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疹性汗管瘤是汗管瘤较少见的特殊类型。本文对14例临床资料完整且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4例中,男7例,女7例,发病年龄8~38岁,平均18岁,其中8~10岁5例,11~29岁7例,30岁以上2例,伴发眼睑汗管瘤7例,伴发外...  相似文献   

2.
发疹性汗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管瘤(syringoma)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多发于眼睑周围,以中年女性多见。发疹性汗管瘤因其皮损分布特殊,易引起临床误诊。笔者报告1例发疹性汗管瘤(etuptive syringoma)。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汗管瘤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们近年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治疗33例面部汗管瘤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选择的33例均为女性,年龄25~45岁,平均34岁;已婚25例,未婚8例;治疗目的均为美容;皮损部位均为眼周;皮疹数目2~40个,多在10~20个;皮损颜色为皮色或稍淡;3例有轻度瘙痒,其余30例无任何自觉症状。1.2治疗设备: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生产的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GXⅢ型,电源电压220V,输出电压5~15V。1.3治疗方法:常规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接通…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少见部位的发疹型汗管瘤。患者女,23岁,四肢出现粟粒到米粒大小的丘疹两年,无自觉症状。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汗管瘤特征。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少见部位的发疹型汗管瘤.患者女,23岁,四肢出现粟粒到米粒大小的丘疹两年,无自觉症状.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汗管瘤特征.  相似文献   

6.
诊断:肢端汗管瘤.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浅中层可见较多逗号样或蝌蚪样导管结构和实性上皮细胞条索. 讨论临床上,汗管瘤主要分为4 型:局限型、发疹型、家族型和唐氏综合征相关型[1].其他少见的组织病理类型有软骨样汗管瘤、透明细胞汗管瘤和粟丘疹样汗管瘤.局限型汗管瘤最常见于眼睑,偶可见于女阴和阴茎,而局限于肢端者很少见.1977年Hughes 和Apisarnthanarax[2]报告1 例31 岁女性患者,其双手指伸侧出现多发群集或融合的丘疹,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汗管瘤,故将其命名为肢端汗管瘤(acral syringoma).  相似文献   

7.
汗管瘤是一种汗腺的良性肿瘤,皮损需与很多丘疹性疾病相鉴别。本文报告2例女性患者,组织病理符合发疹型汗管瘤。  相似文献   

8.
53例汗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53例汗管瘤临床病理分析孙建方,田惠迪,曾学思,李阿梅,高新元,桑红桂,刘季和汗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本文对5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3例患者中,男18例,女35例,男女之比为1∶1.94;发病年龄6~57...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有家族史的发疹型汗管瘤病例,对其皮损进行详尽描述,并通过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诊断.还探讨了其遗传方式、对该家系进行调查分析.家系4代共22人,患病5例,男1例,女4例,每代均有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认为发疹型汗管瘤可能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发疹型汗管瘤。患者男,20岁。额部、颈部、胸腹部皮疹10余年,无自觉症状。皮肤专科检查:额部、颈部、胸腹部可见密集分布1~3 mm大小的肤色、淡黄色小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腰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上皮样条索和导管,导管壁由两层上皮细胞组成,部分导管与上皮样细胞条索连接,形成蝌蚪样特征性改变。诊断:发疹型汗管瘤。本病例皮疹泛发,且患者治疗意愿不强,故未予治疗,嘱门诊随诊。  相似文献   

11.
法管瘤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性激素在汗管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3例法管瘤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表达。结果:12例汗管瘤细胞表达孕激素受体,13例汗管瘤细胞均无雌激素受体表达。结论:汗管瘤的发生可能与孕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具有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具有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 3 1例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 粟丘疹样损害通常位于汗管瘤的丘疹顶端或表面 ,白色、淡黄色、黄色 ,较硬 ,直径 0 .5 2mm ,单个汗管瘤丘疹表面含 12枚。皮损组织病理示 :真皮上中部见多数汗腺导管样结构及实性细胞团块 ,在紧接表皮下方可见一较大的囊腔 ,囊壁由 2 3层扁平细胞组成 ,囊腔内有成层的嗜伊红性角质样物质。结论 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是汗管瘤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13.
前额汗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汗管瘤(syringoma)是一种良性的表皮内小汗腺导管肿瘤。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大约1:2,且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有研究表明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存在一定联系。临床上将汗管瘤分为三型,其中下睑发病最常见,亦可见于腋窝、胸部、后背,但极少见,易误诊。我所于2008年11月26日诊治1例前额汗管瘤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45岁。四肢皱褶部位多发性褐红色小丘疹 5年,依靠组织病理学的特异性表现确诊为发疹性汗管瘤。  相似文献   

15.
书讯     
例1,男,26岁。包皮出现丘疹3个月,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004年6月3日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包皮散在粟粒大红色丘疹,表面有光泽(图1)。患者否认有非婚性生活史,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可见多数扩张的汗腺导管(图2),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汗管瘤。诊断为汗管瘤。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泛发性发疹性透明细胞汗管瘤.患者女,47岁.眶周及外阴出现肤色丘疹近30年,渐累及面部、上肢及躯干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面部、颈部、躯干、上肢及外阴布有褐色及肤色米粒至黄豆大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见多个囊性扩张的导管,多由透明细胞组成.诊断:透明细胞汗管瘤.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108例中女性107例,男性1例;年龄19~40岁;病程3个月~10年;发病部位除1例波及胸腹部外,其余均为双侧上下眼睑及周围、额部,主要为下眼睑。治疗方法:皮损处用0.1%新洁尔灭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采用广西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生产的C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仪,打开电源开关、将输出电压调至5~7V,选短火挡,用治疗触针近乎与皮疹平行的方向对皮疹逐个进行烧灼治疗,使之与正常皮肤相平或略低,治疗边界尽量与皮疹边界一致或略大于皮疹边界不包扎,同时嘱患者局部外用0.1%利凡诺溶液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利用了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汗管瘤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汗管瘤共 45例 ,均为女性 ,年龄 2 0~ 45岁 ,平均 2 3.5岁。治疗目地均为美容。皮损部位 :眼睛周围 38例 ,眼周及前额部 7例。皮损性质为粟粒大坚固的丘疹或扁平丘疹 ,有 2例患者部分皮疹融合成片状外观呈蟾蜍皮样 ,皮损颜色呈皮色、淡红色或淡褐色。治疗设备 用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生产GX III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 ,输出电压 5~ 15伏。治疗方法 常规皮肤消毒 ,2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机器接通电源 ,打开开关、将输出功率调至 8伏…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汗管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4月~2002年5月,笔者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仪治疗汗管瘤64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铒激光治疗汗管瘤34例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铒激光治疗仪治疗34例汗管瘤患者,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表明34例患者中29例皮损完全消退,治愈率85%,未见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2例患者共2个皮损有轻微的皮肤表面纹理改变,我们认为铒激光治疗汗管瘤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