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朱华  宫玲  卓越  陈芳  王慧婷  朱毅  郑柏生 《上海医药》2001,22(6):274-275
目的:应用拜新同作为干预因素,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方法:给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拜新同30mg/d,共8周,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以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的比值作为衡量胰钫素抵抗的指标,以空腹胰岛素与血糖的乘积倒数的的自然对数作为衡理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押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有显著差异性,原发性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无明显的变化,结论:拜新同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同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指数。  相似文献   

2.
肥胖及高血压病人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伟男  杨永年 《江苏医药》1998,24(3):161-163
对60例肥胖及/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75克口服葡萄糖甜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以2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用各点的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血糖的比值作为指标,发现肥胖及/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有明显的高胰岛江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并且肥胖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胰岛素抵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与高血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半数以上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也会引起或加重胰岛素抵抗,本文从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是独立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EH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较少,而且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仍有许多争论.本课题主要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临床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对29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特拉唑嗪治疗12 周,观察治疗前后检查血糖、血脂和血清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血糖、血脂和胰岛素也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结论:特拉唑嗪除有降低血压作用以外,还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6.
牛磺酸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文杰  张兰英 《天津医药》1999,27(8):463-465
探讨牛磺酸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血压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治疗4周后,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组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比值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P〈0.01),C肽降低,C肽/胰岛素比值升高,提示高血压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牛磺酸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抵  相似文献   

7.
金文敏  刘玉芳 《天津医药》2000,28(5):303-304
近年发现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EH)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IR),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减缓高血压病病程进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测定血糖(BG)、血胰岛素(IS)及C肽(CP),得出试验前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变化,以观察西拉普利(抑平舒 上海罗氏制药)在降压的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敏感性和(或)胰岛素抵抗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脂类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统称代谢X综合征,目前认为它们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即胰岛素抵抗(IR)。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后脑卒中发病率下降而冠心病的发生并未减少,推测这可能与组织胰岛素抵抗和(或)血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故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肥胖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40例健康老年人,4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3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等容舒张时间明显延长,E/A比值明显下降,合并肥胖者尤为明显。结论肥胖、糖耐量异常及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加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使用替米沙坦40~80mg/d,治疗12w后,比较两组血压、空腹(FBG)及餐后血糖(2hBG)、空腹(FINS)及餐后血胰岛素(P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12w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空腹及餐后血胰岛素、HOMA-IR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TG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增强作用,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甘油三脂,且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降血糖药)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筛选出超重或肥胖的非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病人100例,均服雷米普利降压治疗,降血压效果仍不理想;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原用的降压药不变,原生活方式不变,治疗组病人加服罗格列酮片每日1次8嘲,疗程16周。分别测定2组治疗16周前后24h动态血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负荷后2h血糖、血胰岛素。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与治疗前或对照组相比,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降压总有效率达9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无低血糖、肝功能损害出现。结论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的原发件高血压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治疗组,血压正常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氨氯地平8周,并在治疗前后采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采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DM),并观察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0、ISI、FM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ISI升高,D0及血流介导的FDM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刘海青 《河北医药》2013,35(7):1015-10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排除糖尿病及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A组高血压患者60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B组为对照组60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FBG)、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脂肪分布指数(WH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BMI、WHR、FBG、FINS、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ISI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密切联系,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对治疗高血压有利。  相似文献   

14.
姚琰  王颖  叶迎春 《医药导报》2011,30(4):472-474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58例(高血压组),早晨口服厄贝沙坦150 mg,qd,持续3个月,2型糖尿病血压正常患者66例(正常血压组). 通过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根据Homa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 高血压组的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乙型糖尿病血压组(P<0.05),经厄贝沙坦治疗后,胰岛素抵抗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体内比正常血压患者存在着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厄贝沙坦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天津医药》2003,31(3):153-153
曾有报道称原发性高血压存在胰岛素抵抗 ,但是抗高血压治疗是否可以逆转此种抵抗尚未确定。有人指出 ,应用血管扩张剂如卡托普利和哌唑嗪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至于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治疗可降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者的葡萄糖耐量 ,并且也可减弱胰岛素敏感性和分泌。反之 ,有研究报告 ,地尔硫 卓 和维拉帕米对胰岛素敏感性无作用 ,有人曾证实氮氯地平或贝尼地平治疗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Shen等曾指出 ,控释硝苯地平(硝苯地平 -GITS)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改善。YukoKoyama等进行一项研究以弄清另一种长效硝…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常伴发靶器官损害(尤其心、脑、。肾及血管),血脂、血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此其治疗不仅仅需要有效地控制血压,也要注意保护和逆转靶器官损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目前,抗高血压药物品种系繁多,联合应用方式复杂。本研究调查了我院2005—2007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探讨该类药物的临床用药特点及其临床用药现状,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蒙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53-154
目的分析罗格列酮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者的降压效果。方法收集超重或者肥胖且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服用雷米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片。结果结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处于正常范围,HPMA-IR、FINS及PINS也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异常及低血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者应用罗格列酮可有效降压,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孙雪菊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22-122
原发性高血压(EH)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脂代谢的紊乱,高胰岛素血症导致EH的机制明确,高血压的降压治疗除生活方式干预和标准降血压药物之外,还应包括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王野虹  曹肇慧 《华北国防医药》2000,12(2):112-112,129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机制之一是胰岛素抵抗及交感神经兴奋。近年来,有关胰岛素(In)与原发性高血压病(HT)关系的探讨极为活跃,高血压患者中许多人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IR)。高血压与交感神经活性密切相关,但有关高血压病、胰岛素、交感神经活性三者关系的研究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苯扎贝特联合降压治疗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高甘油三酯血症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治疗组:苯扎贝特组(A组,长效硝苯地平+饮食控制+苯扎贝特)30例,对照组(B组,长效硝苯地平+饮食控制+安慰剂)28例。通过对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的变化,来观察苯扎贝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 A组在治疗后舒张压降低较B组显著;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在治疗后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结论苯扎贝特可能通过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对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良性影响,并且可能对患者舒张压有额外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