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月骨脱位复位手法的点滴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骨脱位传统的复位方法多是以两拇指按压月骨凹面的远端,先背伸牵引患腕,再逐渐使腕掌屈。事实上月骨的掌侧端不论在正常时还是脱位后都比较容易摸到,而其凹面的远端则不那么容易摸到。就算摸得到,也会因为月骨小,而复位的拇指大,压力平均,当其被按压到一定程度时...  相似文献   

2.
孙新波 《中医正骨》2003,15(3):26-26
自 1991年起 ,作者采用牵引折顶法正复月骨周围脱位及月骨脱位 13例 ,复位完全成功。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均为男性。年龄 18~ 36岁。右腕6例 ,左腕 3例 ,双腕关节 4例。合并舟骨骨折者 7例。病程最短 30分钟 ,最长 2周。  治疗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位 ,肘关节屈曲 90°,掌心向下。一助手握其肘部 ,一助手握其手指 ,作对抗牵引拔伸 ,桡侧用力较重。牵引数分钟后 ,术者两手握住患者腕部 ,两拇指顶住月骨部位 ,两手四指向下压折腕关节 ,使腕关节过度背伸 ,电视X线透视观察局部关节间隙尚可时 ,两拇指用力…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作者采用旋转牵引、极度背伸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青少年长管状骨骨骺全脱位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92例新鲜闭合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及软组织严重卡压、踝关节严重不稳等无法闭合复位者)手法复位后,超踝夹板、直角托固定踝关节至内翻背伸位6~8周,治疗后第12个月按Leeds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优良170例(88.54%),可19例(9.90%),差3例(1.56%),其中,1例负重过早遗留创伤性关节炎,1例固定过久遗留关节僵硬,1例遗留关节僵硬使骨折畸形愈合。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4岁。1987年4月24日从3楼跳下摔伤右上肢,3小时后就诊。检查右腕上部肿胀,触痛,餐叉样畸形,腕前后径增大;桡骨茎突有异常活动;肘关节呈半伸内翻状,肿胀,触痛,左右径宽;肘三角关系失常,被动活动时可内外摆动;手指血循正常,无神经症状。X线正位片示腕关节长度变短,远近两排腕骨相互重叠;侧位片月骨稍向掌侧倾斜但和桡骨远端关系正常,其它腕骨向月骨背侧脱位,桡骨茎突骨折;肘关节见尺桡骨向内侧移位伴上尺桡关节轻度分离(见封三图4)。诊断右月骨周围脱位合并前臂两极骨折脱位。治疗先整复腕骨脱位。在顺畸形背伸对抗牵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踝部骨折伴距骨向外侧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踝部骨折伴距骨向外侧脱位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超踝内翻小夹板、直角架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结果 :采用Leeds制定标准进行评定 ,本组病例63例中优良55例 ,可7例 ,差1例。结论 :踝部骨折伴距骨向外侧脱位采用手法复位并超踝内翻小夹板、直角架内翻背伸位固定 ,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5岁。发动拖拉机时被手摇柄击伤左腕背部,即感左腕剧痛,活动受限,2小时后来诊。查体见左腕关节背侧及手背肿胀较甚,活动受限,左手2、3掌骨近段压痛,食、中指伸直时疼痛加剧。X线片诊断为左腕小多角骨脱位伴第3掌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封三图11)。臂丛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复位,腕关节轻度背伸位固定。术后3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讨论小多角骨脱位往往由于对其X线表现认识不足,易于漏诊。正位片上,未脱位的小多角骨呈半球形,其基底面向近侧,其球面与第2掌骨基底部形成关节。脱位后的小多角骨呈长方形,并与大多角骨及腕舟状骨相重叠,第2掌骨基底部空虚。侧位片因小多角骨与诸腕骨相重叠,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45岁。因左腕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6天来诊。查全身状况较好。主诉 6天前因骑摩托车急刹车时跌地致伤左腕关节 ,曾延民间医生多次复位未果。腕关节胀痛 ,呈屈腕位各方向活动均受限 ,中指不能伸直 ,被动伸直时剧痛。 X线片示舟骨与三角骨之间间隙增大 ,三角骨与钩骨间可见骨性重叠 ,侧位片示月骨凹面向掌侧 ,未见骨折指征 (图 2 )。图 2 舟月骨完全性脱性术前 (左 )后 (右 ) X线片  治疗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X线透视下定位标记。两助手作对抗拔伸牵引下将患肢前臂旋后置腕关节于极度背伸尺偏位。术者双手握住患者腕部向掌侧端…  相似文献   

9.
拔伸提推法复位简介陈学素(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529500)在用手法复位治疗新鲜“肩关节脱位”时,医者多以顺行骨干纵轴进行牵引,推拿,端等手法使脱出的骨杵复归臼内。笔者自1986年以来,曾遇右肩关节盂下脱位18例,经施拔伸提推法均获成功。随访3月功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8岁。1989年5月26臼从3米高房上坠下摔伤右腕,2小时后就诊。检查:右腕部肿胀,触痛,腕前后径增大、被动伸腕伸指时,拇食中指麻木,手指末梢血液循环正常。X线正位片示腕关节长度变短,舟状骨中段骨折,头骨与桡骨远端几乎接近,月骨明显向尺侧移位,与三角骨重叠,尺桡骨茎突骨折,腕豆骨近端有大米样大骨折片,稍有移位;侧位片示月骨和桡骨远端关系正常,其它腕骨向月骨背侧脱位(见封二图一)。诊断:右经舟骨月骨周围性腕骨脱位并  相似文献   

11.
腕背伸位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例克雷氏骨折进行手法复位,腕背伸位石膏固定取得良好效果。力学上腕背伸位消除了掌屈位及伸腕活动时 朱利剪力,与传统固定方法对比发展:稳定性横骨折小夹板掌屈位固位简便有效,而不稳定性斜形、粉碎性骨折则以石膏腕背伸位固定为佳。  相似文献   

12.
经舟状骨月骨周围掌侧脱位一例浙江省中医院(杭州310006)易立明患者,男性,20岁。因机器压轧伤致右腕部肿痛,畸形、腕关节活动受限1小时来诊。检查见右腕关节肿胀、畸形明显,局部压痛阳性,腕背部皮肤有挫裂伤,腕关节背伸活动受限。X线片示腕部正常关系紊...  相似文献   

13.
【例1】男,10岁,学生。1990年9月28日从2.5m高的树上坠落,左手仆地随即身体压在前臂上着地致伤。伤后4小时来诊。检查见左前臂极度旋前,腕背伸畸形,局部肿胀,压痛,肘腕关节功能障碍,手指活动、感觉及末稍血运尚可。X线片示左桡骨小头向后外完全脱位,桡骨远端骨骺向背侧分离完全脱位,尺骨远端骨折(封三图6)。臂丛麻醉下闭合手法整复,先牵引整复近端桡骨头,后复位远端桡骨骨骺,复位成功后,旋后位长臂石膏托固定。4周后去外固定,9个月随访前臂旋转及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月骨周围脱位发病较少,常造成误诊、漏诊,下面就我院收治的2例月骨周围脱位的误诊病例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例男性患者,均为高处坠落腕关节背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腕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手段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防止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1月到2010年6月收治并就诊的在外院漏诊或误诊的月骨脱位或月骨周围脱位患者21例,采用拍摄腕部正位和侧位X片进行诊断,并依据病情进行早期复位和适当的固定,并于术后1年后进行Mayo Modified Wrist Score功能评价.结果:①共诊断出月骨脱位5例,经舟骨月骨脱位2例,月骨周围脱位9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不典型月骨周围脱位1例.②术后患者的平均得分为81.2±3.8分,除1例患者得分为差外,其余20例患者得分均在尚可以上,占95.2%.结论:腕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情况比较复杂,应避免漏诊和误诊,尤其是不典型月骨周围脱位,及时和分型的术后治疗有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挠骨头半脱位(或称Malga。ne半脱位),多发生在4岁以下的幼儿,由于手腕和前臂被牵拉所致,故又称牵拉肘。用手法整复后,可恢复功能,而且不需要任何药物或固定。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复位手法。供同道参考。1伸肘旋臂复位法家长抱住患儿正坐。以左肘为例,助手固定患儿上臂(或家长固定),术者右手拇指放在患儿挠骨头外侧处,左手握患儿腕上部,顺势缓慢牵拉前臂,待肘关节伸直后加大牵引力。同时外旋前臂,拇指下按,出现复位的响声即已复位。2掌恻屈肘复位法患儿的体位同前。以右肘为例,助手固定上臂,术者左…  相似文献   

17.
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是腕过伸、尺偏、腕中旋转暴力所致的损伤,占总腕部损伤的10%,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自1993~1998年间共收治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例均为男性,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6岁;左侧4例,右侧8例;其中月骨脱位4例,月骨周围脱位3例,经舟骨的月骨周围脱位5例;新鲜脱位9例,两周以上的陈旧性脱位3例;4例为直接的腕部机器轧伤,余8例均为高处跌落或平地跌倒,手掌撑地所致。合并伤:3例陈旧性损伤及2例新鲜损伤伴有腕管综合征,合并有脊柱骨折2例,股骨骨折1例,科雷氏骨折2例,骨盆骨折1例,双跟骨骨折1例。…  相似文献   

18.
月骨周围脱位是腕关节骨折脱位中的特殊类型,对腕及手的功能影响极大,应尽早进行复位处理,并予妥善固定,否则一旦错过最佳整复时机,闭合复位相当困难,且伴有舟骨骨折时,其后期舟骨坏死率大大增加。因此,  相似文献   

19.
对Colles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腕背伸前臂旋后位和腕掌屈前臂旋前位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功能恢复情况前者优于后者,肌折愈合情况前者优于后者。笔者认为使用手法复位后采用腕背伸前臂旋后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以维持骨折整复后稳定性,而且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主张摒弃传统的腕掌屈前臂旋前位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牵引折顶法治疗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型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型脱位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牵引折顶法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9例患者复位成功,一例治疗失败;43.3%的患者治疗显效,53.3%的患者治疗有效。结论:在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型脱位的治疗中采用牵引折顶法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