洗加凝固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具有简便、安全、痛苦小及疗效可靠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介入性超声配合不同药物治疗盆腔囊肿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炯  李丽蟾  王勤 《上海医学》2006,29(1):16-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并注入不同药物治疗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单纯性囊肿和盆腔包裹性积液的疗效。方法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对74例盆腔囊肿进行78次穿刺,失访10例,比较64例穿刺疗效。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穿刺后注入孕激素或无水乙醇 孕激素;卵巢单纯性囊肿注入无水乙醇或无水乙醇 头孢噻肟钠;包裹性积液注入糜蛋白酶或头孢噻肟钠。穿刺前均行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基本正常。结果随访1~3个月,卵巢内膜异位囊肿28例,穿刺有效率为89.6%,注射无水乙醇 孕激素亚组术后1个月的囊肿平均容积为原囊肿平均容积的19.9%,显著高于单用孕激素亚组的30.4%(P<0.05)。卵巢单纯性囊肿25例28次穿刺,有效25次,有效率为89.3%。包裹性积液11例12次穿刺,有效率为81.8%,2例近期复发。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盆腔囊肿为一种安全、便捷、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引导下治疗妇科囊性病变的应用研究。方法对68例患者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后穹隆穿刺介入性治疗妇科囊性病变。结果治疗成功率达94.1%,其中卵巢单纯性囊肿、输卵管积液治疗完全成功,盆腔包裹性积液与巧克力囊肿各有2例治疗失败。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后穹隆穿刺介入性治疗妇科囊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B超或CT诊断的45例(58个)肾囊肿在CT定位下经皮穿刺抽吸,行无水乙醇反复冲洗法硬化剂治疗,用18~21G穿刺针抽吸,注入99.7%无水乙醇.注射量为抽出囊液量的25%~30%.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其中53个囊肿一次穿刺成功,随访3个月~1年,复查见25例(35个囊肿)消失,15例(18个囊肿)缩小,5例(5个囊肿)未见缩小.有效率91.3%,囊肿消失率60.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肾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联合妇科灌肠液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验方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单独予以中药内服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盆腔积液量、盆腔包块缩小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1%,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彩超检查盆腔包块/盆腔积液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妇科灌肠液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盆腔炎性积液吸收及盆腔炎性包块消除。  相似文献   

9.
刘青梅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534-1535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抗结核、保肝、口服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每周3次胸腔穿刺,对照组每次向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3g,地塞米松10mg,治疗组在注入上述药物同时加用尿激酶20万U,纤维包裹溶解后即不再注入尿激酶。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胸膜厚度治疗组为(1.96±0.37)mm,对照组为(3.83±1.24)mm。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能促进胸水吸收及引流,减轻胸膜肥厚、粘连。  相似文献   

10.
鞘膜积液是一种常见病,既往多行手术治疗。我院自1986年6月以来采用鞘膜腔内注射四环素治疗鞘膜积液5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52例,年龄2~65岁,平均30.5岁,其中2~15岁32例,16~65岁20例。病程最长者14年,最短者6个月,均为单侧性鞘膜积液。52例中12例为精索鞘膜积液,40例为睾丸鞘膜积液,积液量最多320ml,最少者10ml。 二、治疗方法:仰卧位,用1%新洁尔灭液常规消毒阴囊皮肤后铺巾,助手固定鞘膜积液处,术者选用8号针头刺入鞘膜腔内,吸净积液后注入适量10%四环素溶液(加入2%利多卡因制备)。积液小于50ml者注入2~5ml,50~150ml者注入10ml,大于150ml者注入12~15ml,积液多于250ml者吸出大部分积液后注入30ml四环素液,保留15分钟后抽出注入药液又再注入四环素液15ml。拔针后,局部轻压2分钟,观察半小时~1小时无不良反应时,病者便可回家休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治疗3周后复查,仍有积液残留者可再次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雷 《河北医学》2014,20(2):268-270
目的:研究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治疗组:选取58例B超检测存在中等量至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26例;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27例。结果:治疗组发生胸膜反应的例数为1例,气胸、包裹性脓胸皆为0例;对照组发生胸膜反应、气胸、包裹性脓胸的例数分别为:4例、3例、3例。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是1.7%,远低于对照组的17.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方便简单,不需重复操作,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且产生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超引导下穿刺治疗盆腔囊性肿物的价值。方法:对55例盆腔囊性肿物患者在阴道彩超引导下进行穿刺抽液、冲洗、注药保留治疗,与47例采取手术切除的住院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超引导下穿刺盆腔囊性肿物成功率为100%,治愈率及复发率与手术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所需费用以及患者接受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经阴道彩超引导下穿刺治疗盆腔囊性肿物,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可重复穿刺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医疗操作技术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化疗治疗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46例合并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的晚期癌症患者,先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20~30)万U(5000U/kg)融化包裹及分隔纤维组织,使胸水引流顺畅,尽可能放尽胸水后行胸腔内化疗。结果:46例患者胸腔注入尿激酶后均能使胸水通畅,干净,及时胸腔内化疗,继而全身化疗;治疗后CR(完全缓解)31例,PR(部分缓解)10例,NC(无效)5例;胸水控制总有效率89.13%。CR病人住院期控制胸水平均时间为37d;平均完全缓解期为11.7个月。所有患者对尿激酶胸腔注射有良好耐受性。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化疗治疗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方法简便,较常规胸穿减少了穿刺次数,减少了患者痛苦及治疗经费;此法胸水控制完全缓解率高,控制胸水时间短;与常规胸穿相比患者胸膜肥厚粘连程度轻,肺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蕴  张立名 《新乡医学院学报》1999,16(3):216-217,223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妇科肿块诊治中的应用。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46例妇科肿块进行穿刺诊断,同时对185例妇科肿块进行穿刺治疗。结果穿刺后诊断与手术、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的符合率94.3%。对185例妇科肿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术,总有效率96.2%,其中对卵巢单纯性囊肿的治愈率达100%,内膜囊肿的治愈率达92.18%。结论介入性超声可提高妇科肿块的诊断率。对某些妇科肿块的介入治疗达到了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冉素真  封浪 《重庆医学》2006,35(6):533-534
目的探讨盆腔局部用药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136例伴有盆腔积液的急、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监视下行经阴道穿刺局部药物灌注治疗。结果经阴道行盆腔药物灌注治疗后,78.5%(102/136)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94.12%(128/136)患者盆腔积液完全消失或积液深度〈1.0cm。结论女性盆腔炎患者经阴道行盆腔药物灌注治疗安全、高效、省时,可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结果 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5月,平均16.3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根据影像学Matta法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优4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8.7%.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的患者宜尽早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骨盆,病情平稳后根据情况选择内固定治疗.早期及时的复苏、序贯合理的固定技术以及循序渐进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是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底悬吊术与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被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行盆底悬吊术治疗,对照组48例行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治愈率均为100%,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1%,对照组为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个月,观察组PFR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好,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保留了患者的子宫,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玲  邓萍  赵开银  罗孝勇  何厚洪  陈宇 《西部医学》2009,21(12):2069-207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对盆腔液性包块穿刺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超声诊断为盆腔液性包块的患者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其内液体,冲洗囊腔,注入药物进行治疗,并跟踪随访复查。结果26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1次穿刺成功24例,一次穿刺成功率92.3%,进行第二次穿刺的4例,其中10例单纯性卵巢囊肿患者中1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9倒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中有1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7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中有2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盆腔液性包块安全、简便,可重复进行,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超声或CT引导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患者37例,比较穿刺前和穿刺后第3天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临床和检验指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穿刺后第3天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临床和生化指标及腹腔内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其中3例(8.1%)患者发生穿刺相关性损伤,2例(5.4%)引流过程中发生导管阻塞,3例(8.1%)发生导管易位,1例(2.7%)发生导管脱落,所有患者均无肠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腹腔或胰周积液的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术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腹腔内压力并改善临床和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