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采用将100例住院一个月以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只对治疗组实行饮食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采用将100例住院一个月以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只对实验组实行饮食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林  刘容  康成玉 《广东医学》2007,28(8):1371-137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在痰病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防治、自我护理方法的掌握和负性心理控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健康教育可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地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抑郁状态,探讨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②方法 对8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抑郁量表(CES-D)调查,发现62例(76.5%)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不作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③结果 3周后CES-D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干预组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④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心理干预可有减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利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疗护理干预对男性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从饮食、生活、就医、用药及心理安慰等措施进行健康指导及医疗干预.结果:干预组1年生存率大于对照组.结论:医疗护理干预能提高男性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预防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 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集中教育和个体化指导及跟踪督察和指导的饮食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集中教育.结果 实验组患者执行健康饮食行为依从性及一年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0%,观察组为10.0%,两组比较P<0.05.结论 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对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增加心理、饮食等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结果本组未见1例患者出现进一步进展,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饮食护理凌红(芜湖市第三人民医院241000)肝硬化失代偿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而科学合理的饮食能控制该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以下4例资料说明饮食护理的重要。例1男,45岁,肝炎病史13年,肝硬化失代偿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处于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患者HBV DNA和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处于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中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肝功能以及肠屏障功能效果。方法:选择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行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通过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联合疗法治疗。最终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人体参数相比,观察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改善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PT)水平、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Child Paugh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改善程度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工作期间,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加以联合施治,对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肝功能改善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改善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优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2组患者治疗3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有效率为91.8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化验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以观察组降低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缓解患者病情,促进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每日1次,和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在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复查肝功能、HBV-DNA定量。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LT、A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ALB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ALT、AST、ALB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BV-DN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2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组和单用恩替卡韦对照组,观察48周两组患者肝功、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肝功能、HBV-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5.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对96例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96周,对照组为在同期住院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应用抗病毒药物)患者92例。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有效率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名正)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方法:将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48周。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在小时BVDNA水平、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评分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赵紫烟 《当代医学》2011,17(13):65-6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入院的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d,52W,对照组不用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的作用,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合适时机.方法:将79例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经门静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通过各项临床检验数据,建立MELD-Na评分,并统计两组短期(3个月)预后,比较两组的MELD-Na评分及ROC曲线下的面积及其预后.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平均MELD-Na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MELD-Na分值的分布上,治疗组MELD-Na分值在20以下者分布多.同时发现治疗组AOC曲线下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短期死亡率,发现治疗组死亡4例,对照组为16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经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使MELD-Na分值下降,影响患者短期预后,减少近期死亡率.其起效时间大概需要12周.本研究还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MELD-Na分值大于20的患者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方仲年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8):567-567,58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45例死亡和92例好转出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作比较。结果死亡组患者MELD平均为18.38±7.49,好转出院组患者MELD平均为12.51±6.1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所有死亡患者中,MELD<10、20 ̄29、≥30患者分别占15.56%、26.67%、11.11%,而在好转出院患者中则分别占39.13%、7.61%、2.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为0.650~0.831。最佳临界值为17,相应的敏感性为62.2%,特异性为82.6%。结论MELD评分较低的患者预后好于MELD评分高者。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0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52 W,对照组不用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内毒素(ET)、IL-6以及TNF-α水平.结果:拉米夫定可以抑制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ET、IL-6和TNF-α水平,缓解病情.结论:拉米夫定可用于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