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鼻舒宣痹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急性鼻窦炎(ARS)(肺经风热证)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于本院就诊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鼻舒宣痹汤。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评分、鼻纤毛传输功能以及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 <0.05)。治疗后,两组鼻涕、鼻塞、嗅觉减退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 <0.05);两组MCC、MT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 <0.05);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 <0.05)。结论 鼻舒宣痹汤联合针灸治疗ARS(肺经风热证)的疗效良好,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鼻纤毛传输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
《内经》记载的痹证名称多达40余种,可按组织部位命名归纳为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等五种)、脏痹(肺痹、脾痹、心痹、肝痹、肾痹、肠痹、胞痹等)和其它痹(喉痹、胸痹等)三大类。因病位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别。治疗难度较大,避免复发,尤为困难。笔者从1980~1982年用自制除痹汤治疗五体痹83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花粉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症(pollinosis)又名枯草热(hyyfever),是由花粉致敏而引起的一组呼吸道及眼部过敏表现.中医学中没有花粉症的病名,以鼻部症状为主的,常以鼻塞、鼻窒、鼻鼽等病进行治疗;以咽部症状为主的,常以喉痹论治;以眼部症状为主的,常按眼痒治疗.  相似文献   

4.
天然与人工熊胆粉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淑贤  高颖 《吉林中医药》2005,25(3):55-55,60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anus)或棕熊(Ursusarcros L.)的干燥胆囊,为我国稀有中药材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熊胆气味苦寒,无毒,人肝胆心经。”熊胆具有清热、镇静、明目、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热黄、暑泻、小儿惊痫、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等症…。熊胆中熊去氧胆酸(UDCA)为熊科动物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7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特点。方法收集740例RA患者,对其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中医证型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范围;CRP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8,P=0.003)。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1,P=0.001)。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9,P=0.013)。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比较,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4,P=0.014)。结论 RA患者以痰瘀痹阻证多见,湿热痹阻证疾病活动度最高,湿热和痰瘀是RA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超声雾化吸入器是利用超声波在药液中产生的空化作用使药液形成雾状,这种药气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有利于局部吸收,起到比口服后胃肠吸收更好的疗效。从1988年5月~1991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制剂超声雾化吸入治疗鼻咽喉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接受治疗的730例患者中,最多的是喉痹,鼻窒,疗效最好的是风热喉痹、风热乳蛾,急喉暗、鼻鼽,其次是虚火喉痹、慢喉喑,对鼻渊、鼻窒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两组证候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确诊为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比较两组证候的人口学特征与病情特点。结果:共纳入659例RA确诊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463例、寒湿痹阻证196例。两组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寒湿痹阻证RA患者(P<0.01),但在RF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关节肿胀数总体水平较寒湿痹阻证多(P<0.05),但在关节压痛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DAS-28(CRP)等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RA患者以高度活动较多、寒湿痹阻证RA患者以中度活动较多。结论: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上差异不明显;病情特点方面,在RF、关节压痛数上差异不明显,在ESR、CRP、关节肿胀数与疾病活动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系慢性咳嗽常见病种之一。史锁芳教授认为本病咳嗽顽固,病机关键在于风痰留伏、咽喉痹阻。并根据鼻后滴漏、频繁清喉的侧重点不同,概括为"鼻源性咳嗽"与"喉源性咳嗽"二大类。前者,以"风痰"留伏于鼻窍为特征,治以疏风化痰、通利鼻窍;后者,以"痰气"痹阻于咽喉为特征,治以行气散结、通利咽喉。病久体虚,咯痰无力者,可按五行之"培土生金"或"金水相生"法适当的扶脾或滋肾。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所论之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新陈代谢病的痛风 ,以症状辨之 ,在祖国医学则统于痹门、风门中论及。痹症极为复杂 ,其法甚多 ,含义亦广 ,诸如风寒湿所致之周身及关节疼痛 ,肌肤麻木 ,均以痹症言之。《素问·痹论篇》之“风寒湿之气杂至 ,合而为痹”。又云“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以痹症之证候而言分为行痹 (痛处行而不定 ) ,痛痹 (掣痛苦楚 ) ,着痹 (定而不移 )。以邪侵部位之深浅 ,而分别之 ,则有骨痹 ,筋痹 ,脉痹 ,肌痹 ,皮痹等。以病因辨之则有 ,风痹、湿痹、寒痹、热痹、血痹等…  相似文献   

10.
杨祎 《光明中医》2016,(15):2216-2219
目的观察清热通痹片治疗尪痹(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清热通痹片),对照组32例(口服美洛昔康片、来氟米特片),3个月后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通痹片治疗尪痹(湿热痹阻证)优于美洛昔康片与来氟米特片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及抗角蛋白抗体(AKA)在湿热痹阻型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05例RA患者临床数据,寒湿痹阻型146例,湿热痹阻型159例,纳入抗-CCP、RF、GPI分析样本276例,AKA分析样本253例。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4)],检测AKA、RF、抗-CCP、GPI水平,分析抗-CCP、RF、GPI及AKA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与DAS28(4)的相关性。结果抗-CCP、RF、GPI及AKA水平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R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患者之间疾病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RF、GPI分别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DAS28(4)、C反应蛋白(CRP)等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抗-CCP、RF、GPI及AKA不能作为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RA的客观化分型依据,抗-CCP、RF、GPI与疾病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驱寒通痹片治疗尪痹(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驱寒通痹片),对照组40例(口服美洛昔康片、来氟米特片),3个月后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驱寒通痹片治疗尪痹(寒湿痹阻证)优于美洛昔康片与来氟米特片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4.
铺灸在临床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铺灸,即“长蛇灸”,以蒜铺底.平撒麝香.上盖艾绒.火力温和而深透.传统多作强壮补虚以治虚劳顽痹等症。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铺灸治疗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三痹(风湿性关节炎)、肩痹(肩周炎)、腰痹(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问盘突出症).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腰腿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腰腿痛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生率约占骨伤科门诊量30%左右。因其发生率高且严重地摧残着劳动力,故己引起骨伤科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1984年全国腰腿痛专题学术讨论会的论文作以简要综述。一、辨证分型腰腿痛的辨证分型,祖国医学早有记载。《素间·痹论篇》中分为行痹、痛痹和着痹及五体痹(骨痹、筋痹、脉痹、肉痹、皮痹)和五脏痹(心痹、肺痹、肝痹、肾痹、脾痹)。《诸病源候论》云:“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麻黄功效重在宣肺,临床拓展应用无不以此为据。麻黄通过宣肺或止咳平喘,或治疗鼻渊、暴聋、失音,或利水消肿、退黄,或止泻、通便,或治疗皮痹、肌痹等,广泛用于多种内伤杂病。若善用之,则生化变幻无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对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蠲痹汤加减治疗项痹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优于对照组的64.29%(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治疗项痹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风湿科住院的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中痰瘀痹阻证(30.9%)居多,其次依次为湿热痹阻证(25.7%)、寒湿痹阻证(22.1%)、肝肾亏虚证(21.3%)。肝肾亏虚证碱性磷酸酶及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寒湿痹阻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痹阻证D-二聚体水平高于肝肾亏虚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血沉水平及DAs28评分均高于寒湿痹阻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临床多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易出现骨代谢紊乱,而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安徽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血小板活化关系。方法根据安徽地区100例RA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液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等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血小板活化物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及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ction specific-1,ETS-1)。结果安徽地区100例RA患者常见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血小板参数异常数最多的为湿热痹阻证。不同证型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湿热痹阻证血小板参数较其他3个证型均升高(P<0.01或P<0.05)。血小板活化物GMP-140、PAF、ETS-1在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GMP-140、PAF较其他3个证型均升高,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AF较寒湿痹阻证升高,痰瘀痹阻证患者ETS-1较寒湿痹阻证升高(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MP-140与PLT、CRP、ESR呈正相关,PAF与RF呈正相关,ETS-1与CRP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安徽地区RA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为主,伴有痰瘀痹阻,且血小板活化参与RA湿热痹阻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吴昊  王文婷  张雷  姚丽萍 《新中医》2019,51(9):17-20
目的:探索腕关节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医分型包括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每种证型20例,对所有人员进行腕关节超声检查,分析各类人群的超声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人员滑膜厚度、腕关节滑膜炎及腱鞘炎超声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湿热痹阻证患者滑膜厚度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P 0.05)。湿热痹阻证患者腕关节滑膜炎超声评分及腱鞘炎超声评分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患者(P 0.05)。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滑膜血流信号依次逐渐减少,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寒湿痹阻证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但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 0.05)。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依次逐渐降低;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患者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患者(P 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中医分型患者实施腕关节超声检查显示的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超声检查辅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