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早期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开展的15例机器人辅助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与20例传统腹腔镜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均少于传统腹腔镜组,切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大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机器人组8例浆液性囊腺癌,3例黏液性囊腺癌,3例交界性囊腺瘤,1例未成熟性畸胎瘤。传统腹腔镜组12例浆液性囊腺癌,5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交界性囊腺瘤,1例颗粒细胞瘤。两组均无中转开腹,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成为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早期卵巢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诊断、规范化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打破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局限,具有3D立体视野、高清及稳定的镜头、7个具有自由度的灵活内腕和改进的人体工程学特点,能够在深而窄的手术空间进行精细操作,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势,在复杂手术中的效果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关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的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微创手术的发展尤其是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为早期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治疗早期卵巢癌有重要意义。综述机器人系统应用于早期卵巢癌手术的充分性、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观察以及对术前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 ,探讨VEGF与上皮性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 ,对 79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 (包括 2 1例卵巢良性囊腺瘤 ,1 2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和 4 6例上皮性卵巢癌 )术前血清VEGF水平和术后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①上皮性卵巢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 (78 2 6 % )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 (4 1 6 7% )和良性囊腺瘤 (33 33% ) (P <0 0 1 ) ;上皮性卵巢癌中 ,晚期癌 (Ⅲ、Ⅳ期 )的VEGF阳性表达率 (92 0 0 % )显著高于早期癌 (Ⅰ、Ⅱ期 ) (6 1 90 % ) (P <0 0 1 ) ,且强阳性表达率 (5 2 0 0 % )也显著高于早期癌 (1 4 2 9% ) (P <0 0 5 ) ;有腹水组VEGF阳性表达率 (87 5 0 % )显著高于无腹水组 (5 7 1 4 % ) (P <0 0 5 ) ;②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良性囊腺瘤患者和交界性肿瘤患者 (P <0 0 1 ) ,卵巢癌中 ,低分化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患者 (P <0 0 1 ) ,血清VEGF水平在临床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 (P <0 0 5 ) ,有明显腹水者比无腹水者高 (P <0 0 1 )。结论 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增加以及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和开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或(IDS)的手术效果,探讨经腹腔镜和IDS用于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237例,根据手术途径分为腹腔镜组210例,其中96例接受PDS,114例接受IDS;开腹组27例,其中22例接受PDS,5例接受IDS。比较两组的手术风险、术后相关参数和远期疗效。结果:手术风险: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输血、术中损伤比例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相关参数: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开始化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内IDS较PDS的手术时间(3.3±1.0小时vs 3.8±1.0小时)和术中输血比例(16.7%vs 33.3%)显著减少,开腹组内IDS较PDS的手术时间(3.4±0.6小时vs 5.2±1.7小时)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OS和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内PDS和IDS的OS(92.0个月vs 56.0个月)、PFS(26.0个月vs 22.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内PDS和IDS的OS(57.5个月vs 35.2个月)、PFS(33.0个月vs 17.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相较于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相较于PDS,都可以降低手术风险且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而言都是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联合腹腔镜治疗在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早期卵巢癌患者56例,其中ERAS联合腹腔镜手术组(ERAS组)30例,传统腹腔镜手术组(传统组) 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结果:ERAS组与传统组均行满意的卵巢癌全面分期术。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化疗间隔时间、出院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P0.05)。ERAS组有7例出现术后淋巴囊肿,传统组中出现2例肠梗阻、1例肺部感染、5例淋巴囊肿。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联合腹腔镜用于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化疗间隔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适应证与禁忌证。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可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58例行腹腔镜诊治,流程如下:(1)吸取腹水、多点活检明确诊断。(2)腹腔镜下评估分期。(3)临床决策——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新辅助化疗(NACT)或其他治疗。结果 58例患者均术中明确诊断及分期,其中1例诊断肝静脉淤血综合征、1例为腹腔结核,其余56例均术中确诊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其中26例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镜下手术12例、开腹手术14例)。其余30例经腹腔镜下评估不能完成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行NACT 3疗程后,行实体瘤疗效评估,26例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者者,再行腹腔镜下评估,并完成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镜下手术20例,开腹手术6例);4例病情稳定或进展者改行其他治疗。5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个月,总生存期为31个月。结论 腹腔镜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临床分期、临床决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供临床妇科肿瘤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卵巢癌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5月1日的文献,对所纳入的研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受试患者共404例(机器人组178例,腹腔镜组2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手术系统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早期卵巢癌手术中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尚未发现两种手术方式在其他方面的明显差异。结论:在卵巢癌尤其是早期卵巢癌手术中,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近期疗效上存在一定优势,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卵巢上皮性癌筛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中 ,60 %~ 90 %是上皮性癌 ,尽管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且铂类、紫杉醇类等药物的临床应用给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带来多重生机 ,但是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因临床症状隐匿 ,诊断时超过 70 %的患者已属晚期 ,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手术和化疗后仍会出现疾病进展或者复发 ,5年生存率不到3 0 %。随着超声影像和放射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 ,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卵巢癌的筛查 ,希望早期诊断卵巢癌 ,降低死亡率。现就近年来卵巢癌筛查的新进展综述如下。一、开展卵巢癌筛查立论的根据早期卵巢癌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初次手术能否施行理想减瘤术是影响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的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正研究利用影像学、腹腔镜、肿瘤标记物CA125等手段预测能否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实施理想减瘤术,这对于实现个体化综合治疗、评估患者预后、改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手术在50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0-01—2005—1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对曾行腹腔镜探查且经病理确诊的5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进展期卵巢癌患者,经腹腔镜探查确诊、并无法进行最佳肿瘤细胞减灭术,仅行活检和腹腔化疗。20例经腹腔镜诊断为卵巢癌后改行腹式卵巢癌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9例Ⅲ期患者手术效果满意达8例,腹腔镜估计能否进行最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总正确率是88.9%。5例进展期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二次探查术(二探),腹腔探查阳性4例。5例Ⅰc~Ⅱc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卵巢癌分期手术;根据肿瘤性质和患者生育情况,在1例I。期上皮性卵巢癌、4例生殖细胞肿瘤和4例性索间质肿瘤中进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腔镜手术。腹腔镜二探组和全腹腔镜卵巢癌手术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现trocar部位肿瘤细胞种植生长,9例进展期卵巢癌腹腔镜探查和活检后4例出现trocar部位肿瘤种植,其最突出临床特点是均有癌性腹水。结论 腹腔镜技术对卵巢癌诊断、评估进展期卵巢癌最佳细胞减灭术机会、卵巢癌二次探查、较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及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等方面可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及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17年12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采用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33例)和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7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并对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较于腹腔镜组,机器人组围术期总并发症少(9.1%vs 26.8%),术中并发症较少(3.0%vs 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性质、手术时间、中转其他术式、加权切除器官评分及手术方式与女性PPRT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性质、手术时间、加权切除器官评分及手术方式是女性PPRT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较传统腹腔镜...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变剥除术126例体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变剥除术的安全性、优越性。方法 :对 12 6例卵巢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卵巢病变剥除术加电凝修复术与同期条件相当的 87例卵巢良性病变剖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4 4 9分钟 ,剖腹手术组为 78 5分钟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腹腔镜组、剖腹组平均失血量、术后病率和住院日比较 ,分别为 5 4 5ml、3 9%、4天和 74 6ml、6 9%、7天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腹腔镜组术后无一例用镇痛药 ,术后 6小时全部拔除导尿管并下床活动 ,无腹腔内出血发生。术后分别对腹腔镜组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4 3例和剖腹组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2 5例随访 6月 ,结果腹腔镜组有 5例出现下腹隐痛 ( 11 6 % ) ,剖腹组有 9例出现下腹隐痛( 36 % )。结论 :腹腔镜卵巢良性病变剥除术安全、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传统腹腔镜相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PPRT)切除术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PPRT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机器人组28例,腹腔镜组6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肿瘤手术时间长(191.5min vs.156.0min)、总花费高(62586.1元vs.34669.5元)、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7.1%vs.25.4%)(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初次手术失败或复发性肿瘤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2例此类患者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患者因出血多给予输血治疗。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女性PPRT虽然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具备一定的优势。对于初次手术失败或复发性肿瘤患者是一种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3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及 3 0例Ⅰ期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按 1999年WHO的组织学标准核对诊断。结果  64例患者中 ,符合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诊断者 3 7例 ,其中 6例微浸润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曾被误诊为Ⅰ期卵巢癌 ,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为非浸润性腹膜种植。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以黏液性和浆液性为主 ,95 %为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临床分期的Ⅰ期。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 11例行保守手术者复发率为9% ;2 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给予环磷酰胺 +阿霉素 +顺铂 (CAP)方案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已随访 5年、10年患者的生存率均达 10 0 %。经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组织学类型和是否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P <0 0 1)。结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应适当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病死率最高。在全球范围内,女性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发病率是第7位,死亡率是第8位,5年生存率低于45%[1]。虽然早期患者预后较好,但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其中上皮性卵巢癌约占80%,手术减瘤、含铂化疗(如卡铂、紫杉醇等)是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案。但这些治疗长期效果并不满意,超过70%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在疾病稳定(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复发[2]。随着无铂间期的缩短、化疗效果变差,患者疾病进展、死亡。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手术 (15例 )和剖腹手术(17例 )治疗的临床Ⅰ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疾病复发等。结果 :腹腔镜组 1例因膀胱损伤而中转开腹。 2例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分别为 2 0 5分钟和 115分钟 ,出血分别为 75 0ml和 2 0 0ml;12例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平均 30 3 7分钟 ,术中出血平均 393 3ml,平均切除淋巴结 15 3个。剖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 2 18 0分钟 ,术中出血平均 384 1ml,平均切除淋巴结 16 2个。腹腔镜和剖腹手术组术后病率分别为 5 0 %和 47 1%。腹腔镜组髂外静脉损伤 2例 ,剖腹手术组髂总静脉损伤 1例。两组术后尿潴留分别为 3例和 4例 ,淋巴囊肿分别为 4例和 2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剖腹手术组 (P<0 .0 1) ,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 3月至 4年 ,两组各 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再次手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Fu CW  Shen K  Wu M  Huang HF  Pan LY  Lang J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1):661-663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再次手术的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复发性卵巢癌再次手术的患者 5 5例 ,术前及术后均进行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或放射治疗 (放疗 ) ,再次手术共 6 8例次。根据再次手术前不同病灶的性质分为 4组 ,即单个复发灶组、多个复发灶组、因肠梗阻手术组及姑息性手术组。并根据再次手术前对化疗的敏感程度分为 3组 ,即≤ 6个月复发组、>6个月复发组及肿瘤进展组。观察每组再次手术中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例数、手术并发症的例数及手术治疗的有效率、生存时间、疾病缓解时间。结果 再次手术前通过检查认为是单个复发灶者 ,6 1%在再次手术中发现为多个复发灶 ;单个复发灶组中获得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为 6 7% ,术前认为是单个复发灶者而在再次手术中确诊为多个复发灶者中 ,获得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为6 4 % ;多个复发灶组获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为 4 3%。再次手术治疗的有效率 ,以单个复发灶组最高 ;手术后疾病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 ,也以单个复发灶组最长 ;单个复发灶组手术并发症少于多个复发灶组。获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停止化疗 >6个月复发组为 73% ;≤ 6个月复发组为80 % ;肿瘤进展组为 5 0 %。结论 单个复发灶组、停止化疗 >6个月复发组再次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用于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传统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医生满意度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剔除肌瘤数、肌瘤平均直径、术后24h腹腔引流量等。结果:达芬奇智能臂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医生满意度评分、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缝合牢固、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盆腔腹膜后肿瘤(PRT)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RT患者47例,其中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16例(机器人组)、传统腹腔镜手术患者31例(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及分级(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术后肿瘤性质(良、恶性)以及预后。结果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中位数分别为147、275 min)、住院费用增加(中位数分别为29375、61088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肿瘤切除是否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楚、距离骶前静脉丛及大血管的距离,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与腹腔镜组[13%(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机器人组Ⅰ级、Ⅲ级各1例,腹腔镜组Ⅰ级、Ⅱ级、Ⅳ级分别为1、2、1例。术后病理检查,机器人组恶性肿瘤4例(4/16),腹腔镜组4例(13%,4/31),两组患者恶性肿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525)。机器人组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无复发患者;腹腔镜组3例未完整切除,2例术后复发。机器人组复发率(0/16)与腹腔镜组(6%,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结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PRT的手术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但手术野图像更清晰,可增加肿瘤切净率,减少术后复发,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可作为治疗PRT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不孕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与开腹手术后仍然不孕的原因。方法 :选择 10 3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 ,分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两组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口服孕三烯酮 3~ 6个月 ,随访患者 2年内妊娠情况 ,分析术后不孕的原因。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 2年内妊娠率为 5 5 .2 0 % ,开腹手术 5 0 .0 0 % ,总妊娠率为5 2 .74 % ,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程度与输卵管通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不孕原因中 ,输卵管不通占 37.2 1% (16 / 4 3) ,子宫腺肌病 13.95 % (6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 9.30 % (4/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 6 .98% (3/ 4 3) ,既往有两次开腹史者 4 .6 5 % (2 / 4 3)。另外还有 2 7.91% (12 / 4 3)输卵管通畅但不孕原因未明。结论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应选手术治疗 ,有条件首选腹腔镜手术 ;术后不孕与输卵管不通关系密切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及腺肌病等也是不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