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李明  王学员 《陕西中医》2011,32(6):729-73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将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量表评定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9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同时给予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量表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纯电针治疗疗效更好,肯定了经颅磁刺激对本病的辅助疗效,进一步拓宽了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张兆蓬  王学员 《陕西中医》2011,32(8):1057-1058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八髎穴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同时给予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八髎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后尿潴留有缓解症状,改善排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诊治的12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颅磁组40例、电针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颅磁组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电针组增加电头针接力刺法治疗,联合组则采取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组均治疗2周。检测3组治疗前后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相关指标和评定康复各项评分,并统计3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3组治疗后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MEP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运动诱发电位波幅(MEPA)明显增大(P均0.05);颅磁组和电针组治疗后MEPL、CMCT和ME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组治疗后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颅磁组和电针组(P均0.05)。3组治疗后MI、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颅磁组与电针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颅磁组与电针组(P均0.05)。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颅磁组和电针组(P均0.05)。结论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缩短卒中后患者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增大波幅,缩短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改善上肢运动障碍传统中医和现代技术结合方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方法:75例随机分为3组各25例。头针组予头针治疗,经颅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予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Gesell发育量表语言发育商(DQ)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Gesell发育量表各指标分值观察组高于头针组及经颅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8%、头针组72%、经颅组68%,观察组高于头针组及经颅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明显提高患儿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茹  王学员 《陕西中医》2011,32(1):86-87,94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刺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同时给予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将两组的疗效及起效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的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较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好,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7.
汪艳  张兆蓬  王学员 《陕西中医》2011,32(10):1373-1374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49例采用刺络放血治疗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络放血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于紧张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肝郁气滞型亚健康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其睡眠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肝郁气滞型亚健康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治疗时间2周。观察治疗前后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参数的不同,并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及组内指标的变化。结果:组间比较:两组在入睡潜伏期、深睡期所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自在入睡潜伏期、觉醒时间、深睡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肝郁气滞型亚健康失眠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对比2组治疗4周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施以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效确切,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仅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共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蒙利特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Assessement,MOCA)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 index,MBI)评估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OCA、MMSE评定总分组间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2组患者MOCA、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MOCA、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提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BI组间评分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M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明显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值得仅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  王威 《河北中医》2010,32(11):1688-169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TMS)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针刺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重复经颅TMS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0.2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复经颅TMS结合针刺治疗PSD,能更好的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病房收治的60例,病程在30~90 d的脑卒中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组30人;综合组(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组)30人。2组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组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综合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rowen吞咽功能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后Frowen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同一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Frowen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综合组明显低于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头针结合“经颅重复针刺法”与口服谷维素及维生素B1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66例符合CFS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脱落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头针疗法组)30例和对照组(西药疗法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施以经颅重复刺激手法,对照组采用西药谷维素及维生素B1口服治疗,治疗频率均为每周治疗6 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14量表、SAS和SDS评分及总体疗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除对照组躯体性疲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0.05)外,余两组FS-14量表、SAS和SDS评分均较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疗法对于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效果明显,且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针刺对脑梗塞患者NSE水平的影响及磁共振波谱分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针刺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相关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33%,rTMS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组优于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NIHSS、NSE、NAA、Lac、FMA和MBI方面均优于针刺组和rT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NIHSS、FMA和MBI方面均优于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E、NAA和Lac方面针刺组和rTM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修复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可降低NSE水平,提高NAA释放,加速Lac清除。  相似文献   

15.
中风后失语症是中风最具破坏性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以针刺为主的相关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针对中风后失语症常用的疗法有针刺疗法、药物治疗、言语康复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经颅直流电刺激等。通过总结分析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营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进行治疗的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营汤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7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1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在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心理状况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营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眠三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眠三针"(四神针、三阴交、内关)针刺。每天治疗1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5-H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眠三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技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面肌痉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经颅重复针刺技术结合针刺)和对照组(针刺),每组30例。两组疗程均为4周共28天,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基于Cohen Albert分级对面肌痉挛强度改善评定和临床疗效评定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及临床疗效评定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经颅重复针刺技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磁刺激联合项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CS)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103例分为针刺组51例和磁刺激组52例.两组均用项丛刺疗法,磁刺激组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末FOIS、VFSS评分升高(P<0.05),磁刺激组高于针刺组(P<0.05);WST评分降低(P<0.05),磁刺激组低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不寐证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80%,治疗组有效率93.9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