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DNA切除修复基因ERCC-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DNA切除修复基因ERCC-1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均经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③结果 在61例患者中,ERCC-1的表达为37.7%(23/61),与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病理类型,其表达与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耐药有关.化疗耐药组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54.84.%,化疗敏感组的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645天,阴性组为500天,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的生存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晚期肺癌存在ERCC1的表达,且与DDP为基础的化疗敏感性相关.检测ERCC-1可以预测晚期肺癌的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ERCC1)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顺铂辅助化疗之间的关系及铂类药物在NSCLC辅助化疗中发生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2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包埋组织切片ERCC1基因蛋白表达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患者年龄、组织病理学类型、TNM分期、化疗及生存情况尤其是ERCC1基因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辅助化疗之间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阴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有优于后者的趋势。在排除了ERCC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后,NSCLC患者不同年龄、TNM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与生存时间关系的分析显示,NSCLC患者年龄与生存时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1.008, P=0.297);TNM分期与生存时间之间呈明显相关性(χ2=51.326, P=0.000);组织病理学类型与生存时间之间有相关性(χ2=6.339, P=0.012),腺癌的生存时间要高于鳞癌。分析结果显示,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无论在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等方面,其生存时间均都明显长于阴性者。结论① 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可能获得生存受益;② 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提示对于铂类药物耐药而言,ERCC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成为NSCLC患者是否应用顺铂辅助化疗的指标之一;③ ERCC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成为NSCLC患者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基于顺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入组的81例Ⅲ B期及Ⅳ期NSCLC患者按1:2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基因组,基因组按肿瘤组织中ERCCI蛋白表达分成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对照组和低表达组接受紫杉醇+顺铂化疗,高表达组接受紫杉醇+吉西他滨化疗,并对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完成试验的79例患者中,对照组化疗有效率(CR+PR)为30.8%(8/26),低于基因组54.7%(29/53)和ERCC1阴性组60.7%(17/28),P值分别为0.045和0.027,各组中位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别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可作为顺铂化疗疗效的标记物,根据ERCC1表达水平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可提高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与铂类化疗远期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3例NSCLC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病理标本中ERCC1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并将患者的化疗疗效和生存资料与上述指标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NSCLC组织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26.9%;pTNM分期、ERCC1表达为影响术后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ERCC1表达阴性者的术后生存优于表达阳性者;ERCC1表达阴性者术后使用铂类药物辅助化疗有延长生存时间的趋势。结论 ERCC1表达与术后生存呈负相关,可作为术后NSCLC生存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ERCC1)、乳腺癌易感染基因1(BRCA1)、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达与铂类标准化疗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共入选Ⅲ、Ⅳ期NSCLC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接受至少2周期的化疗,以GP、NP、TP方案为主。ERCC1、BRCA1及RRM1表达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患者化疗后的疗效与ERCC1、BRCA1、RRM1表达水平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80例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有效率分别为28.8%、71.4%,BRCA1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0.0%、57.5%,RRM1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0.2%、70.4%,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C1、BRCA1、RRM1均阴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66.1%vs31.8%,P均〈0.05)。结论 ERCC1、BRCA1、RRM1表达不同可能是化疗方案中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别的重要因素,可能为临床NSCLC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ERCC1和P5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手术切除NSCLC患者石蜡包埋标本中ERCC1和P53蛋白的表达,所有患者接受4~6周期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无病生存时间(DFT)的关系。结果①ERCC1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为42.8%和39.6%,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关。②单一蛋白阴性组的MST及中位DFT均长于阳性组。③两种蛋白均阴性表达组的MST及中位DFT均长于阳性表达组。结论检测ERCC1和P53蛋白的表达能预测铂类药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胸腔积液中ERCC1、XRCC1表达水平与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给予铂类药物方案治疗的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晚期NSCLC患者8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水标本中ERCC1、XRCC1蛋白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ERCC1和XRCC1表达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和无病进展时间(PFS)。结果 ERCC1的阳性率为41.5%(34/82),XRCC1的阳性率为34.1%(28/82)。ERCC1阴性表达者含铂方案的化疗效果优于阳性表达者,但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43);XRCC1阴性表达者含铂方案的化疗效果优于阳性表达者,两者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3)。ERCC1和XRCC1阴性表达的患者OS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χ~2=5.91,P<0.05),PFS亦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χ~2=15.31,P<0.05)。结论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ERCC1、XRCC1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具有相关性,与铂剂化疗疗效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恩度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经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01例,根据ERCC1的表达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化疗联合恩度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301例NSCLC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166例,阳性率为55.1%。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治疗的效果低于 ERCC1阴性患者;但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化疗联合恩度组能够显著提高ERCC1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其中位生存时间和疾病进展时间也显著延长( P<0.05)。结论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可有效增加NSCLC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Ⅲb、1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顺铂辅助化疗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铂类药物在NSCLC辅助化疗中发生耐药的关系.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04例,均为Ⅲb、IV期患者,所有患者经皮肺穿刺或经纤支镜活检病理证实为NSCLC,其中52例患者分别给予4~6个周期的含铂类方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52例未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4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包埋组织切片STAT3基因蛋白表达进行了测定,分析STAT3基因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辅助化疗之间的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STAT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3基因蛋白表达阴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有优于后者的趋势.结论 ① STAT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是评估晚期NSCLC患者应用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②STAT3基因蛋白表达可能参与铂类药物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 Survivin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应用含铂类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者中Survivin 阳性表达65例(79.3%);Survivin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无关( P>0.05)。Survivin阳性者1年生存率为23.1%,低于Survivin阴性者的52.9%(P<0.05)。结论 Survivin表达阴性的NSCLC患者应用含铂类方案化疗可能获得生存受益。 Survivin表达阳性可能存在铂类药物耐药,Survivin的表达可能成为NSCLC个体化治疗的分子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魏淑珍  施毅  宋勇 《循证医学》2010,10(6):355-358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ASCO数据库,手工检索已发表与未发表的资料。收集比较不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表达水平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反应率的文章。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共1086名患者。524名ERCC1阳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28.1%;562名ERCC1阴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46.6%。异质性检验显示χ^2=22.93,P=0.0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优势比为1.92,95%可信区间为1.48~2.49。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对铂类化疗敏感性优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晚期NSCLC组织RRM1的表达及与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科室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用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晚期(Ⅲb、Ⅳ期)NSCLC患者的病理标本5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R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RM1表达与患者近期疗效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的关系。样本率的比较用检验;用Kaplan-meier法对TTP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RRM1表达阳性率为33.3%(17/51),化疗有效率为17.65%,阴性组化疗有效率为47.06%,RRM1表达阳性组中位TTP为67天,阴性组中位TTP为203天。结论晚期NSCLC组织中存在RRM1的表达,其表达和各临床特征无关。RRM1表达不同是晚期NSCLC患者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存在差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修复家族成员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l,ERCCl)及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l,BRCAl)的表达及其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NSCLC标本200例.其中维吾尔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分别为94例和106例,采用免覆组化方法检测ERCCl、BRCAl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的特点和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NSCLC组织中ERCCl表达阳性率为31.9%,汉族NSCLC组织中ERCCl表达阳性率为30.2%,两组ERCCl的表达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维吾尔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阳性率为80.9%,汉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阳性率为59.4%,两组BRCAl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1,P〈0.05):在维吾尔族或汉族NSCLC组织中,ERCCl和BRCAl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6,P〈0.05;χ^2=6.726,P〈0.05),且表达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7,P〈0.05;rs=-0.252,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存在差异,且ERCCl和BRCAl表达存在负在关。ERCCl和BRCAI可为临床上维吾尔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宋勇  吴颖  申萍 《循证医学》2009,9(2):98-100
目的探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第118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铂类联合化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RCC1第118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铂类联合化疗反应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入选共4篇英文文献、309例患者。ERCC1第118位密码子野生型基因(C/C)116例,其中化疗有效者57例,合并有效率49.1%。变异型基因(C/T或T/T)193例,其中化疗有效者68例,合并有效率35.2%。异质性检验显示,Χ^2=-4.13,P=0.2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优势比为1.37,95%可信区间1.13—3.16。结论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 118位密码子野生型基因(C/C)化疗敏感性优于变异型基因(C/T或T/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铂类化疗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SCLC患者204例,采用MALDI-TOFMS法检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XRCC1(399)和ERCC1(118)的基因型,并随机抽取5%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204例NSCLC患者中,部分缓解61例,疾病稳定116例,疾病进展27例;有效例数占29.9%(61/204),无效例数占70.1%(143/204)。携带XRCC1(399)G/G、G/A+A/A基因型的NSCLC患者铂类化疗后有效率分别为36.9%(38/103)和22.8%(23/101),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ERCC1(118)C/C、C/T+T/T基因型的NSCLC患者铂类化疗后有效率分别为24.0%(29/121)和38.6%(32/83),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RCC1(399)G/G基因型患者对顺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是G/A+A/A基因型患者的1.983倍(95%CI:1.073~3.662,P=0.028)。ERCC1(118)C/C基因型患者对顺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是C/T+T/T基因型患者的0.502倍(95%CI:0.274~0.923,P=0.025)。携带XRCC1(399)G/G、G/A+A/A基因型的NSCLC患者铂类化疗后中位生存期MST、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12.0个月、52.4%、11.7%和10.0个月、37.6%、3.0%,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ERCC1(118)C/C、C/T+T/T基因型的NSCLC患者铂类化疗后MST、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9.0个月、34.7%、4.1%和12.0个月、60.2%、12.0%,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1(399)、ERCC1(118)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有可能成为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NER)的3个重要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24例接受含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TaqMan探针法对ERCC1Asn118Asn(rs11615)、XPD Lys751Gln(rs13181)和BRCA1 Ser1613Gly(rs1799966)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BRCA1 Ser1613Gly遗传多态与铂类药物化疗临床受益显著相关(P=0.014),携带Gly等位基因的患者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P=0.006)。没有发现ERCC1 Asn118Asn和XPD Lys751Gln与临床受益的相关性。这3个基因多态存在一定联合作用,携带变异等位基因(ERCC1 T,XPD Gln和BRCA1 Gly)的数目越多,化疗临床受益率越高(P=0.036)。结论NER系统中的BRCA1 Ser1613Gly遗传多态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紫杉醇(PTX)加顺铂(PDD)组成的TP方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接受TP方案加参麦注射液或单纯T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1.6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毒性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配合TP方案化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可提高化疗疗效,减轻化疗毒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rsten鼠肉瘤基因(K-ras)和核苷酸剪切修复复合体1(ERC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NSCLC生理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89例,其中取32例患者癌旁组织标本,检测各标本中EGFR、K—Ras和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8%,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12%;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5%,在癌旁组织中为9.4%;腺癌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4.9%,在癌旁组织中为3.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中EGFR、K—Ras和ERCC1蛋白的表达均为上调趋势,其表达是指导患者临床个体化疗方案及疗效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